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挑选一篇【腾讯企业微信一面面经】,给大家做讲解分析~ 腾讯部分部门的面试重点还是很典型的,本篇也属于常规套路,考察重点等与我之前发布的统计一致。腾讯专项考察占比分布;另外
Top100题库
全中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对本篇面经题目覆盖率:
13/13 = 100%
自产《大厂后端Top200面试题讲解》对本篇面经题目覆盖率:
13/13 = 100%
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预祝Offer多多~~~ 原贴链接
本文也是 《热门面经讲解》 专栏系列文章之一,大家可以点跳转链接,加个关注和订阅,我会持续更新~
讲解开始~~~~~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61题》
所属专项:操作系统|Linux命令
专项考察占比:
【操作系统】面试中考察操作系统的比率:大厂:12%| 腾讯:18%| 阿里:8%
【操作系统-Linux命令】面试考察操作系统时,问“网络系统”相关问题的比率:7% 参考回答
1. Linux常用命令有哪些?
在日常使用Linux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一些基本的命令,包括但不限于:
ls
: 列出目录内容。cd
: 切换目录。pwd
: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cp
: 复制文件或目录。mv
: 移动或重命名文件或目录。rm
: 删除文件或目录。cat
: 连接并显示文件内容。echo
: 显示一段文本。grep
: 搜索文本内容。find
: 查找文件或目录。chmod
: 改变文件权限。chown
: 改变文件所有者。tar
: 压缩和解压缩文件。top
: 显示实时系统进程信息。ps
: 显示当前进程信息。kill
: 终止进程。
awk
是一种强大的文本处理工具,常用于模式匹配和数据操作。它可以逐行读取输入,并根据特定的模式进行处理,常用于日志文件分析和格式化数据输出。例子:统计日志文件中每个IP地址出现的次数。
awk '{print $1}' access.log | sort | uniq -c | sort -nr
查看日志时,我经常使用以下命令:
cat
: 直接查看整个日志文件。less
: 分页查看长日志文件,支持向上向下滚动:tail
: 实时查看日志文件的最新内容:tail -f /var/log/syslog
grep
: 结合grep
筛选出包含特定关键字的日志条目:grep "ERROR" /var/log/syslog
awk
和sed
: 用于更复杂的日志处理和格式化:awk '/ERROR/ {print $0}' /var/log/syslog
使用
jstack
命令
jstack
是Java自带的工具,可以用来打印Java虚拟机(JVM)中所有线程的堆栈信息。使用jstack
命令时,需要知道目标Java进程的PID(进程ID)。
获取Java进程ID可以使用 jps 命令:
jps
假设我们得到的PID是1234,那么使用 jstack命令如下:
jstack 1234
这将输出PID为1234的Java进程中所有线程的堆栈信息,可以将其重定向到一个文件以便进一步分析:
jstack 1234 > thread_dump.txt
netstat
是一个网络工具,用于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接口统计信息和多播成员情况。常用的用法如下:
显示所有活动的Internet连接:netstat -a
显示所有监听端口:netstat -l
显示TCP连接统计信息:netstat -st
显示显示连接到本地地址的所有连接:netstat -an
在Linux中,用
tcpdump
命令进行网络抓包。tcpdump
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包分析工具。例子:抓取所有流经端口80的数据包并保存到文件capture.pcap中:
tcpdump -i eth0 port 80 -w capture.pcap
top
命令非常常用,用于实时显示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CPU和内存的使用率、每个进程的资源消耗等信息。运行
top
命令之后,可以看到各个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可以按q
退出,按h
获取帮助,按k
终止进程,按M
排序内存使用等。
僵死进程在
ps
命令的输出中会显示为Z
状态。可以用以下命令列出所有僵死进程:ps aux | grep 'Z'或者更加详细的方式: ps -ef | grep defunct
找到父进程进行处理一般是解决办法之一,终止或重启父进程可能会清理掉这些僵死进程。
******
**************************************
解析
高频考题: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50题》
所属专项:操作系统|进程管理
专项考察占比:
【操作系统】面试中考察操作系统的比率:大厂:12%| 腾讯:18%| 阿里:8%
【操作系统-进程管理】面试考察操作系统时,问“进程管理”相关问题的比率:32%
参考回答
首先,我们来谈谈进程。进程是操作系统中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它拥有自己的独立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堆和栈,不与其他进程共享。进程间通信需要通过特定的机制,如管道、消息队列、信号量等。由于进程拥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因此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同时上下文切换的开销也较大,因为需要保存和恢复整个进程的状态。
