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正确的姿势练习

优质
小牛编辑
129浏览
2023-12-01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前端工程师,需要什么技能和学习?答案:练习

在逛知乎、SegmentFault 又或者是相似的技术社区,我们总会看到类似的问题。新手总会关注于,需要怎样的技能,怎么才能入门?有一点经验的程序员则是,需要练习什么?如若一个程序 员已经懂得问题的关键是,编程需要大量的练习。那么,我想这个程序员已经入了这个行道了。

在我成为所谓的『前端工程师』之前,我没有想到会变成这样的结果。

前端项目的练习过程

年少的时候,想要做的是 Kernel Hacker。大学时,我做点前端相关的兼职,顺便赚钱点钱。再用这点钱,买点硬件做一些底层、低级的编程,带着去实验室,拿着电洛铁,高喊着:让我们来 做一个毁灭世界的机器人。好在,后来我离这个行当有点远,要不这个世界可能就岌岌可危了。反而因此倒是,学会了相当多的前端知识,以及在今天看来是屠龙之 术的 IE 兼容。

随后,在研究数据可视化时,我看着用 JavaScript、HTML、CSS 可以做出这么炫的效果。我就继续回到图形编程这个行当,前端的图形编程倒也简单,只需要找一个库,多加练习就可以了。练习多了,便发现,需要更多的面向对象编程经验,要不写出来的代码就跟屎一样。要是在今天,那可能就是函数式编程经验了。

玩了那么多的东西后,我便就对这些东西驾轻就熟了。而在今天看来,仍然走了相当多的弯路。当有人再问我『怎样练习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前端工程师』时,我便想着:我应该好好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Output is Input

我一直很喜欢那句,Output is Input 的话,即:

Output is input
Output is input

即,我们输出知识的时候,便是在输入更完整的知识。因此当我练习的时候,我便会刻意地去结合使用他们,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尝试玩一个新的框架时,我便会用这样的逻辑去玩它:使用新框架编写一个应用,再阅读、整理相应的资料

你若问我,为什么我会这么练习?我想那大概是,我可以更早的得到反馈。我可以更早的知道,A 框架对于使用过 B 框架的人来说有些难度,我也能轻松地指出他们的差异。甚至,如果这是一个新的项目,那么我还能用一种『不很完美的姿势』完成之。而如果只是完成这个项目,那对于我而言也没有多少 实质性的提高。

遗憾的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可能就只是完成项目这一程度,后面仍然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做一个好的前端工程师,即要做很多的项目,又要读一些书。即要会使用这个框架,又要知道他的一些基本的思想。

习惯了先输出、后输入的过程后,练习起来就很轻松了。

练习框架、技术的时机

练习,那可是相当烧时间的大事;时间,又是一种相宝贵的资源。暂不说,相当于好几年的十万小时理论。对于我们这些每天要早出晚归的工作族来说,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就更小了。对于一个在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也不一定能在四年里搞定。

而这时候如果又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技术栈,那怕是相当的浪费时间了。好在我们已经在那篇《学习前端只需要三个月【框架篇】》中讨论了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技术栈。此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在一个合适的时机练习它。

过去,习惯了将一些 Idea 放在 GitHub 上变成一个清单。也因此习惯了,将一些想要玩的框架放到了 TODO Lists 中,再慢慢地享受将他们完结的愉悦感。

当有一个新的框架出现时,看看知乎、微博、微信群里的讨论还不错,我就会将这个框架加到 Todo Lists。在一个周末,或者中午,搭建一下项目,玩一下 DEMO。

随后,这个框架就会进入评估期。评估一个框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它:社区欢迎程度、API 变化程度、Roadmap 计划、Release 情况等等。再确认一下框架是否可以适合当前的项目,可以的话,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分支来玩玩,又或者直接引入项目。

如果这是一个有前景的框架,那么我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有时间),创建一个开源来应用它。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偏爱,这也决定了他们可能不会去玩某些框架,这倒是有些可惜了。

当我们决定去练习的时候,我们更需要一些练习的技巧。

练习的过程

练习框架、技术的技巧

练习嘛,我想就这么几步:

  • 找到一个模板
  • 边修改模板,边查阅资料,以此来完成一个应用
  • 阅读官方文档或者代码来补漏
  • 编写博客、文章、书籍来加强印象

我喜欢的就是这种输入和输出相结合的形式。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先做一个应用。这种用意特别明显,借此可以快速地了解一个框架,就会觉得相当有成就 感。随后就是去补缺补漏,以便于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应用。最后,当我们写文章去总结的时候,便会对这个框架有更基础的认识——像拥有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 熟悉他的方方面面。

使用模板

对于多数的人而言,也包括我,决定去使用一个框架的时候,表明它已经是一个几近成熟的框架——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些资料。依据现在框架的发展趋势,大部分的框架都会提供一个脚手架,即应用程序模拟。只需要运行这个模板,我们就可以有一个 hello,world。

如 Angular 官方提供了一个 angular-seed 的项目,它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模板,可以用来快速的创建应用。而 React 也提供了一个名为 create-react-app 的工具来快速搭建环境。

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官方 hello,world 都不是很详细,这时候我们可以在 GitHub 上搜索 xxx starter kit 来做同样的事,如 React Starter Kit,就可以轻松地在 GitHub 上找到相就的项目,如react-slingshot

react-starter-kit.jpg
react-starter-kit.jpg

它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组合,如 React、Reactd Router、Redux、Babel、Jest、WebPack 等等的工具。现在,我们在这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运行起 hello,world。然后,我们再考虑下一步要做一些什么?

