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笔记 >

深入剖析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对命令模式的相关使用

公孙俭
2023-03-14
本文向大家介绍深入剖析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对命令模式的相关使用,包括了深入剖析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对命令模式的相关使用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命令模式是对象行为型使用率比较高的设计模式,别名:Action(动作),Transaction(事务)

意图: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对不同的请求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取消的操作
这里所谓的“不同的请求”也既意味着请求可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可能扩展的功能点。

动机: 方便扩展

结构:

协作说明:
   参与角色:
    Command 声明一个接口以用来实现某个操作。
    ConcreteCommand 将动作与Reciver对外绑定,通过调用Reciver对象的相应方法来实现Command的方法。
    Client 创建ConcreteCommand对象,并设置其Reciver对象。
  Invoker 要求该Command实现请求。
  Reciver 知道如何实现具体的请求的类。
  客户端创建了一个具体的Command对象并指定了其接收者。
  调用者对象存储了此具体的Command对象。
  调用者对象通过执行Command对象的Execute方法来实现当前请求。
  如果命令是可以撤销时,具体对象在调用执行方法前将存储相应的状态以用来命令此请求。
  具体的Command对象调用其接收者的方法从而来实现相应请求。


适用性:
类似于 MenuItem , 抽象出待执行的动作以参数化某对象
在不同的时刻指定,排列,执行请求
支持撤消
支持修改日志
在构建在原语操作上的高层操作构造一个系统(其实就是事务)


动态性方面: 像ruby中 block 就是命令模式

效果:
命令模式将调用者对象与接收对象解耦(调用与实现解耦)。调用者实现功能时只需调用Command接口的Execute方法。
具体的Commands对象是第一层对象,它们可以像其他对象一样被扩展或操作。
你可以将多个Commands对象聚合成一个组合命令。组合命令也是组合对象模式的一个实例,将命令排队也是其的一种特殊情况。
你可以很容易的添加新的命令,因为你并不需要修改现有的代码。这也符合了开闭原则,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


实现时应考虑命令对象应达到何种智能程序和支持撤消和重做这两个问题.


误用:
不要着迷 到底哪个简单?
命令模式不是说“做这个” 说“ 记住这个如何做”,稍后再说”按照我刚才要你记住的方法做这个”
小心撤销,许多操作是破坏性的,如删除文件操作


类图:

class Button
 
 attr_accessor :name, :command
 
 def initialize name, command
  @name = name
  @command = command
 end
 
 def do_something
  @command.execute
 end
 
end

class Command
 
 def execute
  "root execute"
 end
 
end

class PaintCommand < Command
 
 def execute
  "draw something"
 end
 
end

class VocalCommand < Command
 
 def execute
  "talk something"
 end
 
end

paintCommand = PaintCommand.new
vocalCommand = VocalCommand.new
button = Button.new("button", paintCommand)
p button.do_something
button.command = vocalCommand
p button.do_something

 定义了主体类Button,Button聚合一个命令对象Command,声明Command,PaintCommand,VocalCommand三个具有继承的命令类,在系统当中可能存在有多个Button,每个Button所要完成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即这个部分是变化的的,也就是方法do_something中的代码也是不确定的,将这部分的代码分离到单独的对象中进行管理,而这个对象就被称为命令对象,命令对象只负责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是指令,主体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时间去调用需要的命令进行执行。在调用处的代码中也非常清晰的发现要切换当前Button的命令实现非常方便,也非常灵活,只需要简单的却调用set方法就可以完成。如果采用Button继承的关系,第一主体对象会造成类爆炸,第二在切换命令实现的时候对比这种方式就会比较困难。
 
使用ruby proc来完成命令模式 :
 

class Button
 
 attr_accessor :name
 
 def initialize name, &command
  @name = name
 end
 
 def do_something &command
  command.call
 end
 
end

paint_command = lambda do
 p "paint something"
end

vocal_command = lambda do
  p "talk something"
end

button = Button.new ("name")
button.do_something &vocal_command
button.do_something &paint_command

 可以看到使用block来代替命令类更加简单,易懂,在实际项目环境中使用proc和命令可以情况而定,如果命令对象非常复杂,需要有自己的状态和方法,就选用命令类来完成,如果只是简单的处理一些小事情,便可以采用proc
 
如果需要执行的命令过多,可以定义命令队列,也就是一个命令里面管理多个命令, 当调用的时候挨个调用每个命令进行执行,从这一点来非常像组合模式
 
在某中意义上来说观察者模式和命令模式有一些相像,都是聚合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对象到自己类,然后根据情况来进行调用。但是2个模式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用途。观察者模式用于被观察者将变化通知到各个不同的观察者身上,而命令模式并不关心是否是通知到其他命令,命令对象只负责执行自己的任务或者是指令,并且命令模式可以记住前一次的操作,所以一般来说很多文本编辑器的撤销/重做都会用到命令模式。

 类似资料:
  • 本文向大家介绍剖析设计模式编程中C#对于组合模式的运用,包括了剖析设计模式编程中C#对于组合模式的运用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一、引言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处理简单对象和复合对象的情况,例如对操作系统中目录的处理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因为目录可以包括单独的文件,也可以包括文件夹,文件夹又是由文件组成的,由于简单对象和复合对象在功能上区别,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区分简单对象

  • 本文向大家介绍深入解析Java的设计模式编程中单例模式的使用,包括了深入解析Java的设计模式编程中单例模式的使用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定义: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类型:创建类模式 类图: 类图知识点: 1.类图分为三部分,依次是类名、属性、方法 2.以<<开头和以>>结尾的为注释信息 3.修饰符+代表public,-代表privat

  • 本文向大家介绍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对外观模式的应用实例分析,包括了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对外观模式的应用实例分析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何为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为子系统中一组不同的接口提供统一的接口。外观定义了上层接口,通过降低复杂度和隐藏子系统间的通信以及依存关系,让子系统更加易于使用。     比方说子系统中有一组不同的类,其中一些彼此依赖。这让客户端难以使用子系统

  • 本文向大家介绍深入解析C++设计模式编程中解释器模式的运用,包括了深入解析C++设计模式编程中解释器模式的运用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解释器模式需要解决的是,如果一种特定类型的问题发生的频率足够高,那么可能就值得将该问题的各个实例表述为一个简单语

  • 本文向大家介绍实例解析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Strategy策略模式的使用,包括了实例解析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Strategy策略模式的使用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今天你的leader兴致冲冲地找到你,希望你可以帮他一个小忙,他现在急着要去开会。要帮什么忙呢?你很好奇。 他对你说,当前你们项目的数据库中有一张用户信息表,里面存放了很用户的数据,现在需要完成一个选择性查询用户信息

  • 本文向大家介绍详解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对单例模式的运用,包括了详解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对单例模式的运用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简介       单例模式是设计模式中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这一模式的目的是使得类的一个对象成为系统中的唯一实例。要实现这一点,可以从客户端对其进行实例化开始。因此需要用一种只允许生成对象类的唯一实例的机制,“阻止”所有想要生成对象的访问。使用工厂方法来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