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og日志
ulog 简介
日志的定义:日志是将软件运行的状态、过程等信息,输出到不同的介质中(例如:文件、控制台、显示屏等),并进行显示和保存。为软件调试、维护过程中的问题追溯、性能分析、系统监控、故障预警等功能,提供参考依据。可以说,日志的使用,几乎占用的软件生命周期的至少 80% 的时间。
日志的重要性:对于操作系统而言,由于其软件的复杂度非常大,单步调试在一些场景下并不适合,所以日志组件在操作系统上几乎都是标配。完善的日志系统也能让操作系统的调试事半功倍。
ulog 的起源: RT-Thread 一直缺少小巧、实用的日志组件,而 ulog 的诞生补全了这块的短板。它将作为 RT-Thread 的基础组件被开源出来,让我们的开发者也能用上简洁易用的日志系统,提高开发效率。
ulog 是一个非常简洁、易用的 C/C++ 日志组件,第一个字母 u 代表 μ,即微型的意思。它能做到最低ROM<1K, RAM<0.2K的资源占用。ulog 不仅有小巧体积,同样也有非常全面的功能,其设计理念参考的是另外一款 C/C++ 开源日志库:EasyLogger(简称 elog),并在功能和性能等方面做了非常多的改进。主要特性如下:
日志输出的后端多样化,可支持例如:串口、网络,文件、闪存等后端形式。
日志输出被设计为线程安全的方式,并支持异步输出模式。
日志系统高可靠,在中断 ISR 、Hardfault 等复杂环境下依旧可用。
日志支持运行期 / 编译期设置输出级别。
日志内容支持按关键词及标签方式进行全局过滤。
API 和日志格式可兼容 linux syslog。
支持以 hex 格式 dump 调试数据到日志中。
兼容 rtdbg (RTT 早期的日志头文件)及 EasyLogger 的日志输出 API。
ulog 架构
下图为 ulog 日志组件架构图:
前端:该层作为离应用最近的一层,给用户提供了 syslog 及 LOG_X 两类 API 接口,方便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
核心:中间核心层的主要工作是将上层传递过来的日志,按照不同的配置要求进行格式化与过滤然后生成日志帧,最终通过不同的输出模块,输出到最底层的后端设备上。
后端:接收到核心层发来的日志帧后,将日志输出到已经注册的日志后端设备上,例如:文件、控制台、日志服务器等等。
配置选项
ENV 工具中使用 menuconfig 配置 ulog 的路径如下所示:
RT-Thread Components → Utilities → Enable ulog
ulog 配置选项说明如下所示,一般情况下使用默认配置即可:
[*] Enable ulog /* 使能 ulog */
The static output log level./* 选择静态的日志输出级别。选择完成后,比设定级别低的日志(这里特指使用 LOG_X API 的日志)将不会被编译到 ROM 中 */
[ ] Enable ISR log. /* 使能中断 ISR 日志,即在 ISR 中也可以使用日志输出 API */
[*] Enable assert check. /* 使能断言检查。关闭后,断言的日志将不会被编译到 ROM 中 */
(128) The log's max width. /* 日志的最大长度。由于 ulog 的日志 API 按行作为单位,所以这个长度也代表一行日志的最大长度 */
[ ] Enable async output mode. /* 使能异步日志输出模式。开启这个模式后,日志不会立刻输出到后端,而是先缓存起来,然后交给日志输出线程(例如:idle 线程)去输出 */
log format ---> /* 配置日志的格式,例如:时间信息,颜色信息,线程信息,是否支持浮点等等 */
[*] Enable console backend. /* 使能控制台作为后端。使能后日志可以输出到控制台串口上。建议保持开启。 */
[ ] Enable runtime log filter. /* 使能运行时的日志过滤器,即动态过滤。使能后,日志将支持按标签、关键词等方式,在系统运行时进行动态过滤。 */
配置日志的格式(log format)选项描述如下所示:
[ ] Enable float number support. It will using more thread stack. /* 浮点型数字的支持(传统的 rtdbg/rt_kprintf 均不支持浮点数日志) */
[*] Enable color log. /* 带颜色的日志 */
[*] Enable time information. /* 时间信息 */
[ ] Enable timestamp format for time. /* 包括时间戳 */
[*] Enable level information. /* 级别信息 */
[*] Enable tag information. /* 标签信息 */
[ ] Enable thread information. /* 线程信息 */
日志级别
