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同步

优质
小牛编辑
140浏览
2023-12-01

背景 :



从库Pika得到主库的全部DB结构,接下来以partition维度做Trysync,如果从库确认可以增量同步,从库将以partition为维度进行增量同步。默认使用pika port+2000的端口进行增量同步。

Binlog 结构:



Pika的主从同步是使用Binlog来完成的,一主多从的结构master节点也可以给多个slave复用一个Binlog,只不过不同的slave在binglog中有自己的偏移量而已,master执行完一条写命令就将命令追加到Binlog中,pika的同步模块会读出对应的binlog发送到slave,而slave收到binlog后会执行并追加到自己的Binlog中,由于主从偏移量一样,所以一旦发生网络或节点故障需要重连主从时,slave仅需要将自己当前的Binlog偏移量发送给master,master找到后从该偏移量开始同步后续命令,理论上将命令不做处理一条一条追加到文件中,但是这样的记录格式容错很差,如果读文件中写错一个字节则导致整个文件不可用,所以pika采用了类似leveldb log的格式来进行存储,具体如下:

image

交互过程:



1,从库发送BinlogSyncRequest 报文,报文中需说明自己已经收到的BinlogOffset。

2,主库收到BinlogSyncRequest之后会从同步点开始发出一批BinlogSyncResponse。

3,从库在收到BinlogSyncResponse之后,会在写入本地binlog之后再进行1流程。

image

同步模块:



image

Pika的同步由ReplicaManager(RM)模块负责。RM中有两层结构,逻辑层负责同步逻辑,传输层负责链接的管理数据的解析和传输。

数据的同步的最小单位是Partition,每一个Pika实例会维护自己作为主的partition(MasterPartition)和自己是从的partition(SlavePartition)。对于MasterPartition,需要记录跟随自己的slave同步信息,逻辑层会根据该信息向slave同步信息。对于SlavePartition,则是需要需要记录master的信息,逻辑层会按照该信息按需向master发送同步请求。

逻辑层维护两个数据结构,一个是MasterPartitions,记录跟随自己的SlaveNode信息,主要包括slave的同步状态和当前的sessionId。另一个是SlavePartitions,记录主的信息。

传输层分为两个子模块,ReplicationClient负责发起链接的建立,ReplicationServer负责响应报文。每两个实例之间的所有partition复用一条链接。

同步过程:



image

MasterPartition 同步事件

逻辑层处理MasterPartition的同步事件,向其对应的从同步数据。

1,读取MasterPartition Binlog信息后,将BinlogOffsetInfo记录到SlaveNode自己的window中。

2,将Binlog暂存到临时的待发送队列中。

3,辅助线程(Auxiliary thread) 定时将临时待发送队列的数据通过RM的传输层发送给对应的slave节点。

4,收到slave的BinlogSyncResponse之后,得知slave收到的BinlogOffset信息,更新SlaveNode window,重复1流程继续同步

为了控制每个SlaveNode同步的速度,避免某几个SlaveNode占用过多资源,为每一个SlaveNode设置了window。如下图所示,Pika收到了BinlogOffset为100到200的ack response,从window中移除BinlogOffset位于100到200的元素,之后继续发送BinlogOffset为1100和1200的binlog,对应的BinlogOffset添加至window中。

image

SlavePartition 同步事件

逻辑层处理SlavePartition的同步事件,收到master发送的同步数据,向master发相应的response信息。

1,按照解析出的Partition信息,被分配到对应的线程处理binlog写入任务。

2,线程写入binlog之后,调用传输层发送BinlogSyncResponse信息。

3,根据binlog的key分配给对应的线程处理写入db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