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入门 - 使用 Jinja2 模板引擎

优质
小牛编辑
122浏览
2023-12-01

什么是模板引擎

在 Web 开发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模板引擎。简单点来说,我们可以把模板看成是一个含有某些变量的字符串,它们的具体值需要在动态运行时(请求的上下文)才能知道。比如,有下面一个模板:

  1. <h1>Hello, {{ name }}!</h1>

其中,name 是一个变量名,我们用 {{ }} 包裹它表示它是一个变量。我们给 name 传不同的值,模板会返回不同的字符串。像这样,使用真实的值替换变量,再返回最终得到的响应字符串,这一过程称为渲染模板引擎就是渲染模板的程序。

Flask 默认使用 Jinja2 模板引擎。

为什么要使用模板引擎

先来看一个简单的程序。

  1. $ cat hello.py
  2.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3. app = Flask(__name__)
  4. @app.route("/<name>")
  5. def hello(name):
  6. if name == 'ethan':
  7. return "<h1>Hello, world!</h1> <h2>Hello, %s!</h2>" % name
  8. else:
  9. return "<h1>Hello, world!</h1> <h2>Hello, world!</h2>"
  10. if __name__ == "__main__":
  11. app.run()

在终端运行上面的代码 python hello.py,终端输出:

  1. * Running on http://127.0.0.1:5000/ (Press CTRL+C to quit)

我们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http://127.0.0.1:5000/ethan,显示如下:

helloworld2

符合预期,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看到,上面的视图函数 hello() 夹杂了一些 HTML 代码,如果 HTML 代码多了,会使得我们的程序变得难以理解和维护。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视图函数主要有两部分逻辑:业务逻辑和表现逻辑。像上下文判断,数据库查询等后台处理都可以算是业务逻辑,而返回给前端的响应内容则算是表现逻辑,它们是需要在前端展现的。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将业务逻辑和表现逻辑混杂在一起了,代码很不优雅,而且当代码变多了后,程序将会变得难以理解和维护。因此,良好的做法应该是将业务逻辑和表现逻辑分开,模板引擎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Jinja 模板引擎入门

我们将上面的例子用 Jinja 模板进行改写。默认情况下,Flask 在程序文件夹中的 templates 子文件夹中寻找模板。改写后的文件结构如下:

  1. .
  2. ├── hello.py
  3. └── templates
  4. └── index.html

hello.py 文件内容如下:

  1.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2. app = Flask(__name__)
  3. @app.route('/<name>')
  4. def hello(name):
  5. if name == 'ethan':
  6. return render_template('index.html', name=name)
  7. else:
  8. return render_template('index.html', name='world')
  9. if __name__ == "__main__":
  10. app.run()

index.html 文件内容如下:

  1. <h1>Hello, world!</h1> <h2>Hello, {{ name }}!</h2>

hello.py 中,我们使用了Flask 提供的 render_template 函数,该函数把 Jinja2 模板引擎集成到了程序中。render_template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模板的文件名。随后的参数都是键值对,表示模板中变量对应的真实值。

变量

Jinja 模板使用 {{ 变量名 }} 表示一个变量,比如上面的 {{ name }},它告诉模板引擎这个位置的值从渲染模板时使用的数据中获取。

在 Jinja 中,还能使用列表,字典和对象等复杂的类型,比如:

  1. <p> Hello, {{ mydict['key'] }}. Hello, {{ mylist[0] }}. </p>

控制结构

Jinja 提供了多种控制结构,来改变模板的渲染流程,比如常见的判断结构,循环结构。示例如下:

  1. {% if user == 'ethan' or user =='peter' %}
  2. <p> Hello, {{ user }} </p>
  3. {% else %}
  4. <p> Hello, world! </p>
  5. {% endif %}
  6. <ul>
  7. {% for user in user_list %}
  8. <li> {{ user }} </li>
  9. {% endfor %}
  10. </ul>

当有一段代码我们经常要用到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写一个函数,在 Jinja 中,我们可以使用宏来实现。例如:

  1. {% macro render_user(user) %}
  2. {% if user == 'ethan' %}
  3. <p> Hello, {{ user }} </p>
  4. {% endif %}
  5. {% endmacro %}

为了重复使用宏,我们将其保存在单独的文件中,比如 ‘macros.html’,然后在需要使用的模板中导入:

  1. {% import 'macros.html' as macros %}
  2. {{ macros.render_user(user) }}

模板继承

另一种重复使用代码的强大方式是模板继承,就像类继承需要有一个基类一样,我们需要一个基模板。比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 base.html 的基模板:

  1. <html>
  2. <head>
  3. {% block head %}
  4. <title>{% block title %}{% endblock %} - My Application</title>
  5. {% endblock %}
  6. </head>
  7. <body>
  8. {% block body %}
  9. {% endblock %}
  10. </body>
  11. </html>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基模板含有三个 block 块:head、title 和 body。下面,我们通过这个基模板来派生新的模板:

  1. {% extends "base.html" %}
  2. {% block title %}Index{% endblock %}
  3. {% block head %}
  4. {{ super() }}
  5. {% endblock %}
  6. {% block body %}
  7. <h1>Hello, World!</h1>
  8. {% endblock %}

注意到上面第一行代码使用了 extends 命令,表明该模板继承自 base.html。接着,我们重新定义了 title、head 和 body。另外,我们还使用了 super() 获取基模板原来的内容。

更多关于 Jinja 模板引擎的使用可以参考 Jinja2 2.7 docu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