专题-RNN

优质
小牛编辑
145浏览
2023-12-01

RNN 的基本结构

  • RNN 本质上是一个递推函数

  • 考虑当前输入 x(t)

  • 以上计算公式可展开为如下计算图(无输出单元)

  • RNN 的前向传播公式

    一般 h(0) 会初始化为 0 向量;并使用 tanh 作为激活函数 f

RNN 常见的几种设计模式(3)

RNN 一般包括以下几种设计模式

  • 每个时间步都有输出,且隐藏单元之间有循环连接

    • 即通常所说 RNN
    • 这种结构会在每个时间步产生一个输出,所以通常用于“Seq2Seq”任务中,比如序列标注、机器翻译等。这些任务通常都比较复杂。
  • 每个时间步都有输出,但是隐藏单元之间没有循环连接,只有当前时刻的输出到下个时刻的隐藏单元之间有循环连接

    • 这种模型的表示能力弱于第一种,但是它更容易训练
    • 因为每个时间步可以与其他时间步单独训练,从而实现并行化
    • 具体来说,就是使用 y(t) 代替 o(t) 输入下一个时间步。
  • 隐藏单元之间有循环连接,但只有最后一个时间步有输出

    • 忽略模式 1 中的中间输出,即可得到这种网络;
    • 这种网络一般用于概括序列。具体来说,就是产生固定大小的表示,用于下一步处理;
    • 在一些“Seq2One”中简单任务中,这种网络用的比较多;因为这些任务只需要关注序列的全局特征。

其中前两种 RNN 分别被称为 Elman network 和 Jordan network;通常所说的 RNN 指的是前者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 Wikipedia

RNN 的反向传播(BPTT) TODO

RNN 相关问题

RNN 相比前馈网络/CNN 有什么特点?

  • 前馈网络/CNN 处理序列数据时存在的问题:

    • 一般的前馈网络,通常接受一个定长向量作为输入,然后输出一个定长的表示;它需要一次性接收所有的输入,因而忽略了序列中的顺序信息;
    • CNN 在处理变长序列时,通过滑动窗口+池化的方式将输入转化为一个定长的向量表示,这样做可以捕捉到序列中的一些局部特征,但是很难学习到序列间的长距离依赖
  • RNN 处理时序数据时的优势:

    • RNN 很适合处理序列数据,特别是带有时序关系的序列,比如文本数据;
    • RNN 把每一个时间步中的信息编码到状态变量中,使网络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序列信息。
    • 由于 RNN 具有对序列中时序信息的刻画能力,因此在处理序列数据时往往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 展开后的 RNN无输出

    • 一个长度为 T 的 RNN 展开后,可以看做是一个 T 层的前馈网络;同时每一层都可以有新的输入

    • 通过对当前输入 x_t 和上一层的隐状态 h_{t-1} 进行编码,t 层的隐状态 h_t 记录了序列中前 t 个输入的信息。

      普通的前馈网络就像火车的一节车厢,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而 RNN 相当于一列火车,有多节车厢接收当前时间步的输入信息并输出编码后的状态信息(包括当前的状态和之前的所有状态)。

    • 最后一层隐状态 x_T 编码了整个序列的信息,因此可以看作整个序列的压缩表示

    • 常见的文本分类任务中,将 h_T 通过一个 Softmax 层,即可获得作为每个类别的概率:

    其中

    • U 为输入层到隐藏层的权重矩阵
    • W 为隐藏层从上一时刻到下一时刻的状态转移权重矩阵
    • f 为隐藏层激活函数,通常可选 tanhReLU
    • g 为输出层激活函数,可以采用 SoftmaxSigmoid 或线性函数(回归任务)
    • 通常 h_{-1} 初始化为 0 向量。

RNN 为什么会出现梯度消失/梯度爆炸?

  • 最大步长为 T 的 RNN 展开后相当于一个共享参数的 T 层前馈网络

    • RNN 的前向传播过程

    • 展开前一层

    • RNN 的梯度计算公式

      其中

      上标 (t) 表示时间步,下标 n 表示隐藏层的单元数(维度);diag() 为对角矩阵

RNN 中能否使用 ReLU 作为激活函数?

RNN中为什么要采用tanh而不是ReLu作为激活函数? - 知乎

  •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会存在一些问题。

    其实 ReLU 最早就是为了解决 RNN 中的梯度消失问题而设计的。

    <!-- - 使用 ReLU 主要是为了解决**反向传播**时的**梯度消失**问题;
  • 但是在 RNN 中使用 ReLU,反而可能在前向传播就时出现类似“梯度消失/爆炸”的数值溢出问题。 -->

  • 假设使用 ReLU 并始终处于激活状态a_{t-1} > 0),则 f(x) = x,即

    • 按照以上的步骤继续展开,最终结果中将包含 tW 连乘,如果 W 不是单位矩阵,最终结果将趋于 0 或无穷。

    • 因此,在 RNN 中使用 ReLU 应该注意使用单位矩阵来初始化权重矩阵。

      为什么普通的前馈网络或 CNN 中不会出现这中现象?