接下来是线程。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执行单元,也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与进程不同,线程共享进程的内存空间,包括堆和全局变量。线程之间通信更加高效,因为它们可以直接读写共享内存。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开销较小,因为只需要保存和恢复线程的上下文,而不是整个进程的状态。然而,由于多个线程共享内存空间,因此存在数据竞争和线程安全的问题,需要通过同步和互斥机制来解决。
最后是协程。协程是一种用户态的轻量级线程,其调度完全由用户程序控制,而不需要内核的参与。协程拥有自己的寄存器上下文和栈,但与其他协程共享堆内存。协程的切换开销非常小,因为只需要保存和恢复协程的上下文,而无需进行内核级的上下文切换。这使得协程在处理大量并发任务时具有非常高的效率。然而,协程需要程序员显式地进行调度和管理,相对于线程和进程来说,其编程模型更为复杂。
******:
《博客》| 腾讯云开发者社区: #一文读懂什么是进程、线程、协程
《小林Coding》|图解系统:# 进程、线程基础知识
解析:
高频考题: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52题》
所属专项:操作系统|进程管理
专项考察占比:
【操作系统】面试中考察操作系统的比率:大厂:12%| 腾讯:18%| 阿里:8%
【操作系统-进程管理】面试考察操作系统时,问“进程管理”相关问题的比率:32%
参考回答:
首先,管道(Pipe)是一种常见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它允许一个进程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进程的输入。管道是半双工的,数据只能单向流动,且通常用于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如父子进程。此外,还有命名管道(FIFO),它与管道类似,但允许无亲缘关系的进程间进行通信。
其次,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是另一种重要的IPC机制。进程可以将消息发送到消息队列,其他进程则可以从队列中检索消息。这种方式克服了管道的一些限制,如只能承载无格式的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消息队列允许进程之间发送和接收具有特定格式的消息,且可以异步地进行通信。
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也是一种高效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多个进程可以访问同一块内存区域,从而直接读写共享的数据。这种方式速度非常快,因为数据不需要在不同进程之间复制。然而,它也需要更复杂的同步机制来防止数据冲突和不一致性。
信号量(Semaphore)则是一种用于控制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的同步机制。它可以被视为一个计数器,用于实现进程间的互斥和同步操作。信号量常用于保护对共享内存或其他资源的访问,以防止发生竞态条件。
套接字(Socket)通信则是一种更为通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它不仅适用于同一台计算机上的进程间通信,还适用于网络中的不同计算机上的进程间通信。套接字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接口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支持多种协议(如TCP、UDP等),并具有跨平台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最后,信号(Signal)也是一种进程间通信的方式,但它主要用于通知接收进程某个事件已经发生。信号是一种软件中断,可以由操作系统或其他进程发送。接收进程在收到信号后,可以根据信号的类型执行相应的操作。
******:
《小林Coding》|图解系统:# 进程间有哪些通信方式?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78题》
所属专项:计算机网络|基础
专项考察占比:
【计算机网络】面试中考察计算机网络的比率:大厂:11%| 腾讯:17%| 阿里:7%
【计算机网络-基础】面试考察计网时问基础问题的比率:6%
这题是超高频题,各种变种问法,参考下。图片来自师兄自产
《大厂高频题统计表》第一版1000题
参考回答:
首先,我们输入的是网址,也就是URL,这是HTTP协议的使用入口。浏览器会首先检查是否有缓存,如果没有,就会通过HTTP协议向服务器发起请求。但在此之前,需要通过DNS协议将网址解析为服务器对应的IP地址。
DNS 协议工作在应用层,浏览器会向DNS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获取网址对应的IP地址。一旦获取到IP地址,就可以准备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了。
接下来是TCP协议的工作。TCP位于传输层,它负责建立和管理连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浏览器会与服务器的指定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在TCP连接建立后,浏览器就可以通过HTTP协议发送具体的网页请求了。HTTP请求会被封装在TCP数据包中发送出去。
接下来是IP协议和MAC协议的工作。IP协议在网络层,它负责为数据包提供路由信息,即数据包应该如何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每个数据包都会包含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而MAC协议则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负责处理数据包在局域网内的传输。每个网络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MAC协议确保数据包能够准确到达局域网内的目标设备。
