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观

伍光济
2023-12-01

       在经历这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之后,我将对学习这件事情,做一个系统的总结,一方面对以后自己可能面对的其他学习做一个指导,也方便为他人留作参考和借鉴。这篇文章在我脑海里构思了很久,提笔又落笔了很多次,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也不认为自己能表述很好,但如果能给屏幕前的你带来一点灵感就再好不过。本文大约5600字,大概会花费您10分钟时间。
 
       要谈学习这个话题,要从孩童时代学习经历开始讲起,我记得我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陪着我在家门口等校车,鼓励着我要勇敢点。上校车后,看到好多陌生小朋友,有的闷闷不乐,有的轻轻啜泣,随着车门关上,我鼻子一酸,眼泪便控制不住流了出来,赶紧跑到后座窗户望着逐渐远去的妈妈嚎啕大哭,想起来就觉得好笑。如果你要问幼儿园的我为什么而学习,我想最直白的话应该就是,为了得到父母或者老师的几句表扬,为了头上能贴一张金闪闪的小花花。
 
       小学的时候,学习几乎就是按着父母和老师安排好的路子走,科任老师每天都会布置家庭作业,说要做几面练习册,抄写多少个词语句子,下午放学回家就做多少。有的时候作业很多第二天要交,而我写字又不快,要从下午6点做到晚上9点,边写边骂老师为什么布置这么多作业,妈妈看我做作业不认真,会把作业拽起来扔飞出去,说你做又不是为我做的,为你自己做的,老在这慢慢挨时间,拖个什么名堂。这时候我就会哭着把作业委屈的捡回来然后含泪做完。第二天老师还会问,你的作业上面怎么这么脏。我的英语成绩不好,父母也给我报过补习班,但无奈我就是不爱上,上了几节课后觉得无聊,甚至在校门口哭着喊着不想,最后跟爸爸大闹了一场争赢了,退了补习班,现在回忆起来心酸又有趣。当时一部分的学习意义可能是有时候老师会说背完书的同学可以出去自由活动,或者可以去微机室玩一会,或者是试卷95分以上的同学可以免做家庭作业,又或者是爸妈答应说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名就可以每天玩多久电脑、出门去哪玩。在小学以前,我的学习观几乎就是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产物——“好好学习,光宗耀祖”,而那时候的我本身就好像是应试教育下的一颗齿轮,被动地在缓缓转动。
 
        进入初中,我常常就在想,我们为何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大,领悟不到。为赚钱而读书?太势利,励志不来。为修炼灵魂而读书?太虚,体会不出。我们听过源远流长的读书训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又听过父母谆谆教导的读书告诫:你要好好读书才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将来才能有份好工作。然而我常常想现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些知识该怎么用来赚钱呢?我学到的文言文、函数题对工作真的有帮助嘛?表哥在一次闲聊中阐明出了他心中的“读书无用论”,记得他说读书有什么用处呢?语文能认字看书就够了,数学生活中也基本只会买东西用到加减乘除,英语不出国几乎没什么用处,辛辛苦苦读书最后进入社会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那些不怎么读书提前工作的人多。而且读书读了那么多年,寒夜里青灯如豆,最后长大以后大部分内容都忘记了,学习干嘛呢?这种思想一度影响到我学习动力。
 
        现在看来“读书无用论”只是一种片面的、短浅的视角。它只看到了某一个时刻,一个人能力和他拥有资源的不匹配。或者只看到某个个例,文凭和他拥有的地位和资源的不对等,就信以为真。实际上背后复杂的原因,“读书无用论”并没有看到。有时我们会仿佛领悟到这个社会的真谛或者学会某项能力技术,然后感叹道,诶呀,如果我早些年不去读书,把时间用来学习这个能力,我可能早就赚了好多钱登上人生巅峰了,然而事实却是,如果没有早些年你学生时期锻炼的逻辑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你可能根本发现不了这个真谛或者根本接触不到这个区域。
       换言之,一个出色的航海家,用了十年去学习船舶驾驶、货物贸易、野外生存,用了十年辗转大陆间航海贸易,最后老了,干不动了,然后感叹,如果我直接花更多时间来开船我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了,这根本就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没有前十年的积淀,他甚至根本无法将船开出港口。
       所以,对于大多数平凡人来说,进行义务教育不仅不是浪费时间,而且这是对我们未成熟的心理和生理的一种保护。君子善假于物,这是没错的。单不能因为我们可以动用工具就不需要读书了。人动用工具,首先你必须要知道工具在哪?而读书,就是告诉你这个前人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工具,以及这些工具在哪?
 
