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第十四部分 线性二次调节,微分动态规划,线性二次高斯分布

优质
小牛编辑
141浏览
2023-12-01

第十四部分 线性二次调节,微分动态规划,线性二次高斯分布

上面三个名词的英文原版分别为:

  1.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ion,缩写为LQR;
  2. Differential Dynamic Programming,缩写为DDP;
  3. 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缩写为LQG。

1 有限范围马尔科夫决策过程(Finite-horizon MDPs)

前面关于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章节中,我们定义了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缩写为MDPs),还涉及到了简单情景下的值迭代(Value Iteration)和策略迭代(Policy Iteration)。还具体介绍了最优贝尔曼方程(optimal Bellman equation), 这个方程定义了对应最优策略(optimal policy)$\pi^$的最优值函数(optimal value function)$V^{\pi^}$。

$$V^{\pi^}(s)=R(s)+\max{a \in \mathcal{A}} \gamma \sum{s' \in \mathcal{S}} P_{sa}(s')V^{\pi^}(s')$$

通过优化值函数,就可以恢复最优策略$\pi^*$:

$$\pi^(s)=\arg\max{a\in \mathcal{A}} \sum{s'\in \mathcal{S}} P_{sa} (s')V^{\pi^}(s')$$

本章的讲义将会介绍一个更通用的情景:

  1. 这次我们希望写出来的方程能够对离散和连续的案例都适用。因此就要用期望$E{s' \sim P{sa}}[V^{\pi^}(s')]$替代求和$\sum{s'\in S} P{sa}(s')V^{\pi^}(s')$。这就意味着在下一个状态中使用值函数的期望(exception)。对于离散的有限案例,可以将期望写成对各种状态的求和。在连续场景,可以将期望写成积分(integral)。上式中的记号$s'\sim P{sa}$的意思是状态$s'$是从分布$P{sa}$中取样得到的。

  2. 接下来还假设奖励函数(reward)同时依赖状态(states)和动作(actions)。 也就是说,$R:\mathcal{S}\times\mathcal{A} \rightarrow R$。这就意味着前面计算最优动作的方法改成了

$$\pi^(s)=\arg\max{a\in A} R(s,a)+\gamma E{s'\sim P_{sa}}[V^{\pi^}(s')]$$

  1. 以前我们考虑的是一个无限范围马尔科夫决策过程(infinite horizon MDP),这回要改成有限范围马尔科夫决策过程(finite horizon MDP), 定义为一个元组(tuple):

$$(\mathcal{S},\mathcal{A},P_{sa},T,R)$$

其中的$T>0$的时间范围(time horizon), 例如$T=100$。这样的设定下,支付函数(payoff)就变成了:

$$R(s_0,a_0)+R(s_1,a_1)+\dots+R(s_T,a_T)$$

而不再是之前的:

$$\begin{aligned} & R(s0,a_0)+\gamma R(s_1,a_1) + \gamma^2 R(s_2,a_2)+\dots\ & \sum^\infty{t=0}R(s_t,a_t)\gamma^t \end{aligned}$$

折扣因子(discount factor)$\gamma$哪去了呢?还记得当初引入这个$\gamma$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要保持无穷项求和(infinite sum)是有限值(finite)并且好定义(well-defined)的么?如果奖励函数(rewards)绑定了一个常数$\bar R$,则支付函数(payoff)也被绑定成:

$$|\sum^{\infty}{t=0}R(s_t)\gamma^t|\le \bar R \sum^{\infty}{t=0}\gamma^t$$

这就能识别是一个几何求和(geometric sum)!现在由于支付函数(payoff)是一个有限和(finite sum)了,那折扣因子(discount factor)$\gamma$就没有必要再存在了。

在这种新环境下,事情就和之前不太一样了。首先是最优策略(optimal policy)$\pi^$可能是非稳定的(non-stationary),也就意味着它可能*随着时间步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现在有:

$$\pi^{(t)}:\mathcal{S}\rightarrow\mathcal{A}$$

上面括号中的$(t)$表示了在第$t$步时候的策略函数(policy)。遵循策略$\pi^{(t)}$的有限范围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如下所示:开始是某个状态$s0$,然后对应第$0$步时候的策略$\pi^{(0)}$采取某种行为$a_0:= \pi^{(0)}(s_0)$。然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DP)转换到接下来的$s_1$,根据$P{s_0a_0}$来进行调整。然后在选择遵循第$1$步的新策略$\pi^{(1)}$的另一个行为$a_1:= \pi^{(1)}(s_1)$。依次类推进行下去。

