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软件库 > 程序开发 > 数学计算 >

kmeans

Go 的现用 Kmeans 算法包
授权协议 MIT
开发语言 Google Go
所属分类 程序开发、 数学计算
软件类型 开源软件
地区 不详
投 递 者 赵炯
操作系统 跨平台
开源组织
适用人群 未知
 软件概览

kmeans 算法,即k 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是一种迭代求解的聚类分析算法。其步骤是,预将数据分为 K 组,则随机选取 K 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种子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以及分配给它们的对象就代表一个聚类。每分配一个样本,聚类的聚类中心会根据聚类中现有的对象被重新计算。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终止条件可以是没有(或最小数目)对象被重新分配给不同的聚类,没有(或最小数目)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误差平方和局部最小。

kmeans,Go 的现用 Kmeans 算法包:

package mainimport (    
    "fmt"
    "github.com/salkj/kmeans")
func main() {    
    data := []kmeans.Point{}
    data = append(data, kmeans.Point{[]float64{1.0,3.0,5.0,2.0}})
    data = append(data, kmeans.Point{[]float64{43.0,7.0,12.0,7.0}})
    data = append(data, kmeans.Point{[]float64{2.0,12.0,5.0,8.0}})
    data = append(data, kmeans.Point{[]float64{12.0,1945.0,34.0,65.0}})
    fmt.Println(kmeans.KMEANS(data, 2, 0.001))
}
 相关资料
  • 本文向大家介绍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包括了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本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根据上学期所上的模式识别课程的作业整理而来,第一道题目是Kmeans聚类算法,数据集是Iris(鸢尾花的数据集),分类数k是3,数据维数是4。 关于聚类     聚类算法是这样的一种算法:给定样本数据Sample,要求将样本Sample中相似的

  • 本文向大家介绍kmeans算法原理?相关面试题,主要包含被问及kmeans算法原理?时的应答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随机初始化中心点范围,计算各个类别的平均值得到新的中心点。 重新计算各个点到中心值的距离划分,再次计算平均值得到新的中心点,直至各个类别数据平均值无变化。

  • 算法介绍 K-Means又名为K均值算法,他是一个聚类算法,这里的K就是聚簇中心的个数,代表数据中存在多少数据簇。K-Means在聚类算法中算是非常简单的一个算法了。有点类似于KNN算法,都用到了距离矢量度量,用欧式距离作为小分类的标准。 算法步骤 (1)、设定数字k,从n个初始数据中随机的设置k个点为聚类中心点。 (2)、针对n个点的每个数据点,遍历计算到k个聚类中心点的距离,最后按照离哪个中心

  • 本文向大家介绍Kmeans均值聚类算法原理以及Python如何实现,包括了Kmeans均值聚类算法原理以及Python如何实现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第一步.随机生成质心 由于这是一个无监督学习的算法,因此我们首先在一个二维的坐标轴下随机给定一堆点,并随即给定两个质心,我们这个算法的目的就是将这一堆点根据它们自身的坐标特征分为两类,因此选取了两个质心,什么时候这一堆点能够根据这两

  • 本文向大家介绍Kmeans相关面试题,主要包含被问及Kmeans时的应答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参考回答: 基本K-Means算法的思想很简单,事先确定常数K,常数K意味着最终的聚类类别数,首先随机选定初始点为质心,并通过计算每一个样本与质心之间的相似度(这里为欧式距离),将样本点归到最相似的类中,接着,重新计算每个类的质心(即为类中心),重复这样的过程,知道质心不再改变,最终就确定了

  • KMeans KMeans是一种简单的聚类算法,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簇,K为簇的个数。传统的KMeans算法,有一定的性能瓶颈,通过PS实现的KMeans,在准确率一致的情况下,性能更佳。 1. 算法介绍 每个样本被划分到距离最近的簇。每个簇所有样本的几何中心为这个簇的簇心,样本到簇心的距离为样本到簇的距离。Kmeans算法一般以迭代的方式训练,如下所示: 其中:代表第i个样本,代表与第i个样本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