日志级别代表了日志的重要性,在 ulog 中由高到低,有如下几个日志级别:
级别 | 名称 | 描述 |
---|---|---|
LOG_LVL_ASSERT | 断言 | 发生无法处理、致命性的的错误,以至于系统无法继续运行的断言日志 |
LOG_LVL_ERROR | 错误 | 发生严重的、不可修复的错误时输出的日志属于错误级别日志 |
LOG_LVL_WARNING | 警告 | 出现一些不太重要的、具有可修复性的错误时,会输出这些警告日志 |
LOG_LVL_INFO | 信息 | 给本模块上层使用人员查看的重要提示信息日志,例如:初始化成功,当前工作状态等。该级别日志一般在量产时依旧保留 |
LOG_LVL_DBG | 调试 | 给本模块开发人员查看的调试日志,该级别日志一般在量产时关闭 |
在 ulog 中日志级别还有如下分类:
静态级别与动态级别:按照日志是否可以在运行阶段修改进行分类。可在运行阶段修改的称之为动态级别,只能在编译阶段修改的称之为静态级别。比静态级别低的日志(这里特指使用 LOG_X API 的日志)将不会被编译到 ROM 中,最终也不会输出、显示出来。而动态级别可以管控的是高于或等于静态级别的日志。在 ulog 运行时,比动态级别低的日志会被过滤掉。
全局级别与模块级别:按照作用域进行的分类。在 ulog 中每个文件(模块)也可以设定独立的日志级别。全局级别作用域大于模块级别,也就是模块级别只能管控那些高于或等于全局级别的模块日志。
综合上面分类可以看出,在 ulog 可以通过以下 4 个方面来设定日志的输出级别:
全局静态日志级别:在 menuconfig 中配置,对应
ULOG_OUTPUT_LVL
宏。全局动态日志级别:使用
void ulog_global_filter_lvl_set(rt_uint32_t level)
函数来设定。模块静态日志级别:在模块(文件)内定义
LOG_LVL
宏,与日志标签宏LOG_TAG
定义方式类似。模块动态日志级别:使用
int ulog_tag_lvl_filter_set(const char *tag, rt_uint32_t level)
函数来设定。
它们的作用范围关系为:全局静态>全局动态>模块静态>模块动态。
日志标签
由于日志输出量的不断增大,为了避免日志被杂乱无章的输出出来,就需要使用标签(tag)给每条日志进行分类。标签的定义是按照模块化的方式,例如:Wi-Fi 组件包括设备驱动(wifi_driver)、设备管理(wifi_mgnt)等模块,则 Wi-Fi 组件内部模块可以使用 wifi.driver
、wifi.mgnt
等作为标签,进行日志的分类输出。
每条日志的标签属性也可以被输出并显示出来,同时 ulog 还可以设置每个标签(模块)对应日志的输出级别,当前不重要模块的日志可以选择性关闭,不仅降低 ROM 资源,还能帮助开发者过滤无关日志。
参见 rt-thread\examples\ulog_example.c
ulog 例程文件,在文件顶部有定义 LOG_TAG
宏:
#define LOG_TAG "example" // 该模块对应的标签。不定义时,默认:NO_TAG
#define LOG_LVL LOG_LVL_DBG // 该模块对应的日志输出级别。不定义时,默认:调试级别
#include <ulog.h> // 必须在 LOG_TAG 与 LOG_LVL 下面
需要注意的,定义日志标签必须位于 #include <ulog.h>
的上方,否则会使用默认的 NO_TAG
(不推荐定义在头文件中定义这些宏)。
日志标签的作用域是当前源码文件,项目源代码通常也会按照模块进行文件分类。所以在定义标签时,可以指定模块名、子模块名作为标签名称,这样不仅在日志输出显示时清晰直观,也能方便后续按标签方式动态调整级别或过滤。
日志初始化
初始化
int ulog_init(void)
返回 | 描述 |
---|---|
>=0 | 成功 |
-5 | 失败,内存不足 |
在使用 ulog 前必须调用该函数完成 ulog 初始化。如果开启了组件自动初始化,该函数也将被自动调用。
去初始化
void ulog_deinit(void)
当 ulog 不再使用时,可以执行该 deinit 释放资源。
日志输出 API
ulog 主要有两种日志输出宏 API,源代码中定义如下所示:
#define LOG_E(...) ulog_e(LOG_TAG, __VA_ARGS__)
#define LOG_W(...) ulog_w(LOG_TAG, __VA_ARGS__)
#define LOG_I(...) ulog_i(LOG_TAG, __VA_ARGS__)
#define LOG_D(...) ulog_d(LOG_TAG, __VA_ARGS__)
#define LOG_RAW(...) ulog_raw(__VA_ARGS__)
#define LOG_HEX(name, width, buf, size) ulog_hex(name, width, buf, size)
宏
LOG_X(...)
:X
对应的是不同级别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参数...