为什么在有限范围背景下的优化策略函数碰巧就是非稳定的呢?直观来理解,由于我们只能够选择有限的应对行为,我们可能要适应不同环境的不同策略,还要考虑到剩下的时间(步骤数)。设想有一个网格,其中有两个目标,奖励值分别是$+1$和$+10$。那么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行为肯定是瞄准了最高的奖励$+10$这个目标。但如果过了几步之后,我们更靠近$+1$这个目标而没有足够的剩余步数去到达$+10$这个目标,那更好的策略就是改为瞄准$+1$了。

  1. 这样的观察就使得我们可以使用对时间依赖的方法(time dependent dynamics):

$$s{t+1} \sim P^{(t)}{s_t,a_t}$$

这就意味着变换分布(transition distribution)$P^{(t)}_{s_t,a_t}$随着时间而变化。对$R^{(t)}$而言也是如此。要注意,现在这个模型就更加符合现实世界的情况了。比如对一辆车来说,油箱会变空,交通状况会变化,等等。结合前面提到的内容,就可以使用下面这个通用方程(general formulation)来表达我们的有限范围马尔科夫决策过程(finite horizon MDP):

$$(\mathcal{S},\mathcal{A},P^{(t)}_{sa},T,R^{(t)})$$

备注: 上面的方程其实和在状态中加入时间所得到的方程等价。

在时间$t$对于一个策略$\pi$的值函数也得到了定义,也就是从状态$s$开始遵循策略$\pi$生成的轨道(trajectories)的期望(expectation)。

$$V_t(s)=E[R^{(t)}(s_t,a_t)+\dots+R^{(T)}(s_T,a_T)|s_t=s,\pi ]$$

现在这个方程就是:在有限范围背景下,如何找到最优值函数(optimal value function):

$$V^*t(s)=\max{\pi}V^{\pi}_t(s)$$

结果表明对值迭代(Value Iteration)的贝尔曼方程(Bellman's equation)正好适合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这也没啥可意外的,因为贝尔曼(Bellman)本身就是动态规划的奠基人之一,而贝尔曼方程(Bellman equation)和这个领域有很强的关联性。为了理解为啥借助基于迭代的方法(iteration-based approach)就能简化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下面的观察:

  1. 在游戏终结(到达步骤$T$)的时候,最优值(optimal value)很明显就是

$$\forall s\in \mathcal{S}: V^*T(s):=\max{a\in A} R^{(T)}(s,a) \qquad(1)$$

  1. 对于另一个时间步$0\le t <T$,如果假设已经知道了下一步的最优值函数$V^*_{t+1}$,就有:

$$\forall t<T,s \in \mathcal{S}: V^t (s):= \max{a\in A} [R^{(t)}(s,a)+E{s'\sim P^{(t)}{sa}}[V^_{t+1}(s')]] \qquad (2)$$

观察并思考后,就能想出一个聪明的算法来解最优值函数了:

  1. 利用等式$(1)$计算$V^*_T$。
  2. for $t= T-1,\dots,0$:   使用$V^_{t+1}$利用等式$(2)$计算$V^_t$。

备注: 可以将标准值迭代(standard value iteration)看作是上述通用情况的一个特例,就是不用记录时间(步数)。结果表明在标准背景下,如果对$T$步骤运行值迭代,会得到最优值迭代的一个$\gamma^T$的近似(几何收敛,geometric convergence)。参考习题集4中有对下列结果的证明:

定理:设$B$表示贝尔曼更新函数(Bellman update),以及$||f(x)||_\infty:= \sup_x|f(x)|$。如果$V_t$表示在第$t$步的值函数,则有:

$$\begin{aligned} ||V{t+1}-V^*||\infty &=||B(Vt)-V^*||\infty\ &\le \gamma||Vt-V^*||\infty\ &\le \gamma^t||V1-V^*||\infty \end{aligned}$$