当数据包从客户端发送到网络中时,首先会经过交换机。交换机根据数据包的MAC地址来决定数据包应该转发到哪个端口。然后数据包会经过路由器,路由器会根据IP地址来决定数据包应该转发到哪个网络。这样,数据包就能够逐级跳转,最终到达目标服务器。
服务器收到数据包后,会进行拆包处理。首先拆除的是MAC层的数据包,然后是IP层的数据包,接着是TCP层的数据包,最后是HTTP层的数据。服务器会根据HTTP请求的内容来准备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按照相反的顺序封装成数据包发送回客户端。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响应数据包后,也会进行类似的拆包处理,最终提取出HTTP响应的内容。浏览器会根据HTTP响应的内容来渲染网页,展示给用户。
这就是整个从浏览器键入网址到网页显示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网络层协议和主要过程。
******:
《小林Coding》|图解网络:键入网址到网页显示,期间发生了什么?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100题》
所属专项:计算机网络|其他协议
专项考察占比:
【计算机网络】面试中考察计算机网络的比率:大厂:11%| 腾讯:17%| 阿里:7%
【计算机网络-其他协议】面试考察计网时问其他协议问题的比率:6%
参考回答:
DNS的解析过程是一个分布式、层次化的查询过程。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时,首先会由本地计算机的DNS客户端发起一个DNS查询请求。这个请求首先会到达本地DNS服务器,也称为LDNS服务器。
本地DNS服务器在收到请求后,会首先查看自身的缓存中是否已经有该域名的记录。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对应的IP地址;如果没有,则会开始一个递归或迭代的查询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本地DNS服务器会向根域名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根域名服务器会返回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如.com、.net等域的服务器地址。然后,本地DNS服务器会再向这些顶级域名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顶级域名服务器会返回负责管理该域名的权威DNS服务器的IP地址。
最后,本地DNS服务器会向权威DNS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权威DNS服务器会返回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本地DNS服务器在得到IP地址后,会将其缓存起来,并返回给DNS客户端。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这个IP地址访问对应的网站了。
总的来说,DNS的解析过程是一个分布式的、层次化的查询过程,它通过多个DNS服务器之间的协作,将用户输入的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这个过程确保了用户在访问网站时能够准确地找到目标服务器,从而实现了网络的互联互通。
******:
《小林Coding》|图解网络:真实地址查询 —— DNS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84题》
所属专项:计算机网络|TCP&UDP
专项考察占比:
【计算机网络】面试中考察计算机网络的比率:大厂:11%| 腾讯:17%| 阿里:7%
【计算机网络-TCP&UDP】面试考察计网时问TCP&UDP问题的比率:42%
参考回答:
为什么不是2次?
首先,三次握手能确保双方都具有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能力。在第一次握手时,客户端发送SYN报文,服务端若能接收则证明客户端发送、服务端接收能力正常;第二次握手时,服务端发送SYN+ACK报文,客户端若能接收则证明服务端发送、客户端接收能力正常;第三次握手时,客户端发送ACK报文,服务端若能接收则证明客户端发送、服务端接收能力也都正常。这样,通过三次握手,可以全面地验证双方的通信能力。
其次,三次握手还可以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器,从而产生错误连接。如果使用两次握手,在第一次握手时客户端发送SYN报文,服务端接收到并发送SYN+ACK报文后,就进入了已连接状态。如果此时客户端的SYN报文在网络中滞留了一段时间才到达服务端,服务端会误认为是新的连接请求,从而建立错误的连接。而三次握手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在第三次握手时,客户端会发送ACK报文来确认服务端的SYN报文,这样即使网络中有滞留的SYN报文,也不会导致错误的连接建立。
通过三次握手,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同步彼此的初始 序列号。具体来说,在第一次握手中,客户端发送SYN报文,其中包含自己的初始序列号;在第二次握手中,服务端回复SYN+ACK报文,确认客户端的序列号,并发送自己的初始序列号;在第三次握手中,客户端发送ACK报文,确认服务端的序列号。这样,通过三次握手,双方就完成了初始序列号的同步
因此,虽然两次握手看起来更简单,但三次握手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TCP协议选择了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握手来建立连接
为什么不是4次?
