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头开发一个前端应用

优质
小牛编辑
137浏览
2023-12-01

创建项目,不就是运行起一个 hello, world 的事吗?

刚工作的时候,总想着能经历从零开始制作前端应用的过程。

工作一段时间后,总会经历要从零创建一个前端应用。

工作上的编程与日常编程,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是有些时候,我们会省略一些步骤;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多一些步骤。

创建项目,不就是起一个 hello, world 的事吗?业余的时候,一个人创建项目:

  1. 在 GitHub 上创建一个项目。
  2. 使用官方的 Demo 创建一个 Demo,然后 Push

工作的时候,流程上也是相似的。只是多数时候,因为是多人协作,所以要考虑的因素就会多一些。选技术栈的时候,要考虑人员因素;部署的时候,要考虑运维能力,等等。考虑流程的时候,我们就需要:

  • 纠结于 Angular 4 或者 React。
  • 使用 Gulp 或者 Grunt,又或者 NPM
  • 适合于当前团队的工作流
  • 选择一个合适的测试策略
  • 与后台团队之间如何配合
  • 怎样去部署当前的应用
  • 发布策略:红绿发布,以及 Toggle

倘若,平时能像工作上走这些流程,那定能提升自身的水平。工作上,需要更多的业务探索。而日常,则需要更多的技术发掘。

前端应用的生命周期

照例,我还是画下了这个过程的草图~。看上去,还不算太复杂:

前端应用的生命周期
前端应用的生命周期

刚开始,写前端应用的时候,为了创建 “hello, world”。总是自己亲手来完成,一点点的添加各种需要的元素。可做过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构建工具、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组件 等等。创建一个 package.json、index.html,再慢慢地往上加上各种配置,或者 karma.js 或者 webpack.js、tsconfig.json。对于新手程序员来说,这简单是一场灾难——像小学生一样,刚才会了拿笔、大字不识几个,却要让他们写 篇文章。前端新手的痛苦期,莫过于此。

而那些前端框架的开发者们,应该是看到了这个痛苦的过程,便添加了一些基本的脚手架,可以让开发者使用 CLI 来生成项目。可是,生成的项目在多数时候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又得基于这个官方再修改一下。如 React 官方提供的 create-react-app 生成的项目,只是一个简单的 react 应用。

后来,懒了,便在 GitHub 寻找个模板,改吧,改吧,就用上了。GitHub 上可能是大量的开发者,他们也经历了相同的坑,便共享出了这些代码。

如大家所见,在这个过程里,编码只是其中的一小代码,还需要设计一系列的 workflow、流程、技术选型等等。

除此,对于软件工程做得好的前端团队来说,还需要考虑自动化测试、自动部署、持续集成等等的内容。

按这些步骤来看,前端应用的生命周期,与 Web 应用保持得相当的一致。上面的流程图,与我在 RePractise 中画的 “Web 应用生命周期” 差不多。

Web 应用的生命周期
Web 应用的生命周期

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GitHub 上的相关资料:30分钟了解《全栈应用开发:精益实践》。或者等待,即将出版的纸质书籍。

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最后的一章,了解真实世界的应用构建。

项目准备

技术选型

在第四章中,我们提到了影响技术选型的几个因素。

技术选择因素
技术选择因素

这时,为了更好的考量不同的因素,你就需要列出重要的象限,如开发效率、团队喜好等等。并依此来决定,哪个框架更适合当前的团队和项目。

PRI
PRI

即使,不考虑前端框架以外的因素,那么技术选型也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

选好了合适的技术栈,有了一个 hello, world 模板,剩下的就是考虑一下:构建系统与工作流。

构建系统

如《全栈应用开发:精益实践》一书中所说,构建系统是一个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组件部分。只需要在前期投入一定的时间,便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开发 。

当我们选择了 Angular、Vue、React 这一类的现代前端框架,它们使用了 ES6、TypeScript 等 JavaScript 方言。要在浏览器运行应用,我们就需要 webpack、rollup、tsc 这类的工作来转换代码:

Webpack 构建流程
Webpack 构建流程

可我们还需要其他更多的步骤,如启动 MockServer 等等的过程。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构建工具,诸如 Gulp、Grunt、Npm,它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自动化的过程。

可构建系统相当的复杂,需要执行一系列的步骤:

构建系统
构建系统

也因此需要不断地练习,并积累相关的经验。

前后端分离设计

虽然这是一个前端的创建指南,但是我还想稍微扯一点『无关』的内容。好的前端程序员,应该是要懂后端的,特别是后端的数据模型。其次,便是与后台交互时的 API 行为/动作设计,即事件。

我们需要考虑领域相关的模型,则模型相关的事件,而后整理出系统的领域事件图。

Stepping
Stepping

而诸如 stepping 这样的工具,则可以用 DSL 来生成。

domain: 库存子域
  aggregate: 库存
    event: 库存已增加
    event: 库存已恢复
    event: 库存已扣减
    event: 库存已锁定
    command: 编辑库存

再依据此去划分相关的子域,以及对应的微服务层次。

领域
领域

借此,开发人员与领域专家共同完成业务的抽象。

再由后台人员去设计后台数据结构,并结合 Swagger 设计并生成 Mock API 供前端使用,就可以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后端与前端开发人员,都能分别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实现功能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开始编写相关的业务代码了。

分析设计图

对于前端开发来说,编写功能代码并不具有挑战性。其重点是:设计出符合用户喜好的界面,并且能让用户轻松上手使用。好的前端团队,应该要有好的 UX(用户体验)设计师,UX 能设计出符合用户习惯的设计。

于是,对于前端工程师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设计稿——其实我的意思是:『切图』。即,分析页面的组成,拆分成不同的组件,使用不同的 Tag。

有的地方,可以使用相同的标签,使用相同的组件,我们只需要识别出设计图上的共有部分,将其抽象成组件、模板,并实现差异的部分即可。如页面的 header 和 footer,通常都是共用的。因此,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处理页面的 content (内容)部分。

Growth 应用示例
Growth 应用示例

而对于 content 来说,要做的一般都是:详情页和列表页,有些时候还会有个特别的首页。

列表页,无非就是一个数据的集合,有时候可能带有条件的进行过滤,遍历并显示他们即可。

详情页,就是某一个特定的数据,及其相关的子数据。如对于一个博客来说,评论与博客本身是对应的,但是不在同一个模型里。

而这个过程中,最麻烦的便是写 CSS,处理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屏幕大小、字体大小、元素颜色等等。CSS 被认为很简单,也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学,也导致了大部分人都是在实战中学习。

实现功能

接下来的另外一个难点,便是对数据的处理。产品上线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后台获取数据,才能显示上这些数据。

而对于数据处理来说,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方式,他们依据按优先级有所不同。如对于复杂的页面来说:

  • 初期结合 Mock Server,在 Mockup 中写入需要的数据,以完成页面的设计。
  • 再与业务、设计,确认需要的接口内容
  • 对接、更新接口到后台,并同步后台的接口

当我们打算获取数据的时候,发一个 GET/POST/PUT 等之类的请求,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授权信息,以及要操作的资源信息。对于 RESTful 服务来说,服务器本身是不保存应用的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在一次的请求里,准备好这一系列的参数。如:

  • 当前的用户是谁。业界作法便是在 header 里带上相应的 token,它表明了用户的身份。
  • 当前用户要操作的资源则体现在 URL 上。如 https://www.phodal.com/blog/xx-slug
  • 操作的内容则体现在参数里。

这些参数,要么是保存在内存中的临时数据,如用户的 token;要么是写在代码中 URL;要么是用户提交的表单。它们都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完成整个流程。

后台,再处理相应的操作,并返回相应的结果。当用户没有权限时,返回一个 401;当用户操作的资源不存在时,返回一个 404,等等诸如此类。

客户端,依据返回的状态与数据,及相应的业务逻辑,来决定其显示的内容。并对数据进行过滤,选择相应的字段,再匹配上相应的事件监听。

编写测试

可惜的是,国内测试环境不好,精彩内容可见《全栈应用开发:精益实践》。

上线

事实上,如果我们在构建系统做好打包、minify 等等的步骤时,我们并不需要做些什么特殊的工作。

上线后,用户反馈了一堆 Bug。

最后,祝大家修 bug 愉快。


  1. TC39 是负责 JavaScript 进化的委员会。TC39 定期举行会议,其会议是由成员公司(主要的浏览器厂商)派代表和特邀专家出席了会议。

  2. 颇受欢迎的个人电脑厂商奥斯本,其公司的创新式便携电脑还没有上市,就宣布他们要推出的更高档的机器,而又迟迟无法交货,消费者闻风纷纷停止下单订购现有机种,最后导致奥斯本因收入枯竭而宣布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