也就是说贝尔曼运算器$B$成了一个$\gamma$收缩算子(contracting operator)。

2 线性二次调节(Linear Quadratic Regulation,缩写为LQR)

在本节,我们要讲一个上一节所提到的有限范围(finite-horizon)背景下精确解(exact solution) 很容易处理的特例。这个模型在机器人领域用的特别多,也是在很多问题中将方程化简到这一框架的常用方法。

首先描述一下模型假设。考虑一个连续背景,都用实数集了:

$$\mathcal{S}=R^n,\quad\mathcal{A}=R^d$$

然后设有噪音(noise)的线性转换(linear transitions):

$$s_{t+1}=A_ts_t+B_ta_t+w_t$$

上式中的$A_t\in R^{n\times n},B_t\in R^{n\times d}$实矩阵,而$w_t\sim N(0,\Sigma_t)$是某个高斯分布的噪音(均值为)。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就表明:只要噪音的均值是$0$,就不会影响最优化策略。

另外还要假设一个二次奖励函数(quadratic rewards):

$$R^{(t)}(s_t,a_t)=-s_t^TU_ts_t-a_t^TW_ta_t$$

上式中的$U_t\in R^{n\times n},W_t\in R^{n\times d}$都是正定矩阵(positive definite matrices),这就意味着奖励函数总是负的(negative)。

要注意这里的奖励函数的二次方程(quadratic formulation)就等价于无论奖励函数是否更高我们都希望能接近原始值(origin)。例如,如果$U_t=I_n$就是$n$阶单位矩阵(identity matrix),而$W_t=I_d$为一个$d$阶单位矩阵,那么就有$R_t=-||s_t||^2-||a_t||^2$,也就意味着我们要采取光滑行为(smooth actions)($a_t$的范数(norm)要小)来回溯到原始状态($s_t$的范数(norm)要小)。这可以模拟一辆车保持在车道中间不发生突发运动。

接下来就可以定义这个线性二次调节(LQR)模型的假设了,这个LQR算法包含两步骤:

第一步设矩阵$A,B,\Sigma$都是未知的。那就得估计他们,可以利用强化学习课件中的值估计(Value Approximation)部分的思路。首先是从一个任意策略(policy)收集转换(collect transitions)。然后利用线性回归找到$\arg\min{A,B}\sum^m{i=1}\sum^{T-1}{t=0}||s^{(i)}_{t+1}- ( As^{(i)}_t +Ba^{(i)}_t)||^2$。最后利用高斯判别分析(Gaussian Discriminant Analysis,缩写为GDA)中的方法来学习$\Sigma$。

第二步假如模型参数已知了,比如可能是给出了,或者用上面第一步估计出来了,就可以使用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来推导最优策略(optimal policy)了。

也就是说,给出了:

$$\begin{cases} s_{t+1} &= A_ts_t+B_ta_t+w_t\qquad 已知A_t,B_t,U_t,W_t,\Sigma_t\ R^{(t)}(s_t,a_t)&= -s_t^TU_ts_t-a^T_tW_ta_t \end{cases}$$

然后要计算出$V_t^*$。如果回到第一步,就可以利用动态规划,就得到了:

  1. 初始步骤(Initialization step)

  对最后一次步骤$T$,

$$\begin{aligned} V^*T(s_T)&=\max{aT\in A}R_T(s_T,a_T)\ &=\max{a_T\in A}-s^T_TU_ts_T - a^T_TW_ta_T\ &= -s^T_TU_ts_T\qquad\qquad(\text{对}a_T=0\text{最大化}) \end{aligned}$$

   (译者注:原文这里第一步的第二行公式中用的是$U_T$,应该是写错了,结合上下文公式推导来看,分明应该是$U_t$)

  1. 递归步骤(Recurrence step)

  设$t<T$。加入已经知道了$V^*_{t+1}$。

定理1:很明显如果$V^_{t+1}$是$s_t$的一个二次函数,则$V_t^$也应该是$s_t$的一个二次函数。也就是说,存在某个矩阵$\Phi$以及某个标量$\Psi$满足:

$$\begin{aligned} \text{if} \quad V^{t+1}(s{t+1}) &= s^T{t+1}\Phi{t+1}s{t+1}+\Psi{t+1}\ \text{then} \quad V^_t(s_t)&=s^T_t\Phi_ts_t+\Psi_t \end{aligned}$$