三次握手就已经理论上最少可靠连接建立,所以不需要使用更多的通信次数
******
《小林 Coding》|图解网络: 为什么是三次握手?不是两次、四次?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85和86题》
所属专项:计算机网络|TCP&UDP
专项考察占比:
【计算机网络】面试中考察计算机网络的比率:大厂:11%| 腾讯:17%| 阿里:7%
【计算机网络-TCP&UDP】面试考察计网时问TCP&UDP问题的比率:42%
参考回答
首先,当客户端决定关闭连接时,它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FIN报文,这是第一次挥手,表示客户端没有数据要发送了。
接着,服务器收到FIN报文后,会发送一个ACK报文给客户端,确认关闭请求,这是第二次挥手。此时,连接进入半关闭状态,服务器还可以继续发送数据。
然后,当服务器也准备关闭连接时,它会发送一个FIN报文给客户端,告知自己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这是第三次挥手。
最后,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FIN报文后,会发送一个ACK报文进行确认,这是第四次挥手。此后,客户端会等待一段时间后关闭连接,而服务器收到ACK后则立即关闭连接。
当客户端想要关闭连接时,它会发送一个FIN报文段给服务端,这表示客户端不再发送数据了,但还可以接收数据。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 FIN 报文时,内核会马上回一个 ACK 应答报文,但是服务端应用程序可能还有数据要发送,所以并不能马上发送 FIN 报文,而是将发送 FIN 报文的控制权交给服务端应用程序,所以服务端的 ACK 和 FIN 一般都会分开发送。这就是挥手是4次不是3次的原因。
******
《小林 Coding》|图解网络:TCP 四次挥手过程是怎样的?
《小林 Coding》|图解网络:为什么挥手需要四次?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87题》
所属专项:计算机网络|TCP&UDP
专项考察占比:
【计算机网络】面试中考察计算机网络的比率:大厂:11%| 腾讯:17%| 阿里:7%
【计算机网络-TCP&UDP】面试考察计网时问TCP&UDP问题的比率:42%
参考回答
首先端口资源耗尽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由于每个处于TIME_WAIT状态的连接都会占用一个端口,当这种状态的连接数量过多时,可能会导致服务端可用端口不足。一旦所有可用端口都被占满,新的连接就无法建立,从而导致服务拒绝新的客户端请求。
其次,大量的TIME_WAIT状态也会消耗服务端的系统资源,如内存和CPU。虽然每个TIME_WAIT连接消耗的资源相对较少,但当数量庞大时,这些资源的累积消耗就会变得显著,可能会影响到服务端的整体性能。
最后,大量的TIME_WAIT状态还可能导致一些管理上的困扰。例如,监控和排查问题时需要更多的精力来处理这些连接。同时,如果服务端频繁出现大量TIME_WAIT状态,可能需要对服务端的网络配置或应用程序逻辑进行优化,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首先,考虑到TIME_WAIT状态主要是为了确保关闭连接的请求和最后的ACK能够被对方正确接收,我会尝试优化TCP参数配置。具体来说,可以调整TCP的SO_REUSEADDR选项,允许端口复用,这样即使端口处于TIME_WAIT状态,也可以被新的连接所使用,从而避免了端口资源耗尽的问题。
其次,我会从应用程序的设计层面进行优化。例如,对于频繁进行短连接操作的场景,我会考虑使用长连接或者连接池技术来减少连接的频繁建立和关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TIME_WAIT状态的数量,还能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另外,我也会关注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的网络通信质量。如果网络通信不稳定或者存在延迟,可能会导致连接在关闭后仍然长时间处于TIME_WAIT状态。因此,我会尝试优化网络环境,减少网络延迟和丢包率,从而降低TIME_WAIT状态的数量。
最后,如果服务端确实需要频繁地关闭和打开连接,并且无法避免大量的TIME_WAIT状态,我会考虑增加服务端的端口范围,以确保即使有大量TIME_WAIT状态存在,也不会耗尽所有可用端口。
******
《小林 Coding》|图解网络:
服务器出现大量 TIME_WAIT 状态的原因有哪些?
TIME_WAIT 过多有什么危害?