为日志内容,格式与 printf 一致。这种方式是首选,一方面因为其 API 格式简单,入参只有一个即日志信息,再者还支持按模块静态日志级别过滤。宏
ulog_x(LOG_TAG, __VA_ARGS__):
x对应的是不同级别的简写。参数
LOG_TAG为日志标签,参数
...` 为日志内容,格式与 printf 一致。这个 API 适用于在一个文件中使用不同 tag 输出日志的情况。
API | 描述 |
---|---|
LOG_E(...) | 错误级别日志 |
LOG_W(...) | 警告级别日志 |
LOG_I(...) | 提示级别日志 |
LOG_D(...) | 调试级别日志 |
LOG_RAW(...) | 输出 raw 日志 |
LOG_HEX(name, width, buf, size) | 输出 16 进制格式数据到日志 |
LOG_X
及 ulog_x
这类 API 输出都是带格式日志,有些时候需要输出不带任何格式的日志时,可以使用 LOG_RAW
或 ulog_raw()
。例如:
LOG_RAW("\r");
ulog_raw("\033[2A");
以 16 进制 hex 格式 dump 数据到日志中可使用可以使用 LOG_HEX()
或 ulog_hex
。函数参数及描述如下所示:
参数 | 描述 |
---|---|
tag | 日志标签 |
width | 一行 hex 内容的宽度(数量) |
buf | 待输出的数据内容 |
size | 数据大小 |
hexdump 日志为 DEBUG 级别,支持运行期的级别过滤,hexdump 日志对应的 tag ,支持运行期的标签过滤。
ulog 也提供里断言 API :ASSERT(表达式)
,当断言触发时,系统会停止运行,内部也会执行 ulog_flush()
,所有日志后端将执行 flush 。如果开启了异步模式,缓冲区中所有的日志也将被 flush 。断言的使用示例如下:
void show_string(const char *str)
{
ASSERT(str);
...
}
日志使用示例
使用示例
下面将以 ulog 例程进行介绍,打开 rt-thread\examples\ulog_example.c
可以看到,顶部有定义该文件的标签及静态优先级。
#define LOG_TAG "example"
#define LOG_LVL LOG_LVL_DBG
#include <ulog.h>
在 void ulog_example(void)
函数中有使用 LOG_X
API ,大致如下:
/* output different level log by LOG_X API */
LOG_D("LOG_D(%d): RT-Thread is an open source IoT operating system from China.", count);
LOG_I("LOG_I(%d): RT-Thread is an open source IoT operating system from China.", count);
LOG_W("LOG_W(%d): RT-Thread is an open source IoT operating system from China.", count);
LOG_E("LOG_E(%d): RT-Thread is an open source IoT operating system from China.", count);
这些日志输出 API 均支持 printf 格式,并且会在日志末尾自动换行。
下面将在 qemu 上展示下 ulog 例程的运行效果:
- 将
rt-thread\examples\ulog_example.c
拷贝至rt-thread\bsp\qemu-vexpress-a9\applications
文件夹下 - 在 Env 中进入
rt-thread\bsp\qemu-vexpress-a9
目录 - 确定之前已执行过 ulog 的配置后,执行
scons
命令并等待编译完成 - 运行
qemu.bat
来打开 RT-Thread 的 qemu 模拟器 - 输入
ulog_example
命令,即可看到 ulog 例程运行结果,大致效果如下图
可以看到每条日志都是按行显示,不同级别日志也有着不同的颜色。在日志最前面有当前系统的 tick ,中间有显示日志级别及标签,最后面是具体的日志内容。在本文后面也会重点介绍这些日志格式及配置说明。
在中断 ISR 中使用
很多时候需要在中断 ISR 中输出日志,但是中断 ISR 可能会打断正在进行日志输出的线程。要保证中断日志与线程日志互不干涉,就得针对于中断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ulog 已集成中断日志的功能,但是默认没有开启,使用时打开 Enable ISR log
选项即可,日志的 API 与线程中使用的方式一致,例如:
#define LOG_TAG "driver.timer"
#define LOG_LVL LOG_LVL_DBG
#include <ulog.h>
void Timer2_Handler(void)
{
/* enter interrupt */
rt_interrupt_enter();
LOG_D("I'm in timer2 ISR");
/* leave interrupt */
rt_interrupt_leave();
}
这里说明下中断日志在 ulog 处于同步模式与异步模式下的不同策略:
-同步模式下:如果线程此时正在输出日志时来了中断,此时如果中断里也有日志要输出,会直接输出到控制台上,不支持输出到其他后端; -异步模式下:如果发生上面的情况,中断里的日志会先放入缓冲区中,最终和线程日志一起交给日志输出线程来处理。
设置日志格式
ulog 支持的日志格式可以在 menuconfig 中配置,位于 RT-Thread Components
→ Utilities
→ ulog
→ log format
,具体配置如下:
分别可以配置:浮点型数字的支持(传统的 rtdbg/rt_kprintf 均不支持浮点数日志)、带颜色的日志、时间信息(包括时间戳)、级别信息、标签信息、线程信息。下面我们将这些选项全部选中,保存后重新编译并在 qemu 中再次运行 ulog 例程,看下实际的效果:
可以看出,相比第一次运行例程,时间信息已经由系统的 tick 数值变为时间戳信息,并且线程信息也已被输出出来。
hexdump 输出使用
hexdump 也是日志输出时较为常用的功能,通过 hexdump 可以将一段数据以 hex 格式输出出来,对应的 API 为:void ulog_hexdump(const char *tag, rt_size_t width, rt_uint8_t *buf, rt_size_t size)
,下面看下具体的使用方法及运行效果:
/* 定义一个 128 个字节长度的数组 */
uint8_t i, buf[128];
/* 在数组内填充上数字 */
for (i = 0; i < sizeof(buf); i++)
{
buf[i] = i;
}
/* 以 hex 格式 dump 数组内的数据,宽度为 16 */
ulog_hexdump("buf_dump_test", 16, buf, sizeof(buf));
可以将上面的代码拷贝到 ulog 例程中运行,然后再看下实际运行结果:
可以看出,中部为 buf 数据的 16 进制 hex 信息,最右侧为各个数据对应的字符信息。
日志高级功能
在了解了前面小节对日志的 介绍,ulog 的基本功能都可以掌握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玩转 ulog ,这篇应用笔记会重点跟大家介绍 ulog 的高级功能及一些日志调试的经验和技巧。学会这些高级用法以后,开发者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日志调试的效率。
同时还会介绍 ulog 的高级模式: syslog 模式,这个模式能做到从前端 API 到日志格式对于 Linux syslog 的完全兼容,极大的方便从 Linux 上的迁移过来的软件。
日志后端
讲到后端,我们来回顾下 ulog 的框架图。通过上图可以看出, ulog 是采用前后端分离的设计,前后端无依赖。并且支持的后端多样化,无论什么样后端,只要实现出来,都可以注册上去。
目前 ulog 已集成控制台后端,即传统的输出 rt_kprintf
打印日志的设备。ulog 还支持 Flash 后端,与 EasyFlash 无缝结合,详见其软件包(点击查看)。后期 ulog 还会增加文件后端、网络后端等后端的实现。当然,如果有特殊需求,用户也可以自己来实现后端。
注册后端设备
rt_err_t ulog_backend_register(ulog_backend_t backend, const char *name, rt_bool_t support_color)
参数 | 描述 |
---|---|
backend | 要注册的后端设备句柄 |
name | 后端设备名称 |
support_color | 是否支持彩色日志 |
返回 | -- |
>=0 | 成功 |
该函数用于将后端设备注册到 ulog 中,注册前确保后端设备结构体中的函数成员已设置。
注销后端设备
rt_err_t ulog_backend_unregister(ulog_backend_t backend);
参数 | 描述 |
---|---|
backend | 要注销的后端设备句柄 |
返回 | -- |
>=0 | 成功 |
该函数用于注销已经注册的后端设备。
后端实现及注册示例
下面以控制台后端为例,简单介绍后端的实现方法及注册方法。
打开 rt-thread/components/utilities/ulog/backend/console_be.c
文件,可以看到大致有如下内容:
#include <rthw.h>
#include <ulog.h>
/* 定义控制台后端设备 */
static struct ulog_backend console;
/* 控制台后端输出函数 */
void ulog_console_backend_output(struct ulog_backend *backend, rt_uint32_t level, const char *tag, rt_bool_t is_raw, const char *log, size_t len)
{
...
/* 输出日志到控制台 */
...
}
/* 控制台后端初始化 */
int ulog_console_backend_init(void)
{
/* 设定输出函数 */
console.output = ulog_console_backend_output;
/* 注册后端 */
ulog_backend_register(&console, "console", RT_TRUE);
return 0;
}
INIT_COMPONENT_EXPORT(ulog_console_backend_init);
通过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控制台后端的实现非常简单,这里实现了后端设备的 output
函数,并将该后端注册到 ulog 里,之后 ulog 的日志都会输出到控制台上。
如果要实现一个比较复杂的后端设备,此时就需要了解后端设备结构体,具体如下:
struct ulog_backend
{
char name[RT_NAME_MAX];
rt_bool_t support_color;
void (*init) (struct ulog_backend *backend);
void (*output)(struct ulog_backend *backend, rt_uint32_t level, const char *tag, rt_bool_t is_raw, const char *log, size_t len);
void (*flush) (struct ulog_backend *backend);
void (*deinit)(struct ulog_backend *backend);
rt_slist_t list;
};
从这个结构体的角度可以看出,实现后端设备的要求如下:
name
以及support_color
属性可以通过ulog_backend_register
函数在注册时传入。output
为后端具体的输出函数,所有后端都必须实现接口。init
/deinit
