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生成器

优质
小牛编辑
124浏览
2023-12-01
  • Milo Yip
  • 2016/12/20

本文是《从零开始的 JSON 库教程》的第七个单元。代码位于 json-tutorial/tutorial07

1. JSON 生成器

我们在前 6 个单元实现了一个合乎标准的 JSON 解析器,它把 JSON 文本解析成一个树形数据结构,整个结构以 lept_value 的节点组成。

JSON 生成器(generator)负责相反的事情,就是把树形数据结构转换成 JSON 文本。这个过程又称为「字符串化(stringify)」。

JSON 的解析与生成

相对于解析器,通常生成器更容易实现,而且生成器几乎不会造成运行时错误。因此,生成器的 API 设计为以下形式,直接返回 JSON 的字符串:

  1. char* lept_stringify(const lept_value* v, size_t* length);

length 参数是可选的,它会存储 JSON 的长度,传入 NULL 可忽略此参数。使用方需负责用 free() 释放内存。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不做换行、缩进等美化(prettify)处理,因此它生成的 JSON 会是单行、无空白字符的最紧凑形式。

2. 再利用 lept_context 做动态数组

在实现 JSON 解析时,我们加入了一个动态变长的堆栈,用于存储临时的解析结果。而现在,我们也需要存储生成的结果,所以最简单是再利用该数据结构,作为输出缓冲区。

  1. #ifndef LEPT_PARSE_STRINGIFY_INIT_SIZE
  2. #define LEPT_PARSE_STRINGIFY_INIT_SIZE 256
  3. #endif
  4. int lept_stringify(const lept_value* v, char** json, size_t* length) {
  5. lept_context c;
  6. int ret;
  7. assert(v != NULL);
  8. assert(json != NULL);
  9. c.stack = (char*)malloc(c.size = LEPT_PARSE_STRINGIFY_INIT_SIZE);
  10. c.top = 0;
  11. if ((ret = lept_stringify_value(&c, v)) != LEPT_STRINGIFY_OK) {
  12. free(c.stack);
  13. *json = NULL;
  14. return ret;
  15. }
  16. if (length)
  17. *length = c.top;
  18. PUTC(&c, '');
  19. *json = c.stack;
  20. return LEPT_STRINGIFY_OK;
  21. }

生成根节点的值之后,我需还需要加入一个空字符作结尾。

如前所述,此 API 还提供了 length 可选参数,当传入非空指针时,就能获得生成 JSON 的长度。或许读者会疑问,为什么需要获得长度,我们不是可以用 strlen() 获得么?是的,因为 JSON 不会含有空字符(若 JSON 字符串中含空字符,必须转义为 u0000),用 strlen() 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样做会带来不必要的性能消耗,理想地是避免调用方有额外消耗。

3. 生成 null、false 和 true

接下来,我们生成最简单的 JSON 类型,就是 3 种 JSON 字面值。为贯彻 TDD,先写测试:

  1. #define TEST_ROUNDTRIP(json)
  2. do {
  3. lept_value v;
  4. char* json2;
  5. size_t length;
  6. lept_init(&v);
  7. EXPECT_EQ_INT(LEPT_PARSE_OK, lept_parse(&v, json));
  8. EXPECT_EQ_INT(LEPT_STRINGIFY_OK, lept_stringify(&v, &json2, &length));
  9. EXPECT_EQ_STRING(json, json2, length);
  10. lept_free(&v);
  11. free(json2);
  12. } while(0)
  13. static void test_stringify() {
  14. TEST_ROUNDTRIP("null");
  15. TEST_ROUNDTRIP("false");
  16. TEST_ROUNDTRIP("true");
  17. /* ... */
  18. }

这里我们采用一个最简单的测试方式,把一个 JSON 解析,然后再生成另一 JSON,逐字符比较两个 JSON 是否一模一样。这种测试可称为往返(roundtrip)测试。但需要注意,同一个 JSON 的内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式,例如可以插入不定数量的空白字符,数字 1.01 也是等价的。所以另一种测试方式,是比较两次解析的结果(lept_value 的树)是否相同,此功能将会在下一单元讲解。

然后,我们实现 lept_stringify_value,加入一个 PUTS() 宏去输出字符串:

  1. #define PUTS(c, s, len) memcpy(lept_context_push(c, len), s, len)
  2. static int lept_stringify_value(lept_context* c, const lept_value* v) {
  3. size_t i;
  4. int ret;
  5. switch (v->type) {
  6. case LEPT_NULL: PUTS(c, "null", 4); break;
  7. case LEPT_FALSE: PUTS(c, "false", 5); break;
  8. case LEPT_TRUE: PUTS(c, "true", 4); break;
  9. /* ... */
  10. }
  11. return LEPT_STRINGIFY_OK;
  12. }

4. 生成数字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使用 sprintf("%.17g", ...) 来把浮点数转换成文本。"%.17g" 是足够把双精度浮点转换成可还原的文本。

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可能是这样的:

  1. case LEPT_NUMBER:
  2. {
  3. char buffer[32];
  4. int length = sprintf(buffer, "%.17g", v->u.n);
  5. PUTS(c, buffer, length);
  6. }
  7. break;

但这样需要在 PUTS() 中做一次 memcpy(),实际上我们可以避免这次复制,只需要生成的时候直接写进 c 里的推栈,然后再按实际长度调查 c->top

  1. case LEPT_NUMBER:
  2. {
  3. char* buffer = lept_context_push(c, 32);
  4. int length = sprintf(buffer, "%.17g", v->u.n);
  5. c->top -= 32 - length;
  6. }
  7. break;

因每个临时变量只用了一次,我们可以把代码压缩成一行:

  1. case LEPT_NUMBER:
  2. c->top -= 32 - sprintf(lept_context_push(c, 32), "%.17g", v->u.n);
  3. break;

5. 总结与练习

我们在此单元中简介了 JSON 的生成功能和 leptjson 中的实现方式。

leptjson 重复利用了 lept_context 中的数据结构作为输出缓冲,可以节省代码量。

生成通常比解析简单(一个例外是 RapidJSON 自行实现了浮点数至字符串的算法),余下的 3 种 JSON 类型就当作练习吧:

  1. 由于有两个地方需要生成字符串(JSON 字符串和对象类型),所以先实现 lept_stringify_string()。注意,字符串的语法比较复杂,一些字符必须转义,其他少于 0x20 的字符需要转义为 u00xx 形式。

  2. 直接在 lept_stringify_value()switch 内实现 JSON 数组和对象类型的生成。这些实现里都会递归调用 lept_stringify_value()

  3. 在你的 lept_stringify_string() 是否使用了多次 PUTC()?如果是,它每次输出一个字符时,都要检测缓冲区是否有足够空间(不够时需扩展)。能否优化这部分的性能?这种优化有什么代价么?

如果你遇到问题,有不理解的地方,或是有建议,都欢迎在评论或 issue 中提出,让所有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