对时间步骤$t=T$,则有$\Phi_t=-U_T,\Psi_T=0$。

定理2:可以证明最优策略是状态的一个线性函数。

已知$V^*{t+1}$就等价于知道了$\Phi{t+1},\Psi{t+1}$,所以就只需要解释如何从$\Phi{t+1},\Psi{t+1}$去计算$\Phi{t},\Psi_{t}$,以及问题中的其他参数。

$$\begin{aligned} V^t(s_t)&= s_t^T\Phi_ts_t+\Psi_t \ &= \max{at}[R^{(t)}(s_t,a_t)+E{s{t+1}\sim P^{(t)}{s_t,a_t}}[V^{t+1}(s{t+1})]] \ &= \max{a_t}[-s_t^TU_ts_t-a_t^TV_ta_t+E{s{t+1}\sim N(A_ts_t+B_ta_t,\Sigma_t)} [s{t+1}^T\Phi{t+1}s{t+1}+\Psi_{t+1}] ] \ \end{aligned}$$

上式中的第二行正好就是最优值函数(optimal value function)的定义,而第三行是通过代入二次假设和模型方法。注意最后一个表达式是一个关于$a_t$的二次函数,因此很容易就能优化掉$^1$。然后就能得到最优行为(optimal action)$a^*_t$:

1 这里用到了恒等式(identity)$E[wt^T\Phi{t+1}wt] =Tr(\Sigma_t\Phi{t+1}),\quad \text{其中} w_t\sim N(0,\Sigma_t)$)。

$$\begin{aligned} a^*t&= [(B_t^T\Phi{t+1}Bt-V_t)^{-1}B_t\Phi{t+1}A_t]\cdot s_t\ &= L_t\cdot s_t\ \end{aligned}$$

上式中的

$$Lt := [(B_t^T\Phi{t+1}Bt-V_t)^{-1}B_t\Phi{t+1}A_t]$$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结果(impressive result):优化策略(optimal policy)是关于状态$s_t$的线性函数。 对于给定的$a_t^$,我们就可以解出来$\Phi_t$和$\Psi_t$。最终就得到了*离散里卡蒂方程(Discrete Ricatti equations):

$$\begin{aligned} \Phit&= A^T_t(\Phi{t+1}-\Phi{t+1}B_t(B^T_t\Phi{t+1}Bt-W_t)^{-1}B_t\Phi{t+1})At-U_t\ \Psi_t&= -tr(\Sigma_t\Phi{t+1})+\Psi_{t+1}\ \end{aligned}$$

定理3:要注意$\Phit$既不依赖$\Psi_t$也不依赖噪音项$\Sigma_t$!由于$L_t$是一个关于$A_t,B_t,\Phi{t+1}$的函数,这就暗示了最优策略也不依赖噪音! (但$\Psi_t$是依赖$\Sigma_t$的,这就暗示了最优值函数$V^*_t$也是依赖噪音$\Sigma_t$的。)

然后总结一下,线性二次调节(LQR)算法就如下所示:

  1. 首先,如果必要的话,估计参数$A_t,B_t,\Sigma_t$。
  2. 初始化$\Phi_T:=-U_T,\quad \Psi_T:=0$。
  3. 从$t=T-1,\dots,0$开始迭代,借助离散里卡蒂方程(Discrete Ricatti equations)来利用$\Phi{t+1},\Psi{t+1}$来更新$\Phi{t},\Psi{t}$,如果存在一个策略能朝着$0$方向推导状态,收敛就能得到保证。

利用定理3,我们知道最优策略不依赖与$\Psi_t$而只依赖$\Phi_t$,这样我们就可以 更新$\Phi_t$,从而让算法运行得更快一点!