可选择性实现,init 会在 register 时调用,deinit 会在 ulog_deinit 时调用。flush
也是可选择性实现,一些内部输出带缓存的后端需要必须实现该接口 。比如一些带RAM 缓存的文件系统。后端的 flush 一般会在断言、hardfault 等异常情况下由ulog_flush
完成调用。
异步日志
在 ulog 中,默认的输出模式是同步模式,在很多场景下用户可能还需要异步模式。用户在调用日志输出 API 时,会将日志缓存到缓冲区中,会有专门负责日志输出的线程取出日志,然后输出到后端。
异步模式和同步模式针对用户而言,在日志 API 使用上是没有差异的,因为 ulog 在底层处理上会有区分。两者的工作原理区别大致如下图所示:
异步模式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首先日志输出时不会阻塞住当前线程,再加上有些后端输出速率低,所以使用同步输出模式可能影响当前线程的时序,异步模式不存在该问题。
其次,由于每个使用日志的线程省略了后端输出的动作,所以这些线程的堆栈开销可能也会减少,从这个角度也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资源占用。
同步模式下的中断日志只能输出到控制台后端,而异步模式下中断日志可以输出到所有后端去。
缺点:首先异步模式需要日志缓冲区。再者异步日志的输出还需要有专门线程来完成,比如:idle 线程或者用户自定义的线程,用法上略显复杂。整体感觉异步模式资源占用会比同步模式要高。
配置选项
在 ENV 工具中使用 menuconfig 进入 ulog 配置选项:
RT-Thread Components → Utilities → Enable ulog
异步模式相关配置选项描述如下所示:
[*] Enable async output mode. /* 使能异步模式 */
(2048) The async output buffer size. /* 异步缓冲区大小,默认为 2048*/
[*] Enable async output by thread. /* 是否启用 ulog 里异步日志输出线程,该线程运行时将会等待日志通知,然后输出日志到所有的后端。该选项默认开启,如果想要修改为其他线程,例如:idle 线程,可关闭此选项。 */
(1024) The async output thread stack size. /* 异步输出线程的堆栈大小,默认为 1024 */
(30) The async output thread stack priority./* 异步输出线程的优先级,默认为 30*/
使用 idle 线程输出时,实现虽然很简单,只需在应用层调用 rt_thread_idle_sethook(ulog_async_output)
即可,但也会存在一些限制。
idle 线程堆栈大小需要根据实际的后端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由于在 idle 线程内部不允许执行线程挂起操作,所以 Flash 、网络等后端可能无法基于 idle 线程使用。
使用示例
保存异步输出选项配置,将 rt-thread\examples\ulog_example.c
拷贝至 rt-thread\bsp\qemu-vexpress-a9\applications
文件夹下。
执行 scons
命令并等待编译完成。运行 qemu.bat
来打开 RT-Thread 的 qemu 模拟器。 输入 ulog_example
命令,即可看到 ulog 例程运行结果,大致效果如下图:
大家如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开启异步模式后,这一些在代码上离得非常近的日志的时间信息几乎是相同的。但在同步模式下,日志使用用户线程来输出,由于日志输出要花一定时间,所以每条日志的时间会有一定的间隔。这里也充分说明了异步日志的输出效率很高,几乎不占用调用者的时间。
日志动态过滤器
前面小节有介绍过一些日志的静态过滤功能,静态过滤有其优点比如:节省资源,但很多时候,用户需要在软件运行时动态调整日志的过滤方式,这就可以使用到 ulog 的动态过滤器功能。使用动态过滤器功能需在 menuconfig 中开启 Enable runtime log filter.
选项,该选项默认关闭。
ulog 支持的动态过滤方式有以下 4 种,并且都有对应的 API 函数及 Finsh/MSH 命令,下面将会逐一介绍。
按模块的级别过滤
int ulog_tag_lvl_filter_set(const char *tag, rt_uint32_t level)
参数 | 描述 |
---|---|
tag | 日志的标签 |
level | 设定的日志级别 |
返回 | -- |
>=0 | 成功 |
-5 | 失败,没有足够的内存 |
- 命令格式:
ulog_tag_lvl <tag> <level>
这里指的模块代表一类具有相同标签属性的日志代码。有些时候需要在运行时动态的修改某一个模块的日志输出级别。
参数 level 日志级别可取如下值:
级别 | 名称 |
---|---|
LOG_LVL_ASSERT | 断言 |
LOG_LVL_ERROR | 错误 |
LOG_LVL_WARNING | 警告 |
LOG_LVL_INFO | 信息 |
LOG_LVL_DBG | 调试 |
LOG_FILTER_LVL_SILENT | 静默(停止输出) |
LOG_FILTER_LVL_ALL | 全部 |
函数调用与命令示例如下所示:
功能 | 函数调用 | 执行命令 |
---|---|---|
关闭 wifi 模块全部日志 | ulog_tag_lvl_filter_set("wifi", LOG_FILTER_LVL_SILENT); | ulog_tag_lvl wifi 0 |
开启 wifi 模块全部日志 | ulog_tag_lvl_filter_set("wifi", LOG_FILTER_LVL_ALL); | ulog_tag_lvl wifi 7 |
设置 wifi 模块日志级别为警告 | ulog_tag_lvl_filter_set("wifi", LOG_LVL_WARNING); | ulog_tag_lvl wifi 4 |