      因为他们每一层的 W 不同,且在初始化时是独立同分布的,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相互抵消。即使多层之后一般也不会出现数值问题。

  • 使用 ReLU 也不能完全避免 RNN 中的梯度消失/爆炸问题,问题依然在于存在 tW 的连乘项。

    • 注意最后一步,假设所有神经元都处于激活状态,当 ReLU 作为 f 时,有

    • 可见只要 W 不是单位矩阵,还是可能会出现梯度消失/爆炸。

如果使用 ReLU 作为 RNN 的激活函数,应该注意什么?

梯度爆炸的解决方法

  • 梯度截断

梯度消失的解决方法(针对 RNN)

  • 残差结构
  • 门控机制(LSTM、GRU)

LSTM 相关问题

Understanding LSTM Networks - colah's blog

LSTM 的内部结构

  • LSTM 在传统 RNN 的基础上加入了门控机制来限制信息的流动

  • LSTM (上)与传统 RNN(下) 的内部结构对比

  • 具体来说,LSTM 中加入了三个“门”:遗忘门 f输入门 i输出门 o,以及一个内部记忆状态 C

    • 遗忘门 f”控制前一步记忆状态中的信息有多大程度被遗忘;

    • 输入门 i”控制当前计算的新状态以多大的程度更新到记忆状态中;

    • 记忆状态 C”间的状态转移由输入门和遗忘门共同决定

    • 输出门 o”控制当前的输出有多大程度取决于当前的记忆状态

完整的 LSTM 前向传播公式

其中运算符 o\circ) 表示向量中的元素按位相乘;有的地方也使用符号 \odot)表示

LSTM 是如何实现长短期记忆的?(遗忘门和输入门的作用)

  • LSTM 主要通过遗忘门输入门来实现长短期记忆。
    • 如果当前时间点的状态中没有重要信息,遗忘门 f 中各分量的值将接近 1(f -> 1);输入门 i 中各分量的值将接近 0(i -> 0);此时过去的记忆将会被保存,从而实现长期记忆
    • 如果当前时间点的状态中出现了重要信息,且之前的记忆不再重要,则 f -> 0i -> 1;此时过去的记忆被遗忘,新的重要信息被保存,从而实现短期记忆
    • 如果当前时间点的状态中出现了重要信息,但旧的记忆也很重要,则 f -> 1i -> 1

LSTM 里各部分使用了不同的激活函数,为什么?可以使用其他激活函数吗?

  • 在 LSTM 中,所有控制门都使用 sigmoid 作为激活函数(遗忘门、输入门、输出门);
  • 在计算候选记忆隐藏状态时,使用双曲正切函数 tanh 作为激活函数

sigmoid 的“饱和”性

  • 所谓饱和性,即输入超过一定范围后,输出几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了
  • sigmoid 的值域为 (0, 1),符合门控的定义:
    • 当输入较大或较小时,其输出会接近 1 或 0,从而保证门的开或关;
    • 如果使用非饱和的激活函数,将难以实现门控/开关的效果。
  • sigmoid 是现代门控单元中的共同选择。

为什么使用 tanh?

  • 使用 tanh 作为计算状态时的激活函数,主要是因为其值域(-1, 1)
    • 一方面,这与多数场景下特征分布以 0 为中心相吻合;
    •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前向传播的时候发生数值问题(主要是上溢)
  • 此外,tanh 比 sigmoid 在 0 附近有更大的梯度,通常会使模型收敛更快。

    早期,使用 h(x) = 2*sigmoid(x) - 1 作为激活函数,该激活函数的值域也是 (-1, 1)

Hard gate

  • 在一些对计算能力有限制的设备中,可能会使用 hard gate
  • 因为 sigmoid 求指数时需要一定的计算量,此时会使用 0/1 门(hard gate)让门控输出 0 或 1 的离散值。

窥孔机制

Gers F A, Schmidhuber J. Recurrent nets that time and count[C]. 2000.

  • LSTM 通常使用输入 x_t 和上一步的隐状态 h_{t-1} 参与门控计算;
  • 窥孔机制指让记忆状态也参与门控的计算中

GRU 与 LSTM 的关系

  • GRU 认为 LSTM 中的遗忘门输入门的功能有一定的重合,于是将其合并为一个更新门

    其实,早期的 LSTM 中本来就是没有遗忘门的 [1],因为研究发现加入遗忘门能提升性能 [2],从而演变为如今的 LSTM.

    [1] Hochreiter S, Schmidhuber J. Long short-term memory[J]. 1997.
    [2] Gers F A, Schmidhuber J, Cummins F. Learning to forget: Continual prediction with LSTM[J]. 1999.

  • GRU 相比 LSTM 的改动

    • GRU 把遗忘门和输入门合并为更新门(update) z,并使用重置门(reset) r 代替输出门;
    • 合并了记忆状态 C 和隐藏状态 h

    其中

    • 更新门 z用于控制前一时刻的状态信息被融合到当前状态中的程度
    • 重置门 r用于控制忽略前一时刻的状态信息的程度

完整的 GRU 前向传播公式

遵从原文表示,没有加入偏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