3 从非线性方法(non-linear dynamics)到线性二次调节(LQR)

很多问题都可以化简成线性二次调节(LDR)的形式,包括非线性的模型。LQR是一个很好的方程,因为我们能够得到很好的精确解,但距离通用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以倒立摆(inverted pendulum)为例。状态的变换如下所示:

$$\begin{pmatrix} x{t+1}\ \dot x{t+1}\ \theta{t+1}\ \dot \theta{t+1} \end{pmatrix}=F\begin{pmatrix} \begin{pmatrix} x_t\ \dot x_t\ \theta_t\ \dot\theta_t \end{pmatrix},a_t\end{pmatrix}$$

其中的函数$F$依赖于角度余弦等等。然后这个问题就成了:

$$我们能将这个系统线性化么?$$

3.1 模型的线性化(Linearization of dynamics)

假设某个时间$t$上,系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某种状态$\bar s_t$上,而我们要选取的行为大概就在$\bar a_t$附近。对于倒立摆问题,如果我们达到了某种最优状态,就会满足:行为很小并且和竖直方向的偏差不大。

这就要用到泰勒展开(Taylor expansion)来将模型线性化。简单的情况下状态是一维的,这时候转换函数$F$就不依赖于行为,这时候就可以写成:

$$s_{t+1}=F(s_t)\approx F(\bar s_t)+ F'(\bar s_t)\cdot (s_t-\bar s_t)$$

对于更通用的情景,方程看着是差不多的,只是用梯度(gradients)替代简单的导数(derivatives):

$$s_{t+1}\approx F(\bar s_t,\bar a_t)+\nabla _sF(\bar s_t,\bar a_t)\cdot (s_t-\bar s_t)+\nabla_aF(\bar s_t,\bar a_t)\cdot (a_t-\bar a_t) \qquad \text{(3)}$$

现在$s_{t+1}$就是关于$s_t,a_t$的线性函数了,因为可以将等式$(3)$改写成下面的形式:

$$s_{t+1}\approx As_t+Ba_t+k$$

(译者注:原文这里的公式应该是写错了,写成了$s_{t+1}\approx As_t+Bs_t+k$)

上式中的$k$是某个常数,而$A,B$都是矩阵。现在这个写法就和在LQR里面的假设非常相似了。这时候只要摆脱掉常数项$k$就可以了!结果表明只要任意增长一个维度就可以将常数项吸收进$s_t$中区。这和我们在线性回归的课程里面用到的办法一样。

3.2 微分动态规划(Differential Dynamic Programming,缩写为DDP)

如果我们的目标就是保持在某个状态$s^*$,上面的方法都能够很适合所选情景(比如倒立摆或者一辆车保持在车道中间)。不过有时候我们的目标可能要更复杂很多。

本节要讲的方法适用于要符合某些轨道的系统(比如火箭发射)。这个方法将轨道离散化称为若干离散的时间步骤,然后运用前面的方法创建中间目标!这个方法就叫做微分动态规划(Differential Dynamic Programming,缩写为DDP)。 主要步骤包括:

第一步利用简单控制器(naive controller)创建一个标称轨道(nominal trajectory),对要遵循轨道进行近似。也就是说,我们的控制器可以用如下方法来近似最佳轨道:

$$s^_0,a^_0\rightarrow s^_1,a^_1\rightarrow\dots$$

第二步在每个轨道点(trajectory point)$s^*_t$将模型线性化,也就是:

$$s_{t+1}\approx F(s^_t,a^_t)+\nabla_s F(s^_t,a^_t)(s_t-s^_t)+\nabla_aF(s^_t,a^_t)(a_t-a^_t)$$

上面的$s_t,a_t$是当前的状态和行为。现在已经在每个轨道点都有了线性估计了,就可以使用前面的方法将其改写成:

$$s_{t+1}=A_t\cdot s_t+B_t\cdot a_t$$

(要注意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在本章一开头所提到的非稳定动力学模型背景。)

注意, 这里我们可以对奖励函数(reward)$R^{(t)}$推导一个类似的积分(derivation),使用一个二阶泰勒展开(second-order Taylor expansion)就可以了。

$$\begin{aligned} R(st,a_t)& \approx R(s^_t,a^_t)+\nabla_s R(s^_t,a^_t)(s_t-s^_t) +\nabla_a R(s^_t,a^_t)(a_t-a^_t) \ & + \frac{1}{2}(s_t-s^*_t)^TH{ss}(st-s^_t)+(s_t-s^_t)^TH{sa}(at-a^_t)\ & + \frac{1}{2}(a_t-a^_t)^TH{aa}(a_t-a^*_t) \ \end{aligned}$$