按标签全局过滤
void ulog_global_filter_tag_set(const char *tag)
参数 | 描述 |
---|---|
tag | 设定的过滤标签 |
- 命令格式:
ulog_tag [tag]
,tag 为空时,则取消标签过滤。
该过滤方式可以对所有日志执行按标签过滤,只有包含标签信息的日志才允许输出。
例如:有 wifi.driver
、 wifi.mgnt
、audio.driver
3 种标签的日志,当设定过滤标签为 wifi
时,只有标签为 wifi.driver
及 wifi.mgnt
的日志会输出。同理,当设置过滤标签为 driver
时,只有标签为 wifi.driver
及 audio.driver
的日志会输出。常见功能对应的函数调用与命令示例如下:
功能 | 函数调用 | 执行命令 |
---|---|---|
设置过滤标签为 wifi | ulog_global_filter_tag_set("wifi"); | ulog_tag wifi |
设置过滤标签为 driver | ulog_global_filter_tag_set("driver"); | ulog_tag driver |
取消标签过滤 | ulog_global_filter_tag_set(""); | ulog_tag |
按级别全局过滤
void ulog_global_filter_lvl_set(rt_uint32_t level)
参数 | 描述 |
---|---|
level | 设定的日志级别 |
- 命令格式:
ulog_lvl <level>
,level 取值参照下表:
取值 | 描述 |
---|---|
0 | 断言 |
3 | 错误 |
4 | 警告 |
6 | 信息 |
7 | 调试 |
通过函数或者命令设定好全局的过滤级别以后,低于设定级别的日志都将停止输出。常见功能对应的函数调用与命令示例如下:
功能 | 函数调用 | 执行命令 |
---|---|---|
关闭全部日志 | ulog_global_filter_lvl_set(LOG_FILTER_LVL_SILENT); | ulog_lvl 0 |
开启全部日志 | ulog_global_filter_lvl_set(LOG_FILTER_LVL_ALL); | ulog_lvl 7 |
设置日志级别为警告 | ulog_global_filter_lvl_set(LOG_LVL_WARNING); | ulog_lvl 4 |
按关键词全局过滤
void ulog_global_filter_kw_set(const char *keyword)
参数 | 描述 |
---|---|
keyword | 设定的过滤关键词 |
- 命令格式:
ulog_kw [keyword]
,keyword 为空时,则取消关键词过滤。
该过滤方式可以对所有日志执行按关键词过滤,包含关键词信息的日志才允许输出。常见功能对应的函数调用与命令示例如下:
功能 | 函数调用 | 执行命令 |
---|---|---|
设置过滤关键词为 wifi | ulog_global_filter_kw_set("wifi"); | ulog_kw wifi |
清空过滤关键词 | ulog_global_filter_kw_set(""); | ulog_kw |
查看过滤器信息
在设定完过滤器参数后,如果想要查看当前过滤器信息,可以输入 ulog_filter
命令,大致效果如下:
msh />ulog_filter
--------------------------------------
ulog global filter:
level : Debug
tag : NULL
keyword : NULL
--------------------------------------
ulog tag's level filter:
wifi : Warning
audio.driver : Error
msh />
提示
过滤参数也支持保存在 Flash 中,也支持开机自动装载配置。如果需要该功能,请查看ulog_easyflash软件包的使用说明。(点击查看)
使用示例
依然是在 qemu BSP 中执行,首先在 menuconfig 开启动态过滤,然后保存配置并编译、运行例程,在日志输出约20次后,会执行 ulog_example.c 里对应的如下过滤代码:
if (count == 20)
{
/* Set the global filer level is INFO. All of DEBUG log will stop output */
ulog_global_filter_lvl_set(LOG_LVL_INFO);
/* Set the test tag's level filter's level is ERROR. The DEBUG, INFO, WARNING log will stop output. */
ulog_tag_lvl_filter_set("test", LOG_LVL_ERROR);
}
...
此时全局的过滤级别由于被设定到了 INFO 级别,所以无法再看到比 INFO 级别低的日志。同时,又将 test
标签的日志输出级别设定为 ERROR ,此时 test
标签里比 ERROR 低的日志也都停止输出了。在每条日志里都有当前日志输出次数的计数值,对比的效果如下:
在日志输出约30次后,会执行 ulog_example.c 里对应的如下过滤代码:
...
else if (count == 30)
{
/* Set the example tag's level filter's level is LOG_FILTER_LVL_SILENT, the log enter silent mode. */
ulog_tag_lvl_filter_set("example", LOG_FILTER_LVL_SILENT);
/* Set the test tag's level filter's level is WARNING. The DEBUG, INFO log will stop output. */
ulog_tag_lvl_filter_set("test", LOG_LVL_WARNING);
}
...