        然而初中的我无法参透上述这些东西,我的理想就是中考的时候考上那所所谓的最好的高中。于是啊,每天学习学习学习,看的所有书也从五花八门回归到了只剩教科书和教辅书。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成绩好的那些人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深深的吸引着我,慢慢的我加入他们的团体,拼命的向他们学习,像是一瞬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成绩突飞猛进,很庆幸我的初中是在县里的私立初中上的,又加入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因此认识了许多有志向有想法的挚友,班上五十多个人好像现在有十多个在985、211名校里。成绩这个事就跟理财投资一样,越有钱的人越容易赚到更多钱,同样,成绩越好的人越容易成绩更好。慢慢的,高分,好成绩就成了一种习惯,虽然不是班上顶尖的一份子,但是也能排进前列。如果你要问初中的我为什么学习,在那个阶段,学习可以让我去到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和很多优秀的人同行。让我见识到更大的世界,重新改变我的世界观。
 
       感觉上了高中后,我才算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有了感知文字、感知艺术、感知环境的能力。这时候我才对读书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高中的老师对我影响挺大,我很喜欢高二语文陈新老师,他是我遇见的能把语文知识讲的如此惟妙惟肖的人,还记得他讲的魏晋风流:那是一场麻醉式的荒诞狂欢,或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吸毒达到身体精神上的畅快和狂欢,或纵酒成性,喝酒吟诗,喝多了就赤身裸体,“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挥衣”,躺在大马路上睡大觉,“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谈论时事,那是跟自己的脑袋过意不去,不喝酒脑袋太清醒,太清醒看世事就太过较真,不行不行,喝点酒醉过去算了。那为一杯酒放弃身后名的率真,闻美人殁而往吊之的坦荡,裸形体而法自然的放浪,一任狂澜既倒宠辱不惊的淡定,是处不拘小节的自然,处世维艰幽默对之的旷达。这一切的至情至性无不让我深深震撼和景仰,那时我突然觉得学习有点好玩,是一件还算有趣的事情。
        杨延彬老师的话也对我颇有启发,他说:高中要学三件事,做人做事做题,学做人是第一位,放在大学来说也是如此,这个话题就更宽泛了,暂不讨论。
       高三语文老师陶英老师是一位严格的老师,她教诗词和作文总是深入人心的,也极大提高了我学习的兴趣,也特别提升了我语文能力,她说文化和学问经由数百年、数千年积累而来,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先贤学者的智慧,所以它的价值不应当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才被人重视。举个例子,当你看到天边落日余晖,一排大雁南飞,你脑海想到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会想到卧槽,好多鸟,卧槽,这些鸟好肥,真好看,太他妈好看了。即使是想不到,别人说出来,你也应当有一种曾经学过的感觉,因为这是千百年来中华传承下来的杰作,是我们通往古代先贤所思所想的唯一路径,是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他们的心脏跳动而跳动的唯一媒介。我还记得她说:如果给我一分钟来解决一个问题,我会花59秒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在问什么,然后用1秒钟来回答问题。她还说过,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反人类的事情,别说孩子们学习痛苦,作为成年人学习同样痛苦,人都是喜欢呆在舒适圈的,喜欢享乐的,谁想盯着一串数字符号和枯燥无味的文字,如果不是为了以后日子里不可避免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水电煤气,何必如此折磨自己呢。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是一个必须接受的现实,与其怀疑,不如好好去做!既然选择学习就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态度和激情去学习,不要浑浑噩噩过日子。虽然很鸡汤,但是对高三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要问高中的我为什么学习,我可能会回答就是为了走出舒适区,为了不被高考淘汰,为了能走出小城进入大学,为了塑造认知模型更好的看清世界,更好的生存。
        高中毕业,是一个漫长的暑假,也许是在陶老师的影响下,我变得挺爱阅读,和很多人不一样,我没有整天彻夜的打游戏,而且买了不少小说每天保持阅读,名家名作也有,科幻小说也有、悬疑探案也有。你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的避开思考的方法,那些小说没有长篇大论的想法,我纯粹是觉得不想思考,或者说是能够避开没有来由的胡思乱想,任由思想放空,很单纯,像是夏天吹着风躺在椅子上让你不去干其他的事情也心安理得。
 