上式中的$H_{xy}$表示的 $R$ 的海森矩阵(Hessian)项,对应的$x$和$y$是在$(s^_t,a^_t)$中得到的(略去不表)。这个表达式可以重写成:

$$R_t(s_t,a_t)= -s_t^TU_ts_t-a_t^TW_ta_t$$

对于某些矩阵$U_t,W_t$,可以再次使用扩展维度的方法。注意:

$$\begin{pmatrix} 1&x \end{pmatrix}\cdot \begin{pmatrix} a& b\c&d \end{pmatrix} \cdot \begin{pmatrix} 1\x \end{pmatrix} = a+2bx+cx^2$$

第三步现在你就能够相信这个问题可以严格写成LQR框架的形式了吧。然后就可以利用线性二次调节(LQR)来找到最优策略$\pi_t$。这样新的控制器就会更好些!

注意: 如果LQR轨道和线性近似的轨道偏离太远,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都可以通过调节奖励函数形态来进行修正...

第四步现在就得到了一个新的控制器了(新的策略$\pi_t$),使用这个新控制器来产生一个新的轨道:

$$s^_0,\pi_0(s^_0)\rightarrow s^_1,\pi_1(s^_1)\rightarrow \quad \rightarrow s^*_T$$

注意当我们生成了这个新的轨道的时候,使用真实的$F$而不是其线性估计来计算变换,这就意味着:

$$s^_{t+1}=F(s^_t,a^*_t)$$

然后回到第二步,重复,直到达到某个停止条件(stopping criterion)。

4 线性二次高斯分布(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缩写为LQG)

在现实是集中我们可能没办法观测到全部的状态$s_t$。例如一个自动驾驶的汽车只能够从一个相机获取一个图像,这就是一次观察了,而不是整个世界的全部状态。目前为止都是假设所有状态都可用。可是在现实世界的问题中并不见得总是如此,我们需要一个新工具来对这种情况进行建模:部分观测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artially Observable MDPs,缩写为POMDP)。

POMDP是一个带有了额外观察层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DP)。也就是说要加入一个新变量$o_t$,在给定的当前状态下这个$o_t$遵循某种条件分布:

$$o_t|s_t\sim O(o|s)$$

最终,一个有限范围的部分观测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finite-horizon POMDP)就是如下所示的一个元组(tuple):

$$(\mathcal{S},\mathcal{O},\mathcal{A},P_{sa},T,R)$$

在这个框架下,整体的策略就是要在观测$o_1,o_2,\dots,o_t$的基础上,保持一个置信状态(belief state,对状态的分布)。 这样在PDMDP中的策略就是从置信状态到行为的映射。

在本节,我们队LQR进行扩展以适应新的环境。假设我们观测的是$y_t\in R^m$,其中的$m<n$,且有:

$$\begin{cases} yt &= C\cdot s_t +v_t\ s{t+1} &= A\cdot s_t+B\cdot a_t+ w_t\ \end{cases}$$

上式中的$C\in R^{m\times n}$是一个压缩矩阵(compression matrix),而$v_t$是传感器噪音(和$w_t$类似也是高斯分布的)。要注意这里的奖励函数$R^{(t)}$是未做更改的,是关于状态(而不是观察)和行为的函数。另外,由于分布都是高斯分布,置信状态就也将是高斯分布的。在这样的新框架下,看看找最优策略的方法:

第一步首先计算可能状态(置信状态)的分布,以已有观察为基础。也就是说要计算下列分布的均值$s{t|t}$以及协方差$\Sigma{t|t}$:

$$st|y_1 ,\dots, y_t \sim \mathcal{N}(s{t|t},\Sigma_{t|t})$$

为了进行时间效率高的计算,这里要用到卡尔曼滤波器算法(Kalman Filter algorithm)(阿波罗登月舱上就用了这个算法)。

第二步然后就有了分布了,接下来就用均值$s_{t|t}$来作为对$s_t$的最佳近似。

第三步然后设置行为$at:= L_ts{t|t}$,其中的$L_t$来自正规线性二次调节算法(regular LQR algorithm)。

从直觉来理解,这样做为啥能管用呢?要注意到$s_{t|t}$是$s_t$的有噪音近似(等价于在LQR的基础上增加更多噪音),但我们已经证明过了LQR是独立于噪音的!