如何优化 TIME_WAIT?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74题》
所属专项:Redis|应用
专项考察占比:
【Redis】面试中考察操作系统的比率:大厂:12%| 腾讯:7%| 阿里:13%
【Redis-应用】面试考察Redis时,问“应用”相关问题的比率:34%
参考回答 参考口述回答
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是指缓存由于某些原因(如大量数据同时过期或Redis 故障宕机)整体崩溃,导致大量请求到达后端数据库,从而导致数据库崩溃,整个系统崩溃,发生灾难。
解决方案:
- 使用分布式缓存部署,避免单点故障。
- 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避免缓存集中失效。
- 缓存不过期,使用缓存预热和自动刷新机制。
- 应用程序限流,避免过多请求同时到达数据库。
缓存击穿
缓存击穿是指一个热点数据失效后,大量请求同时涌入后端存储,导致后端存储负载增大、响应时间变慢,甚至瘫痪。
解决方案:
- 使用互斥锁或者分布式锁对并发请求进行控制,避免对同一资源的并发读写竞争。
- 热点数据预加载,提前将热点数据加入缓存,在其失效时快速刷新缓存。
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数据库一定不存在的数据。正常的使用缓存流程大致是,数据查询先进行缓存查询,如果key不存在或者key已经过期,再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并把查询到的对象,放进缓存。如果数据库查询对象为空,则不放进缓存。持续查询不存在的数据会导致所有请求都落到后端存储上,导致系统瘫痪。
解决方案:
- 使用布隆过滤器或者黑白名单等方式过滤掉无效请求。
- 在应用程序中加入缓存预热等机制,预先加载常用数据到缓存中。
- 对于查询结果为空的数据,也可以将其key对应的value设置为一个默认值(如null),并设置一个较短的缓存过期时间,以减少对数据库的无效查询。
******
《小林Coding》|图解Redis:什么是缓存雪崩、击穿、穿透?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73题》
所属专项:Redis|应用
专项考察占比:
【Redis】面试中考察操作系统的比率:大厂:12%| 腾讯:7%| 阿里:13%
【Redis-应用】面试考察Redis时,问“应用”相关问题的比率:34%
参考口述回答
先删除缓存还是先更新数据库?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 问题:在删除缓存后、更新数据库前的这段时间里,如果有读请求,会因为缓存已删除而读取数据库中的旧数据,然后这些数据又会被写入缓存,导致数据不一致。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 问题:在更新数据库后、删除缓存前的这段时间里,如果有读请求,会读取到缓存中的旧数据。此外,如果删除缓存操作失败,也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延迟双删策略:
- 操作步骤:首先删除缓存,然后更新数据库,稍微延迟几百毫秒(这个延迟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来定),再次删除缓存。
- 优点:这种方法能够较大程度地保证数据库和缓存的一致性。
- 注意事项:延迟时间的设置是关键,太长会影响性能,太短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结合消息队列和重试机制:
- 当更新数据库成功后,可以将删除缓存的操作放入消息队列中。
- 如果删除缓存失败,可以利用消息队列的重试机制来重新尝试删除操作。
- 优点:这种方法能够确保即使初次删除缓存失败,也能通过重试机制最终达到数据一致性。
- 注意事项:需要合理配置消息队列和重试策略,以避免对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
******
《小林Coding》|图解Redis:数据库和缓存如何保证一致性?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之一:
《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13题》
所属专项:MySQL|锁
专项考察占比:
【MySQL】面试中考察MySQL的比率:大厂:18%| 腾讯:13%| 阿里:17%
【MySQL-锁】面试考察MySQL时,问“锁”相关问题的比率:8%
参考回答
乐观锁的核心思想是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数据并不会发生冲突,因此在数据更新时不主动加锁,而是在提交数据更新时检查是否存在冲突。它常用于在高并发环境下减少锁的开销。
实现方式:
- 版本号机制:最常见的乐观锁实现方式是在数据表中增加一个版本号字段(
version
),每次更新数据时同时更新版本号。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张用户表user
,包括字段id
、name
和version
:SELECT version FROM user WHERE id = 1; -- 读取数据及版本号 -- 更新操作时检查版本号是否匹配 UPDATE user SET name = 'new_name', version = version + 1 WHERE id = 1 AND version = old_version;
在更新数据时,只有
version
字段与之前读取的一致,更新操作才会成功,否则说明数据在此期间被其他事务修改过,更新失败,需要重新读取和处理。适用场景:
- 适合于大量读操作而较少写操作的场景,这样可以提升系统的并发性能。
- 高并发环境下避免频繁加锁带来的性能开销。