做点什么应用

拿到框架的下一个问题时,我们要去做什么,这个就相当有趣了。挑一个有难度的吧,做不了;挑一个简单的吧,觉得不能练手;还是挑一个实用的吧,比如博客。

我写过最多的应用就是与博客相关的应用了。当出现一个新的练手框架时,我总会用这个框架来把博客写一遍。于是,我的博客的后台 API 用 Node.js、Flask、Django 实现过一遍,而前台则用 Backbone、Angular 1、React 实现过一遍,而 APP 方面也使用 Ionic 1 和 React Native 实现过一遍。

对于博客而言,我们都很清楚它的功能:列表页、详情页、登录、创建博客等等。我通常只会实现上面的四个基本元素,这和大部分应用的主要模式差不多。对于前端来说,我们会练习到基本的内容:

  • GET 和 POST 数据
  • 列表页到详情页的跳转和返回
  • 对于用户登录凭据的获取和保存

基本上涉及到了一个框架的大部分内容,路由、模板、API 请求、数据存储、用户授权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清楚地业务逻辑了,那么剩下的是都是技术的事。

编写一个博客应用

接下来,唯一的问题是:因为对这一系列的技术栈,我们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当一个新手选择 React 的时候,就会遇到 JSX ES6 Babel Webpack Redux React-Router 等一系列的 React 全家桶。这时,难以下手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干嘛的,也对前端单应用应用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直接下手这些会有一定的困难:在学习新的技术栈的同时,也在学习前端应用的组成。因此:

首先,要对前端单页面应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对于一个前端框架来说, 它要有模板引擎、依赖管理、路由处理、控制器(模板)和状态等等,除此它还需要有构建工具、编译工具、测试框架等等。

然后,就需要了解所使用的工具对应的有什么功能。如上面说到的例子里,JSX 相当于是模板引擎、WebPack 是打包工具 / 构建工具、Babel 是 ES6 语言的编译器、Redux 用来做状态管理、React-Router 用来处理路由。

最后,需要一个应用的例子来将这些内容串在一起。如当我们打开一个 Web 应用的时候,应该要有一个路由处理的工具,来将用户导向相应的页面。而这个页面会有对应的控制器和模板,路由就是来分发用户的请求。当页面数据或者用户操 作时,页面上的数据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就需要状态管理工具来管理。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 starter kit,在这个 starter kit 中会为我们做好相应的配置。因此,我们可以直接阅读代码来了解它们的关系,逐一的了解他们的功能。过程有点痛苦,结局便是大丰收。

这一个过程里,还有一个难点是,我们缺少数据。这时候,我们可以用 moco、MockServer 等工具来做一个假的服务器,以向我们的应用提供数据。

输入和总结

编写应用的时候,我们将一个又一个的内容放到了脑子里,然后发现自己混乱了。需要重新理清他们的关系,这时候可以选择写博客、画思维导图、做分享的形式来整理。

当我们向别人讲述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不得不压迫自己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要不只能丢脸。这时候,我们又在重新学习这些内容,并且比以往的任何时间更加深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写作的原因,它能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原本只是散落在房间里的书籍,现在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了书架上。在需要的时候,我就可以找到想要的内容。而由于博客的存在,我可以在未来轻松地了解这个框架,别人需要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分享相应的经验。

等闲了,逛逛官方的文档,还会发现:原来这个地方可以这么用;原来某个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

其它

假如,我们将前端和后台所要求的能力做一些对比,我们会发现前端在高级领域比后台简单一些。我的意思是,前端要在编程方面遇到瓶颈更快,并且需要从其他方面来补充,如后台,又或者是用户体验设计。

关于练手项目

在那一篇《关于编程,你的练习是不是有效的》中,我提到,提升技能的项目会有四种:

  • 纯兴趣驱动的项目。即我的Idea列表上的一个个酷炫的项目,先满足自己再说。
  • 理论驱动的项目。这一类的项目会比较少,因为我们需要牵强地驱动出这样的项目,然后以理论的方式驱动它。
  • 兴趣结合理论型。有一个长长的Idea列表,难免有些时间会和将要学习的理论有很大的交集。这种的练习效果是最好的。
  • 整合成文章、电子书。这一步主要是为了分享、巩固知识点、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