第一步就需要解释一下。这里会给出一个简单情境,其中在我们的方法里没有行为依赖性(但整体上这个案例遵循相同的思想)。设有:

$$\begin{cases} s_{t+1} &= A\cdot s_t+w_t,\quad w_t\sim N(0,\Sigma_s)\ y_t &= C\cdot s_t+v_t,\quad v_t\sim N(0,\Sigma_y)\ \end{cases}$$

由于噪音是高斯分布的,可以很明显证明联合分布也是高斯分布:

$$\begin{pmatrix} s_1\ \vdots\ s_t\ y_1\ \vdots\ y_t \end{pmatrix} \sim \mathcal{N}(\mu,\Sigma) \quad\text{for some } \mu,\Sigma$$

然后利用高斯分布的边缘方程(参考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部分的讲义),就得到了:

$$st|y_1,\dots,y_t\sim \mathcal{N}(s{t|t},\Sigma_{t|t})$$

可是这里使用这些方程计算边缘分布的参数需要很大的算力开销!因为这需要对规模为$t\times t$的矩阵进行运算。还记得对一个矩阵求逆需要的运算时$O(t^3)$吧,这要是在时间步骤数目上进行重复,就需要$O(t^4)$的算力开销!

卡尔曼滤波器算法(Kalman filter algorithm) 提供了计算均值和方差的更好的方法,只用在时间$t$上以一个固定的时间(constant time) 来更新!卡尔曼滤波器算法有两个基础步骤。加入我们知道了分布$s_t|y_1,\dots,y_t$:

$$\begin{aligned} \text{预测步骤(predict step) 计算} & s{t+1}|y_1,\dots,y_t \ \text{更新步骤(update step) 计算} & s{t+1}|y1,\dots,y{t+1} \end{aligned}$$

然后在时间步骤上迭代!预测和更新这两个步骤的结合就更新了我们的置信状态,也就是说整个过程大概类似:

$$(s{t}|y_1,\dots,y_t)\xrightarrow{predict} (s{t+1}|y1,\dots,y_t) \xrightarrow{update} (s{t+1}|y1,\dots,y{t+1})\xrightarrow{predict}\dots$$

预测步骤 假如我们已知分布:

$$s{t}|y_1,\dots,y_t\sim \mathcal{N}(s{t|t},\Sigma_{t|t})$$

然后在下一个状态上的分布也是一个高斯分布:

$$s{t+1}|y_1,\dots,y_t\sim \mathcal{N}(s{t+1|t},\Sigma_{t+1|t})$$

其中有:

$$\begin{cases} s{t+1|t}&= A\cdot s{t|t}\ \Sigma{t+1|t} &= A\cdot \Sigma{t|t}\cdot A^T+\Sigma_s \end{cases}$$

更新步骤 给定了$s{t+1|t}$和$\Sigma{t+1|t}$,则有:

$$s{t+1}|y_1,\dots,y_t\sim \mathcal{N}(s{t+1|t},\Sigma_{t+1|t})

$$可以证明有:

$$s{t+1}|y_1,\dots,y{t+1}\sim \mathcal{N}(s{t+1|t+1},\Sigma{t+1|t+1})$$

其中有:

$$\begin{cases} s{t+1|t+1}&= s{t+1|t}+Kt(y{t+1}-Cs{t+1|t})\ \Sigma{t+1|t+1} &=\Sigma{t+1|t}-K_t\cdot C\cdot \Sigma{t+1|t} \end{cases}$$

上式中的

$$Kt:= \Sigma{t+1|t} C^T (C \Sigma_{t+1|t} C^T + \Sigma_y)^{-1}$$

这个矩阵$K_t$就叫做卡尔曼增益(Kalman gain)。

现在如果我们仔细看看方程就会发现根本不需要对时间步骤 $t$ 有观测先验。更新步骤只依赖与前面的分布。综合到一起,这个算法最开始向前运行传递计算$Kt,\Sigma{t|t},s{t|t}$(有时候在文献中被称为$\hat s$)。然后就向后运行(进行LQR更新)来计算变量$\Phi_t,\Psi_t,L_t$了,最终就得到了最优策略$a^*_t=L_T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