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笔记 >

C#递归算法之快速排序

赫连睿
2023-03-14
本文向大家介绍C#递归算法之快速排序,包括了C#递归算法之快速排序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上两片第归算法学习:

1)递归算法之分而治之策略
2)递归算法之归并排序

  上一篇学习中介绍了了递归算法在排序中的一个应用:归并排序,在排序算法中还有一种算法用到了递归,那就是快速排序,快速排序也是一种利用了分而治之策略的算法,它由C.A.R发明,它依据中心元素的值,利用一系列递归调用将数据表划分成越来越小的子表。在每一步调用中,经过多次的交换,最终为中心元素找到最终的位置。与归并算法不同,快速排序是就地排序,而归并排序需要把元素在临时向量中拷贝,下面通过对以下向量进行排序来理解和加深快速排序算法的步骤:

v={800,150,300,650,550,500,400,350,450,400,900};

  利用快速排序算法对此数据表进行排序的第0级划分过程如下: 向量v的索引范围为:[first,last) = [0,10),则中心点的索引为mid = (0+10)/2=5,中心点的值为v[5] = 500

  快速排序算法的第一次划分的目的就是将向量v依据v[5]的值划分成两个子表subList1和subList2,其中subList1中的值都小于v[5],而subList2中的值都大于v[5],我们将subList1称为左子表,subList2称为右子表,并且确定v[5]的最终位置

下面就是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我们作出的工作步骤:

1)首先将中心元素与起始位置的元素进行交换。

2)分别扫描左子表和右子表,左子表扫描起始位置为 first+1, 右子表从last-1开始。左子表从左向右扫描扫描,右子表从右向左扫描。直到左子表扫描位置大于或者等于右子表扫描位置时候结束。

在第一个步骤中,得到如下的数据表

500  150  300 650 550 800 400 350 450 400 

  而此时的左子表扫描位置处于索引1处,右子表扫描位置处于索引9处,先从左子表扫描,直到找到数据值大于中间值500的位置停止扫描,然后扫描右子表,直到找到数据值小于中间值500并且右子表的扫描位置(scanDown)要小于左子表开始位置,防止数据溢出。找到之后,交换左子表与右子表中中扫描位置的元素,图示如下:

在交换v[3](650>500)与v[8](450<500)后,继续扫描左子表和右子表,如图

  直到满足条件scanUp>=scanDown,然后scanDown所在位置就是中心元素500的最终位置,交换v[0]与v[scanDown)=v[5],第一次划分级别的最终结果数据集为:400,150,300,450,350,500,800,550,650,900,此时得到的左子表为:400,150,300,450,350,右子表为:800,550,650,900

  下一个划分级别是处理上一级别产生的子表,按照相同的处理方法分别处理左子表和右子表,左子表索引位置[0,5),右子表索引位置[6,10),按照上面的处理步骤处理左子表(400,150,300,450,350)得到的最终结果为:150,300,400,450,350 右子表最终处理结果为:550,650,800,900 在处理结果中300与650分别是中心值,他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最终位置

  在接下来的处理中,总是处理上一步骤中留下的子表,当子表数目<=1的时候就不用处理子表了,而子表有两个元素的时候,比较大小,然后交换两元素位置即可。

大于2个元素的子表都和上面的处理步骤一样,我们将上面的处理过程编写出一个函数

private int PivotIndex(int[] v, int first, int last),那么快速排序算法就是对此函数的递归调用

/// <summary>
/// 交换位置
/// </summary>
/// <param name="v"></param>
/// <param name="index1"></param>
/// <param name="index2"></param>
private void Swrap(int[] v, int index1, int index2)
{
 int temp = v[index1];
 v[index1] = v[index2];
 v[index2] = temp;
}
/// <summary>
/// 将向量V中索引{first,last)划分成两个左子表和右子表
/// </summary>
/// <param name="v">向量V</param>
/// <param name="first">开始位置</param>
/// <param name="last">结束位置</param>
private int PivotIndex(int[] v, int first, int last)
{
 if (last == first)
 {
  return last;
 }
 if (last - first == 1)
 {
  return first;
 }
 int mid = (first + last) / 2;
 int midVal = v[mid];
 //交换v[first]和v[mid]
 Swrap(v, first, mid);
 int scanA = first + 1;
 int scanB = last - 1;
 for (; ; )
 { 

  while (scanA <= scanB && v[scanA] < midVal)
  {
   scanA++;
  }
  while (scanB > first && midVal <= v[scanB])
  {
   scanB--;
  }
  if (scanA >= scanB)
  {
   break;
  }
  Swrap(v, scanA, scanB);
  scanA++;
  scanB--;
 }
 Swrap(v, first, scanB);
 return scanB; 

}
public void Sort(int[] v, int first, int last)
{
 if (last - first <= 1)
 {
  return;
 }
 if (last - first == 2)
 {
  //有两个元素的子表
  if (v[first] > v[last - 1])
  {
   Swrap(v, first, last - 1);
  }
  return;
 }
 else
 {
  int pivotIndex = PivotIndex(v, first, last);
  Sort(v, first, pivotIndex);
  Sort(v, pivotIndex + 1, last);
 }
} 

  快速排序因为每次划分都能将中心值元素找到最终的位置,并且左边值都小于中心值,右边都大于中心值,它的时间复杂度平均和归并算法一致为O(nlog2n);

  任何一种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可能小于这个数,除非不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排序。

算法程序:http://xiazai.jb51.net/201606/yuanma/QuickSort(jb51.net).rar

 类似资料:
  • 本文向大家介绍C#递归算法之归并排序,包括了C#递归算法之归并排序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归并排序是利用递归和分而治之的技术将数据序列划分成为越来越小的半子表,再对半子表排序,最后再用递归步骤将排好序的半子表合并成为越来越大的有序序列,归并排序包括两个步骤,分别为: 1)划分子表 2)合并半子表 首先我们来讨论归并算法,归并算法将一系列数据放到一个向量中,索引范围为[first,

  • 本文向大家介绍C#排序算法之快速排序解析,包括了C#排序算法之快速排序解析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C#实现快速排序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代码: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呐喊教程。

  • 我正在尝试使用递归编写快速排序代码,但我得到一个堆栈溢出错误。第二个递归函数给出了连续误差。我只是想不通。

  • 快速排序,这是一个经典的算法,本文给出几种python的写法,供参考。 特别是python能用一句话实现快速排序。 思路说明 快速排序是C.R.A.Hoare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划分交换排序。它采用了一种分治的策略,通常称其为分治法(Divide-and-ConquerMethod)。 (1) 分治法的基本思想 分治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更小但结构与原问题相似的子问题。递归地解

  • 本文向大家介绍C#排序算法之归并排序,包括了C#排序算法之归并排序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C#实现归并排序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代码: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呐喊教程。

  • 本文向大家介绍C#算法之全排列递归算法实例讲解,包括了C#算法之全排列递归算法实例讲解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排列:从n个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称为排列; 全排列:当n==m时,称为全排列; 比如:集合{ 1,2,3}的全排列为: 我们可以将这个排列问题画成图形表示,即排列枚举树,比如下图为{1,2,3}的排列枚举树,此树和我们这里介绍的算法完全一致; 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