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什么是 PWA
Google 提出 PWA 的时候,并没有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经过我们的实践和总结, PWA 它不是特指某一项技术,而是应用多项技术来改善用户体验的 Web App,其核心技术包括 Web App Manifest,Service Worker,Web Push 等,用户体验才是 PWA 的核心。
PWA 主要特点如下:
- 可靠 - 即使在网络不稳定甚至断网的环境下,也能瞬间加载并展现
- 用户体验 - 快速响应,具有平滑的过渡动画及用户操作的反馈
- 用户黏性 - 和 Native App 一样,可以被添加到桌面,能接受离线通知,具有沉浸式的用户体验
PWA 本身强调渐进式(Progressive),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渐进式,首先,PWA 还在不断进化,Service Worker,Web App Manifest,Device API 等标准每年都会有不小的进步;其次,标准的设计向下兼容,并且侵入性小,开发者使用新特性代价很小,只需要在原有站点上新增,让站点的用户体验渐进式的增强。
Google 在官网一篇名为《Progressive Web App Checklist》的文章中给出了 PWA 的基准线,也给出了体验更好的示范性 PWA 的 Checklist,下面列出了 PWA 的最低要求。
- 站点需要使用 HTTPS
- 页面需要响应式,能够在平板和移动设备上都具有良好的浏览体验
- 所有的 URL 在断网的情况下有内容展现,不会展现浏览器默认页面
- 需要支持 Wep App Manifest,能被添加到桌面
- 即使在 3G 网络下,页面加载要快,可交互时间要短
- 在主流浏览器下都能正常展现
- 动画要流畅,有用户操作反馈
- 每个页面都有独立的 URL
PWA 的特性
PWA 本质上还是 Web App,借助了新技术具备了一些 Native App 的特性,所以它兼具 Web App 和 Native App 的优点,同时在安全、体验和用户黏性三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总结下来,PWA 具有如下特性。
- 渐进式 - 适用于所有浏览器,因为它是以渐进式增强作为宗旨开发的
- 连接无关性 - 能够借助 Service Worker 在离线或者网络较差的情况下正常访问
- 类原生应用 - 由于是在 App Shell 模型基础上开发,因此应具有 Native App 的交互,给用户 Native App 的体验
- 持续更新 - 始终是最新的,无版本和更新问题
- 安全 - 通过 HTTPS 协议提供服务,防止窥探,确保内容不被篡改
- 可索引 - manifest 文件和 Service Worker 可以让搜索引擎索引到,从而将其识别为『应用』
- 黏性 - 通过推送离线通知等,可以让用户回流
- 可安装 - 用户可以添加常用的 Web App 到桌面,免去到应用商店下载的麻烦
- 可链接 - 通过链接即可分享内容,无需下载安装
PWA 的这些新特性给 Web App 注入了活力,而 Native App 却没能很好的弥补自己的劣势。对于 Native App来说,最大的痛点是由于其天生封闭的基因,内容无法被索引,这会导致 Native App 很难被分发,例如,用户想知道红烧肉的做法,还需要先知道应用的名称,下载应用之后才能获取内容,这个流程十分不合理,根据 Google 的统计,用户每个月安装的应用个数约等于 0,再加上用户 80% 的时间被 Top3 的超级应用占据,应用分发成本也因此越来越高。相对于 Native App 的封闭,PWA 完全是开放的,PWA 的所有技术都是遵循开放的标准,因此能够被浏览器快速支持,被开发者接受。
下表列出了传统 Web App,Native App 和 PWA 在各特性的对比。
是否可安装 | 是否可链接访问 | 用户体验 | 用户黏性 | |
---|---|---|---|---|
传统 Web | 无法安装 | 可链接访问 | 体验一般 | 黏性差 |
Native App | 可安装 | 不可链接访问 | 体验好 | 黏性强 |
PWA | 可安装 | 可链接访问 | 体验好 | 黏性强 |
PWA 能给站点体验带来飞跃式的提升,我们可以用移动设备上的浏览器,如 Chrome, 访问 LAVAS 官网 体验一下,并添加到桌面,还可以在断网的情况下使用。现在在国内也有很多 PWA 站点,比如饿了么和新浪微博的移动版,不用耗费流量下载几十兆的应用,就能有和原生应用一样的体验,不妨尝试一下。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从体验、安全和性能三个角度来分析如何打造一个好的 P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