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结构体的边界对齐为1个字节,也就是所有数据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
比如你在C语言中定义下面这样的结构体:
struct s {
char j;
int i;
};
然后在主函数中写一句:printf("%d", sizeof(struct s))
也就是输出结构体s所占的字节数
你觉得输出结果会是多少呢?
我们知道,char型占用1个字节,int型占4个字节,那么输出的结果是5吗?
答案是否定的。你可以自己试一下,输出结果为8。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编译器为了让程序跑得跟快,减少CPU读取数据的指令周期,对结构体的存储进行了优化。实际上第一个char型成员虽然本来只有1个字节,但实际上却占用掉了4个字节,为的是让第二个int型成员的地址能够被4整除。因此实际占用的是8个字节。
而#pragma pack(1)让编译器将结构体数据强制连续排列,这样的话,sizeof(struct s)输出的结果就是5了。
设置内存对齐为:1字节对齐。使用方法如下:
#pragma pack(n)
struct s {
int i;
char j;
};
#pragma pack()
意思就是 以下代码编译出来的是以1个字节的方式对齐的。这样能节约内存资源,但是会在效率上有所影响
可是,虽说在效率上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如果编写的是基于协议,如串口通讯的程序,那么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接收数据包。那么,只要#pragma pack(1),让数据在内存中是连续的,才好处理的。
在协议编程中,经常会处理不同协议的数据报文。一种方法是通过指针偏移的方法来得到各种信息,但这样做不仅编程复杂,而且一旦协议有变化,程序修改起来也比较麻烦。在了解了编译器对结构空间的分配原则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定义自己的协议结构,通过访问结构的成员来获取各种信息。这样做,不仅简化了编程,而且即使协议发生变化,我们也只需修改协议结构的定义即可,其它程序无需修改,省时省力。下面以TCP协议首部为例,说明如何定义协议结构。其协议结构定义如下:
#pragma pack(1) //调整结构体的边界对齐,让其以一个字节对齐;<使结构体按1字节方式对齐>
typedef struct
{
u8 operatModeConf;
u8 operatModeValue;
u8 powerContrModeConf;
u8 powerContrModeObj;
u8 powerContrMode;
u8 signPowAmpModeConf;
u16 signPowAmpValue;
u8 beacon1launConf;
u16 beacon1launValue;
u8 beacon2launConf;
u16 beacon2launValue;
u8 beacon3launConf;
u16 beacon3launValue;
}WorkCtrlCommand_Def;
#pragma pack()
extern WorkCtrlCommand_Def *hallWorkCtrlCommand_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