此时又新增了 example
模块的过滤器,并且是将这个模块的所有日志都停止输出,所以接下来将看不到该模块日志。同时,又将 test
标签的日志输出级别降低为 WARING ,此时就只能看到 test
标签的 WARING 与 ERROR 级别日志 。效果如下:
在日志输出约40次后,会执行 ulog_example.c 里对应的如下过滤代码:
...
else if (count == 40)
{
/* Set the test tag's level filter's level is LOG_FILTER_LVL_ALL. All level log will resume output. */
ulog_tag_lvl_filter_set("test", LOG_FILTER_LVL_ALL);
/* Set the global filer level is LOG_FILTER_LVL_ALL. All level log will resume output */
ulog_global_filter_lvl_set(LOG_FILTER_LVL_ALL);
}
此时将 test
模块的日志输出级别调整为 LOG_FILTER_LVL_ALL
,即不再过滤该模块任何级别的日志。同时,又将全局过滤级别设定为 LOG_FILTER_LVL_ALL
,所以接下来 test
模块的全部日志将恢复输出。效果如下:
系统异常时的使用
由于 ulog 的异步模式具有缓存机制,注册进来的后端内部也可能具有缓存。如果系统出现了 hardfault 、断言等错误情况,但缓存中还有日志没有输出出来,这可能会导致日志丢失的问题,对于查找异常的原因会无从入手。
针对这种场景,ulog 提供了统一的日志 flush 函数: void ulog_flush(void)
,当出现异常时,输出异常信息日志时,同时再调用该函数,即可保证缓存中剩余的日志也能够输出到后端中去。
下面以 RT-Thread 的断言及 CmBacktrace 进行举例:
断言
RT-Thread 的断言支持断言回调(hook),我们定义一个类似如下的断言 hook 函数,然后通过 rt_assert_set_hook(rtt_user_assert_hook);
函数将其设置到系统中即可。
static void rtt_user_assert_hook(const char* ex, const char* func, rt_size_t line)
{
rt_enter_critical();
ulog_output(LOG_LVL_ASSERT, "rtt", RT_TRUE, "(%s) has assert failed at %s:%ld.", ex, func, line);
/* flush all log */
ulog_flush();
while(1);
}
CmBacktrace
CmBacktrace 是一个 ARM Cortex-M 系列 MCU 的错误诊断库,它也有对应 RT-Thread 软件包,并且最新版的软件包已经做好了针对于 ulog 的适配。里面适配代码位于 cmb_cfg.h
:
...
/* print line, must config by user */
#include <rtthread.h>
#ifndef RT_USING_ULOG
#define cmb_println(...) rt_kprintf(__VA_ARGS__);rt_kprintf("\r\n")
#else
#include <ulog.h>
#define cmb_println(...) ulog_e("cmb", __VA_ARGS__);ulog_flush()
#endif /* RT_USING_ULOG */
...
由此可以看出,当启用了 ulog 以后,CmBacktrace 的每一条日志输出时都会使用错误级别,并且会同时执行 ulog_flush
,用户无需再做任何修改。
syslog 模式
在 Unix 类操作系统上,syslog 广泛应用于系统日志。syslog 常见的后端有文件和网络,syslog 日志可以记录在本地文件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发送到接收 syslog 的服务器 。
ulog 提供了 syslog 模式的支持,不仅仅前端 API 与 syslog API 完全一致,日志的格式也符合 RFC 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启 syslog 模式后,不管使用哪一种日志输出 API ,整个 ulog 的日志输出格式都会采用 syslog 格式。
使用 syslog 配置需要开启 Enable syslog format log and API.
选项。
日志格式
如上图所示,ulog syslog 日志格式分为下面 4 个部分:
格式 | 描述 |
---|---|
PRI | PRI 部分由尖括号包含的一个数字构成,这个数字包含了程序模块(Facility)、严重性(Severity)信息,是由 Facility 乘以 8,然后加上 Severity 得来。 Facility 和 Severity 由 syslog 函数的入参传入,具体数值详见 syslog.h |
Header | Header 部分主要是时间戳,指示当前日志的时间; |
TAG | 当前日志的标签,可以通过 openlog 函数入参传入,如果不指定将会使用 rtt 作为默认标签 |
Content | 日志的具体内容 |
使用方法
使用前需要在 menuconfig 中开启 syslog 选项,主要常用的 API 有:
打开 syslog:void openlog(const char *ident, int option, int facility)
输出 syslog 日志:void syslog(int priority, const char *format, ...)
