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笔记 >

Java 多线程实例讲解(一)

孙恩
2023-03-14
本文向大家介绍Java 多线程实例讲解(一),包括了Java 多线程实例讲解(一)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Java多线程(一)

多线程作为Java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此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的。

一.线程的生命周期及五种基本状态

关于Java中线程的生命周期,首先看一下下面这张较为经典的图:

上图中基本上囊括了Java中多线程各重要知识点。掌握了上图中的各知识点,Java中的多线程也就基本上掌握了。主要包括:

Java线程具有五中基本状态

新建状态(New):当线程对象对创建后,即进入了新建状态,如:Thread t = new MyThread();

就绪状态(Runnable):当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t.start();),线程即进入就绪状态。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只是说明此线程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等待CPU调度执行,并不是说执行了t.start()此线程立即就会执行;

运行状态(Running):当CPU开始调度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时,此时线程才得以真正执行,即进入到运行状态。注:就     绪状态是进入到运行状态的唯一入口,也就是说,线程要想进入运行状态执行,首先必须处于就绪状态中;

阻塞状态(Blocked):处于运行状态中的线程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放弃对CPU的使用权,停止执行,此时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进入到就绪状态,才 有机会再次被CPU调用以进入到运行状态。根据阻塞产生的原因不同,阻塞状态又可以分为三种:

1.等待阻塞:运行状态中的线程执行wait()方法,使本线程进入到等待阻塞状态;

2.同步阻塞 -- 线程在获取synchronized同步锁失败(因为锁被其它线程所占用),它会进入同步阻塞状态;

3.其他阻塞 -- 通过调用线程的sleep()或join()或发出了I/O请求时,线程会进入到阻塞状态。当sleep()状态超时、join()等待线程终止或者超时、或者I/O处理完毕时,线程重新转入就绪状态。

死亡状态(Dead):线程执行完了或者因异常退出了run()方法,该线程结束生命周期。

二. Java多线程的创建及启动

Java中线程的创建常见有如三种基本形式

1.继承Thread类,重写该类的run()方法。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int i = 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if (i == 30) {
  Thread myThread1 = new MyThread(); // 创建一个新的线程 myThread1 此线程进入新建状态
  Thread myThread2 = new MyThread(); // 创建一个新的线程 myThread2 此线程进入新建状态
  myThread1.start();   // 调用start()方法使得线程进入就绪状态
  myThread2.start();   // 调用start()方法使得线程进入就绪状态
  }
 }
 }
}

 如上所示,继承Thread类,通过重写run()方法定义了一个新的线程类MyThread,其中run()方法的方法体代表了线程需要完成的任务,称之为线程执行体。当创建此线程类对象时一个新的线程得以创建,并进入到线程新建状态。通过调用线程对象引用的start()方法,使得该线程进入到就绪状态,此时此线程并不一定会马上得以执行,这取决于CPU调度时机。

2.实现Runnable接口,并重写该接口的run()方法,该run()方法同样是线程执行体,创建Runnable实现类的实例,并以此实例作为Thread类的target来创建Thread对象,该Thread对象才是真正的线程对象。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i = 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if (i == 30) {
  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 创建一个Runnable实现类的对象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myRunnable); // 将myRunnable作为Thread target创建新的线程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myRunnable);
  thread1.start(); // 调用start()方法使得线程进入就绪状态
  thread2.start();
  }
 }
 }
}

相信以上两种创建新线程的方式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么Thread和Runnable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if (i == 30) {
  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myRunnable);
  thread.start();
  }
 }
 }
}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i = 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in MyRunnable run");
 for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int i = 0;
 
 public MyThread(Runnable runnable){
 super(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in MyThread run");
 for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同样的,与实现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方式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

1 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myRunnable);

那么这种方式可以顺利创建出一个新的线程么?答案是肯定的。至于此时的线程执行体到底是MyRunnable接口中的run()方法还是MyThread类中的run()方法呢?通过输出我们知道线程执行体是MyThread类中的run()方法。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Thread类本身也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而run()方法最先是在Runnable接口中定义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我们看一下Thread类中对Runnable接口中run()方法的实现: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run();
 }
 }

也就是说,当执行到Thread类中的run()方法时,会首先判断target是否存在,存在则执行target中的run()方法,也就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并重写了run()方法的类中的run()方法。但是上述给到的列子中,由于多态的存在,根本就没有执行到Thread类中的run()方法,而是直接先执行了运行时类型即MyThread类中的run()方法。

3.使用Callable和Future接口创建线程。具体是创建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clall()方法。并使用FutureTask类来包装Callable实现类的对象,且以此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来创建线程。

 看着好像有点复杂,直接来看一个例子就清晰了。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lable<Integer> myCallable = new MyCallable(); // 创建MyCallable对象
 FutureTask<Integer> ft = new FutureTask<Integer>(myCallable); //使用FutureTask来包装MyCallable对象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if (i == 30)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ft); //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创建新的线程
  thread.start();   //线程进入到就绪状态
  }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for循环执行完毕..");
 
 try {
  int sum = ft.get();  //取得新创建的新线程中的call()方法返回的结果
  System.out.println("sum = " + s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private int i = 0;

 // 与run()方法不同的是,call()方法具有返回值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call() {
 int sum = 0;
 for (;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sum += i;
 }
 return sum;
 }

}

首先,我们发现,在实现Callable接口中,此时不再是run()方法了,而是call()方法,此call()方法作为线程执行体,同时还具有返回值!在创建新的线程时,是通过FutureTask来包装MyCallable对象,同时作为了Thread对象的target。那么看下FutureTask类的定义: 

public class FutureTask<V> implements RunnableFuture<V> {
 
 //....
 
