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使用其他语言的库做编码转换时,对于无法理解的字符,通常的处理也只有两种(或三种):
但是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由于各种不靠谱,我们处理的文本总会出现那么些不和谐因素,比如混合编码。在这种情况下,又回到了上面的处理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python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呢?
答案是,有!
python的编码转换流程实际上是两段式转换:
source -> unicode -> dest
首先将字符串从原始编码转换成unicode。再将unicode转换成目标编码。
第一步我们一般采用decode()或者 unicode() 这两个函数完成。
第二步我们使用encode()函数完成。
在这里我们说的黑魔法就是在第一步实现。
decode和unicode函数都有一个叫做errors的可选参数。看看官方的描述:
这个参数通常有三种值:
好了,看到最后一句话了吗?好戏上演了!
模块codec有一个函数叫做register_error。他的作用让用户可以注册自定义的errors处理方法。
用来处理UnicodeDecodeError。
我们看看函数原型:
codecs.register_error(name, error_handler)
name: 错误处理的名称。用以填写在decode函数的error参数中。
error_handler: 处理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异常参数。
返回一个tuple,该tuple有2个元素,第一个是纠错后的字符串,第二个是继续decode的起始位置
有了上面的基本概念。我们看下具体实现:
def cjk_error(e): if not isinstance(e, UnicodeDecodeError): raise TypeError("don't know how to handle %r" % exc) if exc.end + 1 > len(exc.object): raise TypeError('unknown codec ,the object too short!') ch1 = ord(exc.object[exc.start:exc.end]) newpos = exc.end + 1 ch2 = ord(exc.object[exc.start + 1:newpos]) sk = exc.object[exc.start:newpos] if 0x81<=ch1<=0xFE and (0x40<=ch2<=0x7E or 0x7E<=ch2<=0xFE): # GBK return (unicode(sk,'cp936'), newpos) if 0x81<=ch1<=0xFE and (0x40<=ch2<=0x7E or 0xA1<=ch2<=0xFE): # BIG5 return (unicode(sk,'big5'), newpos) raise TypeError('unknown codec !') codecs.register_error("cjk_replace", cjk_replace)
上面这个是我从网上copy的。开始我觉得很不错,但是后来发现是个很不经推敲的算法。
比如utf8和gbk在前两个字节就有交集的部分。当一个utf8的字符串以gbk编码decode的时候,出现错误是从第三个字节开始(前两个字节也能够在gbk编码范围中对应到一个汉字)。
如:
a = "你" # utf8编码:'\xe4\xbd\xa0' c = unicode(a[:2],'gbk') # 正常返回 c = unicode(a, 'gbk') # UnicodeDecodeError 。错误发生在第三个字节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做了下改进:
import codec def cjk_replace(e): if not isinstance(e, UnicodeDecodeError): raise TypeError("invalid exception type %s" e) src = e.encoding if src in ('gbk','gb18030', 'big5'): beg = e.start - 2 if beg >= 0: try: return unicode(e.object[beg:e.end], 'utf8'), e.end + 1 except: pass if exc.end + 1 > len(exc.object): raise TypeError('unknown codec ,the object too short!') ch1 = ord(exc.object[exc.start:exc.end]) newpos = exc.end + 1 ch2 = ord(exc.object[exc.start + 1:newpos]) sk = exc.object[exc.start:newpos] if src != 'gbk' and 0x81<=ch1<=0xFE and (0x40<=ch2<=0x7E or 0x7E<=ch2<=0xFE): # GBK return (unicode(sk,'cp936'), newpos) if src != 'big5' and 0x81<=ch1<=0xFE and (0x40<=ch2<=0x7E or 0xA1<=ch2<=0xFE): # BIG5 return (unicode(sk,'big5'), newpos) raise TypeError('unknown codec !') codecs.register_error("cjk_replace", cjk_replace)
当然,这个逻辑其实还是不够严谨的。虽然对于这种混合编码这种畸形活处理有点较真儿。
不过既然python提供这样的能力,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下,我们怎么可以做的更好?
我们既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2 CORINTHIANS 4:1-2) 黑魔法 围绕类的话题,真实说也说不完,仅特殊方法,除了前面遇到过的__init__(),__new__(),__str__()等之外,还有很多。虽然它们仅仅是在某些特殊情景中使用,但是,因为本教程是“From Beg
你有最好的想法,你会打动世界!你会成为一个亿万富豪!你的大脑与这个概念融为一体,你会在你的梦想中看到它,它像幽灵一样困扰着你。下一步就是实现它,将其从大脑中移出并放进计算机。你必须杀死鬼魂,将幽灵从灵魂世界中带出来,将其绑定到一个 Python 图腾上,并将其扔到互联网的海洋中。 对你而言足够有创意嘛? 创造力的敌人就是起步。如果在安装程序的过程中存在障碍,你怎么能实现你的梦想?如果你的想法非常强
本文向大家介绍Python类型转换的魔术方法详解,包括了Python类型转换的魔术方法详解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本文讨论python中将某个复杂对象转换为简单对象或数据类型的常用魔术放啊,这些在编程中是十分有用的。 1、__str__方法。 在讲解本方法前我们先打开一个jupyter notebook,随意创建一个类如下,使用str()方法输出该类的实例看看返回了什么: Out
本文向大家介绍Python魔法方法详解,包括了Python魔法方法详解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据说,Python 的对象天生拥有一些神奇的方法,它们总被双下划线所包围,他们是面向对象的 Python 的一切。 他们是可以给你的类增加魔力的特殊方法,如果你的对象实现(重载)了这些方法中的某一个,那么这个方法就会在特殊的情况下被 Python 所调用,你可以定义自己想要的行为,而这一
Python 中有很多 __ 开始和结尾的特殊方法,它们多是所有类型都拥有的,通过实现这些 特殊方法可以实现很多有意思的功能,比如最常使用的 __str__、__repr__ 和 __unicode__ 这三个就可以用于输出对象的字符串结果。 GitHub 上有篇翻译不错: 翻译 原文 魔术方法与语法糖 Lisp 的语法极其简单,主要语法“S 表达式”非常接近于数学中的波兰表达式,写法如下: (+
Python 中的对象都有诸如 __init__() 这样的方法,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用途,却 无法直接被调用。虽然无法被直接调用,实际上你却经常在使用这些方法,比如创建对象实例式 就调用了 __new__() 和 __init__ 方法。那么这些魔法方法还有那些其它的有趣用法呢? 操作符重载 Python 中的操作符运算实际上都是在隐式地调用这些魔法方法,如果你重写了对应的魔法方法, 就能修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