悲观锁的核心思想是认为对数据的冲突会频繁发生,因此在对数据进行操作之前主动加锁,避免其他事务访问该数据。悲观锁在操作过程中会保持锁定状态,直到事务提交或回滚。
实现方式:
- 数据库中的行级锁:常见的实现方法是使用SQL语句加锁,如
SELECT ... FOR UPDATE
。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张用户表user
,包括字段id
和name
:BEG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1 FOR UPDATE; -- 读并锁定数据行 -- 更新操作 UPDATE user SET name = 'new_name' WHERE id = 1; COMMIT;
在执行
SELECT ... FOR UPDATE
语句时,会对返回的行加锁,其他事务在该行被锁定期间无法更新数据。适用场景:
- 适合于写操作频繁且数据竞争激烈的场景,可以有效防止并发写操作的冲突。
- 需要确保数据的强一致性,不允许丢失任何更新时。
******
《博客园》:数据库中的乐观锁与悲观锁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
自产《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11题》
所属专项:MySQL|优化
专项考察占比:
【MySQL】面试中考察MySQL的比率:大厂:18%| 腾讯:13%| 阿里:17%
【MySQL-优化】面试考察MySQL时,问“优化”相关问题的比率:13%
参考口述回答
一、慢SQL排查
- 监控数据库性能:首先,我会密切关注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和磁盘I/O等。比如,如果CPU或内存使用率过高,可能就意味着有慢SQL存在。这些指标能帮助我初步定位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
- 查看慢查询日志:数据库通常会记录执行时间较长的查询,即慢查询日志。通过查看这些日志,我可以找到那些执行时间较长的SQL语句,这是定位慢SQL的直接方法。
- 使用执行计划:对于疑似慢SQL的语句,我会使用数据库的执行计划工具进行分析。执行计划能展示SQL语句的执行步骤和涉及的表、索引等信息,从而帮助我找到性能瓶颈。
二、慢SQL优化
- 检查并优化索引:索引是提高查询性能的关键。我会检查现有的索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支持SQL语句的快速执行。如果发现索引缺失或不合理,我会考虑添加、修改或删除索引。
- 改写SQL语句:有时候,慢SQL的产生是因为SQL语句本身存在问题,如查询条件不合理或表连接方式不正确。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尝试改写SQL语句,比如优化查询条件,合理使用索引,或者重构查询语句以提高性能。
- 调整数据库参数:数据库的性能也与其参数的设置有关。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数据库的参数,如MySQL的innodb_buffer_pool_size和max_connections等,以提高性能。
- 考虑分库分表:如果数据库中的数据量过大,也可能导致SQL执行时间较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考虑对数据库进行分库分表,以分散数据存储和查询的压力。
- 使用缓存:对于一些热点数据,我会考虑使用缓存来提高访问速度。缓存可以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减少数据库的访问次数,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
《掘金专栏》|全解MySQL数据库:# (十八)MySQL排查篇:该如何定位并解决线上突发的Bug与疑难杂症?
《掘金专栏》|全解MySQL数据库:# (十七)SQL优化篇:如何成为一位写优质SQL语句的绝顶高手!
解析:
属于高频考题:自产
《大厂后端Top100面试题讲解|第4题》
所属专项:MySQL|索引
专项考察占比:
【MySQL】面试中考察MySQL的比率:大厂:18%| 腾讯:13%| 阿里:17%
【MySQL-索引】面试考察MySQL时,问“索引”相关问题的比率:36%
参考回答:
首先,它是一种多叉树结构,这意味着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孩子节点,不像二叉树那样每个节点只能有两个孩子。这样的设计使得树的高度降低,进而提高了检索效率,因为我们在查找数据时需要的比较次数减少了。
其次,B+树的内部节点,也就是非叶子节点,是不存储数据的,它们只存储键值和指向子节点的指针。而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叶子节点上。这样的设计让内部节点可以容纳更多的键值,进一步降低了树的高度。
再者,B+树的叶子节点之间是通过指针相连的,形成了一个有序链表。这种结构特点让范围查询变得非常简单和高效,因为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叶子节点的指针进行顺序访问。
最后,B+树还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在插入或删除数据时,B+树会通过分裂或合并节点来保持平衡,从而确保查询性能的稳定。
******
《掘金专栏》|全解MySQL数据库:# MySQL索引为何使用B+树结构?
《小林Coding》|图解MySQL:# 为什么 MySQL 采用 B+ 树作为索引?
本文也是 《热门面经讲解》 专栏系列文章之一,大家可以点跳转链接,订阅&关注师兄,我会持续更新~
#面经##腾讯##实习##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