        来到了大学,遇见了更多有趣的同学,我霍然发现有些人的高度难以企及,当我只能从一个方面想问题时,他可能有多重维度的看法,就像我还在原始农耕时代,别人已经发明出了蒸汽机。因此,我才发现父母和高中老师说上了大学就解放了是完全错误的观念,大学并不是六十分万岁的乐园,也是看重绩点和成就的地方。
        同时我也开始重新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而学习,恰好,诸位老师带给我很多启发。大一时,胡威老师说你学计算机以后就真的以后只能做码农嘛?不是的。有些同学不喜欢或者不会写代码就是失败的嘛?不对的。其实你可以做太多超乎你自己想象的事情,你在小组里可以做演示,可以做演讲,可以做需求分析,可以做测试等等,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一方面既要进入自己选定的专业,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并且以精通专业技术、做本专业第一流的专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走出来,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看到专业技术世界之外还有更广大的人生世界,在丰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与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自我心灵的超越与自由,从而确立更高层面的目标。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黄莉老师说,学习只是为了曾经会过,可能你以后考研工作或者和朋友讨论问题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好像学过,老师好像讲过,一瞬间,你会感觉到习得的美妙。你学一个东西并不是记忆这个知识,而是在学习中掌握从有限的例子中找出问题与答案间的规律,来解决未知的情况。
        将她的话延伸就能理解,知识不是信息,学习不是记忆,并无法仅凭记住知识来学会知识。就像学习做菜,我们很清楚,问题是食材,答案是美食,要学习的是怎么把食材变成美食。通过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让大脑的连接记住了什么样的食材应该怎么切,多重的食材应该放多少盐。信息是具体的情况,知识不是单纯的信息,而是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而学习正是为了掌握这种关系,找出问题和答案的规律,重启大脑对这部分的连接而完成关系网的重塑。
        算法设计分析的王磊老师说,每天都不要停止学习,不断学习是为了始终保持对“习得”的热爱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当然春节可以休息几天度度假,平常早点睡,7点半起来吃个早饭上节课,下午写写代码,到了6点去操场散散步,那时候夕阳洒在草坪上,你会发现生活还是蛮有意义的。他还教我们把算法的分而治之思想放到生活中,当面对一个未知的问题时,可以试着将其拆分成许多个小问题,其中一部分知识是已知的,只需要将未知的部分逐个解决。从而将需要指数级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变为线性级知识就能解决。
        数值计算基础张铭晖老师说,学习只是为了好玩,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好玩”两个字,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翻看一本诗词书,诗词描绘的场景跃然于脑海,能清晰感受到“突如其来”的美;学完物理,沉浸在电与磁的美妙变化中,惊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简洁而又精确的理性之美,学完数学,明白导数积分形式上的美感,e与π的无限想象性,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在生活中用到极坐标、球坐标,但是一直都会记得自己曾经见识过数学如此之美。他说我们学数值计算基础,其实很多时候学会一项知识并没什么用,不会带来很多什么实际的价值,但是明白这个结论,就像小时候发现了某个玩具时一样沉浸在非常单纯的快乐中,这就是学习单纯为了好玩。这让我想起张宇十八讲上面写的,在弄懂一个好问题后,你会明白其中的逻辑是美妙动人的,仔细体会,精彩至极学习是为了好玩,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至此在我心里埋下了深深的树根。
 
       鲁迅说:“读书如赌博”。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继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输赢,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周作人也有一个比方,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爱抽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觉得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缥缈的境界。读书也是这样,就在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其乐无穷的。
 
        学习是什么、今天我们为了什么而学习?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也没有纯粹错误的答案。很感谢你能耐心的读到这里,这篇文章只是简单回顾下我的学习历程和学习观,并没有阐明什么是合理的学习观,你自己所秉承的学习观便是最好的学习观。但我相信学习一定是有用的,一定是无穷的,是终身必需的,借用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一句话来说:一个人仿佛是一个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所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具有一种特殊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

       你从来不问自己为什么必须游玩,必须吃饭,必须观赏河水。当你不想做某件事时,你才反抗并质问为什么必须做这件事。读书、游玩、做个好心的人、观赏河水、云彩——这一切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读书、如何走路,如果你无法欣赏绿叶的美,你就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必须了解生命的全部,而不只是一小部分。这就是你为什么必须读书,为什么必须观赏蓝天,必须唱歌、跳舞、写诗、受苦、学习及了解的原因,因为这一切都是生命。

       思想的碰撞产生的火花中,我看到了一个世界,终身学习的理念,我无法抹去。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类似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