 }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Future<V> extends Runnable, Future<V> {
 
 void run();
 
 }

于是,我们发现FutureTask类实际上是同时实现了Runnable和Future接口,由此才使得其具有Future和Runnable双重特性。通过Runnable特性,可以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而Future特性,使得其可以取得新创建线程中的call()方法的返回值。

执行下此程序,我们发现sum = 4950永远都是最后输出的。而“主线程for循环执行完毕..”则很可能是在子线程循环中间输出。由CPU的线程调度机制,我们知道,“主线程for循环执行完毕..”的输出时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为什么sum =4950会永远最后输出呢?

原因在于通过ft.get()方法获取子线程call()方法的返回值时,当子线程此方法还未执行完毕,ft.get()方法会一直阻塞,直到call()方法执行完毕才能取到返回值。

上述主要讲解了三种常见的线程创建方式,对于线程的启动而言,都是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对同一线程对象两次调用start()方法。

三. Java多线程的就绪、运行和死亡状态

就绪状态转换为运行状态:当此线程得到处理器资源;

运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当此线程主动调用yield()方法或在运行过程中失去处理器资源。

运行状态转换为死亡状态:当此线程线程执行体执行完毕或发生了异常

此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调用线程的yield()方法时,线程从运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但接下来CPU调度就绪状态中的哪个线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可能会出现A线程调用了yield()方法后,接下来CPU仍然调度了A线程的情况。

由于实际的业务需要,常常会遇到需要在特定时机终止某一线程的运行,使其进入到死亡状态。目前最通用的做法是设置一boolean型的变量,当条件满足时,使线程执行体快速执行完毕。如: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myRunnable);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if (i == 30) {
  thread.start();
  }
  if(i == 40){
  myRunnable.stopThread();
  }
 }
 }
}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boolean stop;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 !stop;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public void stopThread() {
 this.stop = true;
 }

}

后续继续整理相关文章,谢谢大家对本站的支持!

 系列文章:

java 多线程实例讲解 (一)
Java 多线程实例详解(二)
Java 多线程实例详解(三)

 类似资料:
  • 本文向大家介绍java 多线程-线程通信实例讲解,包括了java 多线程-线程通信实例讲解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线程通信的目标是使线程间能够互相发送信号。另一方面,线程通信使线程能够等待其他线程的信号。 通过共享对象通信 忙等待 wait(),notify()和 notifyAll() 丢失的信号 假唤醒 多线程等待相同信号 不要对常量字符串或全局对象调用 wait() 通过共

  • 本文向大家介绍java多线程-同步块实例讲解,包括了java多线程-同步块实例讲解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java多线程-同步块 Java 同步块(synchronized block)用来标记方法或者代码块是同步的。Java 同步块用来避免竞争。本文介绍以下内容: Java 同步关键字(synchronzied) 实例方法同步 静态方法同步 实例方法中同步块 静态方法中同步块

  • 本文向大家介绍实例讲解php实现多线程,包括了实例讲解php实现多线程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示例 当执行上述操作时,即使在耗时的处理结束之前也显示处理完成。 由于“ > / dev / null& ”返回的值丢失,我们不会等待响应。 因此,处理完成指示比耗时处理更快。 但是,该方法不知道耗时的处理何时结束。 不要忘记考虑采取日志的执行,登录DB等方法向用户传递执

  • 本文向大家介绍Java 多线程实例详解(二),包括了Java 多线程实例详解(二)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本文承接上一篇文章《Java多线程实例详解(一)》。 四.Java多线程的阻塞状态与线程控制 上文已经提到Java阻塞的几种具体类型。下面分别看下引起Java线程阻塞的主要方法。 1.join() join —— 让一个线程等待另一个线程完成才继续执行。如A线程线程执行体中调

  • 本文向大家介绍Java 多线程实例详解(三),包括了Java 多线程实例详解(三)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本文主要接着前面多线程的两篇文章总结Java多线程中的线程安全问题。 一.一个典型的Java线程安全例子 上面例子很容易理解,有一张银行卡,里面有1000的余额,程序模拟你和你老婆同时在取款机进行取钱操作的场景。多次运行此程序,可能具有多个不同组合的输出结果。其中一种可能的输

  • 本文向大家介绍实例代码讲解Python 线程池,包括了实例代码讲解Python 线程池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大家都知道当任务过多,任务量过大时如果想提高效率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多线程去处理,比如爬取上万个网页中的特定数据,以及将爬取数据和清洗数据的工作交给不同的线程去处理,也就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都是典型的多线程使用场景。 那是不是意味着线程数量越多,程序的执行效率就越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