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资料 > OpenCV 中文文档 >

8.3.2 OpenCV中的K-Means聚类

优质
小牛编辑
115浏览
2023-12-01

目标

学习在 OpenCV 中使用 cv2.kmeans() 函数进行数据聚类

了解参数

输入参数

samples:应该是 np.float32 数据类型,每个特征应放在一个单独的列中。

nclusters(K):结束时所需的集群数量

criteria:这是迭代终止标准。当满足这个标准时,算法迭代停止。其实它应该是一个3个参数的元组。他们是(type,max_iter,epsilon)

  • type - 终止标准的类型。它有3个标志如下:
    • cv2.TERM_CRITERIA_EPS - 如果达到了指定的精度epsilon,则停止算法迭代。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 在指定的迭代次数max_iter之后停止算法。
    •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 当满足上述任何条件时停止迭代。
  • max_iter - 指定最大迭代次数的整数。
  • epsilon - 所需的准确性

attempts:标志来指定使用不同的起始标签执行算法的次数。该算法返回产生最佳紧凑性的标签。这种紧凑性作为输出返回。

flags:这个标志用于指定如何初始中心。通常使用两个标志:cv2.KMEANS_PP_CENTERScv2.KMEANS_RANDOM_CENTERS

输出参数

  • compactness:它是从每个点到相应中心的平方距离的总和。
  • labels:这是标签数组(与上一篇文章中的'代码'部分相同)每个元素标记为“0”,“1”......
  • centers:这是集群中心的数组。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应用K-Means算法和三个例子。

只有一个特征的数据

考虑一下,你有一组数据只有一个特征,即一维。例如,我们可以把T恤衫的问题简化成你只用身高来决定T恤衫的大小。

所以我们首先创建数据并将其绘制在Matplotlib中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x = np.random.randint(25,100,25)
  y = np.random.randint(175,255,25)
  z = np.hstack((x,y))
  z = z.reshape((50,1))
  z = np.float32(z)
  plt.hist(z,256,[0,256]),plt.show()

所以我们有一个大小为 50,数值范围从0到255的数组 z。我已经将 z 重新整形成一个列向量。当存在多个特征时,它将会更有用。然后我让data是np.float32类型的数据。

现在我们应用 KMeans 函数。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指定标准。我的标准是,算法每迭代运行10次,或着达到1.0的精度,就停止算法并返回答案。

  # 定义终止条件 
  criteria = ( type, max_iter = 10 , epsilon = 1.0 )
  criteria =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10, 1.0)

  # 设置flags
  flags = cv2.KMEANS_RANDOM_CENTERS
  # 应用KMeans
  compactness,labels,centers = cv2.kmeans(z,2,None,criteria,10,flags)

这给了我们compactness,labels和centers。在这种情况下,我得到的centers为60和207。标签将具有与测试数据相同的大小,其中每个数据将根据其质心标记为“0”,“1”,“2”等。现在我们根据其标签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群集。

  A = z[labels==0]
  B = z[labels==1]

现在我们绘制红色的A和蓝色的B,以黄色绘制它们的质心。

  # 现在用红色标出'A',用蓝色标出'B',用黄色标出'中心'
  plt.hist(A,256,[0,256],color = 'r')
  plt.hist(B,256,[0,256],color = 'b')
  plt.hist(centers,32,[0,256],color = 'y')
  plt.show()

具有多个特征的数据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只考虑了T恤问题中的身高。在这里,我们将采取身高和体重,即两个特征。

请记住,在以前的情况下,我们将数据转换为一个列向量。每个功能按列排列,每行对应一个输入测试样本。

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设置一个大小为50x2的测试数据,这个数据是50人的高度和权重。第一列对应于所有50人的身高,第二列对应于他们的体重。第一行包含两个元素,第一个是第一个人的高度,第二个是他的体重。同样剩下的行对应于其他人的身高和体重。

我直接上代码了:

import cv2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X = np.random.randint(25,50,(25,2))
Y = np.random.randint(60,85,(25,2))
Z = np.vstack((X,Y))

# 转换为np.float32
Z = np.float32(Z)

# 定义终止条件,应用kmeans算法
criteria =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10, 1.0)
ret,label,center=cv2.kmeans(Z,2,None,criteria,10,cv2.KMEANS_RANDOM_CENTERS)

# 现在将数据分开
A = Z[label.ravel()==0]
B = Z[label.ravel()==1]

# 绘制数据
plt.scatter(A[:,0],A[:,1])
plt.scatter(B[:,0],B[:,1],c = 'r')
plt.scatter(center[:,0],center[:,1],s = 80,c = 'y', marker = 's')
plt.xlabel('Height'),plt.ylabel('Weight')
plt.show()

颜色量化色彩量化是减少图像中颜色数量的过程。 这样做的一个原因是减少内存。 有些时候,有些设备可能会有限制,只能生成有限数量的颜色。 在这些情况下,也需要进行颜色量化。 这里我们使用k-means聚类进行颜色量化。

这里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解释。 有3个特征,比如R,G,B。 所以我们需要将图像重塑为一个Mx3大小的数组(M是图像中的像素数)。 在聚类之后,我们将质心值(也是R,G,B)应用于所有像素,从而得到的图像将具有指定数量的颜色。 接着我们需要将其重新塑造成原始图像的形状。

下面是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img = cv2.imread('home.jpg')
Z = img.reshape((-1,3))

# 转换到np.float32
Z = np.float32(Z)

# 定义标准,聚类数量K并应用KMeans
criteria =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10, 1.0)
K = 8
ret,label,center=cv2.kmeans(Z,K,None,criteria,10,cv2.KMEANS_RANDOM_CENTERS)

# 转回uint8,放入原图像
center = np.uint8(center)
res = center[label.flatten()]
res2 = res.reshape((img.shape))

cv2.imshow('res2',res2)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