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的定义
策略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指对象具有某个行为,但是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这个行为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有了不同的策略。让对象能再不同的场景下对同一行为有不同的实现,这就是策略模式。
下面是策略模式的类图:
- 首先定义一个策略接口: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public void algorithmStartegy() ; }
- 定义两个具体的策略类:
public class ConcentrateStrategy_1 implements Strategy{ @Override public void algorithmStartegy() { System.out.println("I am algorithm strategy 1"); } } public class ConcentrateStrategy_2 implements Strategy{ @Override public void algorithmStartegy() { System.out.println("I am algorithm strategy 2"); } }
- 定义一个算法使用场景
public class Situation { Strategy strategy; public Situation(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void handleAlgorithm() { strategy.algorithmStartegy(); } }
- 客户端调用
Situation situation = new Situation(new ConcentrateStrategy_1()); situation.handleAlgorithm(); ...
从策略模式的描述以及类图来看真的是非常简单,总结起来就是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组算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策略行为接口,并且这些算法之间可以互相替换,使算法可以根据场景的不同而改变。
策略模式的实际应用
策略模式的应用有很多, 比如说JDK中FilenameFilter
的使用过程, 比如场景java.util.Collections.sort(List<T>list, Comparator<? super T>c)
与策略java.util.Comparator
的使用等等。 下面我以一个实际的业务场景来具体实现以下策略模式:
- 背景: 中国银行的便民服务包括中国移动手机充值,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用户选择某个便民服务时, 服务器后台会向银行发送不同的业务XML报文, 已达到通信目的。
实现
- 定义策略接口 : 包含一个生成报文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IProduct { public String generateXML() ; }
- 定义一组具体策略类:
@XMLType("Default") class DefaultHead implements IProduct { public String generateXML() { return "Defalut XML"; } } @XMLType("ChinaMobile") class ChinaMobile implements IProduct{ public String generateXML() { return "China Mobile XML"; } } @XMLType("ChinaUnicom") class ChinaUnicom implements IProduct { public String generateXML() { return "Chinal Unicom XML"; } }
- 定义一个场景类用于生成XML报文
public class XMLGenerator { private IProduct product = new DefaultHead(); //根据用户缴费类型,生成不同的通信报文 public String generate(String type) { //注意此处 product = ProductFactory.getInstance().createProduct(type); return product.generateXML(); } }
创建具体的策略类, 本来是可以用一系列的
if else
判断, 然后new相应的策略类。这里为了避免if else
我们定义一个策略工厂,来生产具体的策略类。 策略类工厂:这个工厂创建策略类的思路就是,载入一些列策略类,根据不同策略类的自定义注解和用户的传入参数来生成具体的策略类。 ```java public class ProductFactory { // singleton private ProductFactory() {}public static ProductFactory getInstance() { return ProductFactoryInstance.instance; }
private static class ProductFactoryInstance { static final ProductFactory instance = new ProductFactory(); }
//创建一个具体的策略类 public IProduct createProduct(String productType) throws URISyntaxException { // load all startegys List<class> startegyList = loadAllStrategy("com.su.startegy"); //遍历所有策略类, 根据条件找出需要用到的 for(Class<? extends IProduct> clazz : startegyList) {</class
//解析策略类的注解 XMLType xmlType = praseAnnotation(clazz); if(xmlType.value().equals(productType)) try { return clazz.newInstance(); } catch (InstantiationException |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create IProduct Object failed return null; }
//载入策略类方法 private List<class> loadAllStrategy(String packageName) throws URISyntaxException { //定义一个策略类的列表 List<class> strategyList = new ArrayList<class>(); URI filePath = 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Resource(packageName.replace(".", "/")).toURI(); //获取filepath File[] files = new File(filePath).listFiles(new FilenameFilter() {</class</class</class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accept(File dir, String name) { if (name.endsWith(".class"))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 // load class for (File file : files) {
try { Class clazz = getClass().getClassLoader().loadClass(packageName + "." + file.getName().replace(".class", "")); if (clazz != IProduct.class && IProduct.class.isAssignableFrom(clazz)) { strategyList.add(clazz);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return strategyList; }
//解析注解方法 private XMLType praseAnnotation(Class<? extends IProduct> clazz) { XMLType xmlType = clazz.getAnnotation(XMLType.class); if (xmlType == null) {
return null;
} return xmlType; }
- 定义策略接口 : 包含一个生成报文的方法
}
此处我使用**注解**的原因是为了简单, 跟代码的耦合紧一点。
**自定义的注解类: **
```java
@Target(ElementType.TYPE)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XMLType {
public String value() default "defalut";
}
以上就是此处的策略模式的设计过程,如果需要多种策略的叠加, 也就要相应的使用注解的嵌套了, 这里就不在发挥了。
策略模式中的设计原则
学习策略模式, 不要记住代码是怎么实现的,更重要的是记住其设计原则。根据原则写代码, 而不是生搬硬套。其实设计模式都是设计原则的体现, 如果理解了设计原则, 那么你写的代码也可以变成一种模式。
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缩写为OCP) 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例如对抽象层的扩展)开放,对修改(例如对抽象层的修改)关闭。即在设计一个模块的时候,应当使这个模块可以在不被修改的前提下被扩展。 开闭原则的关键,在于抽象。策略模式,是开闭原则的一个极好的应用范例。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缩写为LSP) 一个软件实体如果使用的是一个基类的话,那么一定适用于其子类,而且它根本不能察觉到基类对象和子类对象的区别。比如,假设有两个类,一个是Base类,一个是Derived类,并且Derived类是Base类的子类。那么一个方法如果可以接受一个基类对象b的话:method1(Base b),那么它必然可以接受一个子类对象d,也即可以有method1(d)。反之,则不一定成立 里氏替换原则讲的是基类与子类的关系。只有当这种关系存在时,里氏替换关系才存在,反之则不存在。
策略模式之所以可行的基础便是里氏替换原则:策略模式要求所有的策略对象都是可以互换的,因此它们都必须是一个抽象策略角色的子类。在客户端则仅知道抽象策略角色类型,虽然变量的真实类型可以是任何一个具体策略角色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