提示
提示:调用 openlog 是可选择的。如果不调用 openlog ,则在第一次调用 syslog 时,自动调用 openlog
syslog() 函数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其入参格式与 printf 函数一致。在 ulog_example.c 中也有 syslog 的例程,在 qemu 中的运行效果大致如下:
从 rt_dbg.h 或 elog 迁移到 ulog
如果项目中以前使用的是这两类日志组件,当要使用 ulog 时,就会牵扯到如何让以前代码也支持 ulog ,下面将会重点介绍迁移过程。
从 rt_dbg.h 迁移
当前 rtdbg 已完成无缝对接 ulog ,开启 ulog 后,旧项目中使用 rtdbg 的代码无需做任何修改,即可使用 ulog 完成日志输出。
从 elog(EasyLogger)迁移
如果无法确认某个源代码文件运行的目标平台上一定会使用 ulog ,那么还是建议在该文件中增加下面的改动:
#ifdef RT_USING_ULOG
#include <ulog.h>
#else
#include <elog.h>
#endif /* RT_USING_ULOG */
如果明确只会使用 ulog 组件后,那么只需将头文件引用从 elog.h
更换为 ulog .h
,其他任何代码都无需改动。
日志使用技巧
有了日志工具后,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日志被滥用、日志信息无法突出重点等问题。这里重点与大家分享下日志组件在使用时的一些技巧,让日志信息更加直观。主要关注点有:
合理利用标签分类
合理利用标签功能,每个模块代码在使用日志前,先明确好模块、子模块名称。这样也能让日志在最开始阶段就做好分类,为后期日志过滤也做好了准备。
合理利用日志级别
刚开始使用日志库时,大家会经常遇到 警告与错误 日志无法区分,信息与调试 日志无法区分,导致日志级别选择不合适。一些重要日志可能看不到,不重要的日志满天飞等问题。所以,在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日志级别小节,针对各个级别划分,里面有明确的标准。
避免重复性冗余日志
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代码的重复调用或者循环执行,多次输出相同、相似的日志问题。这样的日志不仅会占用很大的系统资源,还会影响开发人员对于问题的定位。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建议增加对于重复性日志特殊处理,比如:让上层来输出一些业务有关的日志,底层只返回具体结果状态;同一个时间点下相同的日志,是否可以增加去重处理,在错误状态没有变化时,只输出一次等等。
开启更多的日志格式
ulog 默认的日志格式中没有开启时间戳及线程信息。这两个日志信息,在 RTOS 上挺实用。它们能帮助开发者直观的了解各个日志的运行时间点、时间差,还能清晰的看到是在哪个线程执行当前代码。所以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建议开启。
关闭不重要的日志
ulog 提供了多种维度的日志开关、过滤的功能,完全能够做到精细化控制,所以如果在调试某个功能模块时,可以适当关闭其他无关模块的日志输出,这样就可以聚焦在当前调试的模块上。
常见问题
Q: 日志代码已执行,但是无输出。
A: 参考日志级别小节,了解日志级别分类,并检查日志过滤参数。还有种可能是不小心将控制台后端给关闭了,重新开启 Enable console backend
即可。
Q: 开启 ulog 后,系统运行崩溃,例如:线程堆栈溢出。
A: ulog 比起以前用的 rtdbg 或者 rt_kprintf
打印输出函数会多占一部分线程堆栈空间,如果是开启了浮点数打印支持,由于其内部使用了 libc 里资源占用加大的 vsnprintf
,所以堆栈建议多预留 250 字节。如果开启了时间戳功能,堆栈建议多预留 100 字节。
Q: 日志内容的末尾缺失。
A: 这是由于日志内容超出设定的日志的最大宽度。检查 The log's max width
选项,并增大其至合适的大小。
Q: 开启时间戳以后,为什么看不到毫秒级时间。
A: 这是因为 ulog 目前只支持在开启软件模拟 RTC 状态下,显示毫秒级时间戳。如需显示,只要开启 RT-Thread 软件模拟 RTC 功能即可。
Q: 每次 include ulog 头文件前,都要定义 LOG_TAG 及 LOG_LVL ,可否简化。
A: LOG_TAG
如果不定义,默认会使用 NO_TAG
标签,这样输出的日志会容易产生误解,所以标签的宏不建议省略。
LOG_LVL
如果不定义,默认会使用调试级别,如果该模块处于开发阶段这个过程可以省略,但是模块代码如果已经稳定,建议定义该宏,并修改级别为信息级别。
Q: 运行出现警告提示:Warning: There is no enough buffer for saving async log, please increase the ULOG_ASYNC_OUTPUT_BUF_SIZE option。
A: 当遇到该提示时,说明了在异步模式下的缓冲区出现了溢出的情况,这会导致一部分日志丢失,增大 ULOG_ASYNC_OUTPUT_BUF_SIZE 选项可以解决该问题。
Q: 编译时提示:The idle thread stack size must more than 384 when using async output by idle (ULOG_ASYNC_OUTPUT_BY_IDLE)。
A: 在使用 idle 线程作为输出线程时,idle 线程的堆栈大小需要提高,这也取决于具体的后端设备,例如:控制台后端时,idle 线程至少得 384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