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领导者,需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制定框架,指的是我们需要针对群面题提出解题框架,把控整个问题解题思路;第二是做好引导,我们需要推动大家进行有效的输出,收集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做到群策群力:第是完成复盘,我们需要对大家讨论的内容根据群面节奏进行信息收敛,不断丰富和完善解题框架,产出有效方案。
其次是时间把控者,这一角色相对简单,需要我们在拿到这一角色后根据群面环节制定不同环节的ddl,并在各个环节做好适当提醒或push,让群面讨论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想要群面/单面表达有框架有条理,必须掌握金字塔四大原理:
1. 结论先行
结论先行,就是先说结论。
即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整个信息,要求清晰、凝练、易懂,从对方的立场出发。
2. 以上统下
以上统下,就是分支节点的所有内容,都是支撑主节点的。
表达要有层级,上层是对下层的概括和总结,下层是对上层的支持。
3. 归纳分类
归类分组,就是把同一属性的内容归为一组。
层级内要进行分组,分组要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4. 逻辑递减
同一组的不同要素要有一定逻辑关系。
按照逻辑顺序组织信息,可使用演绎法按照what-why-how组织信息,或使用归类法按照时间、结构、重要性组织,或二者相结合。
1、 什么是用户留存?
在理解什么是用户留存之前,我们先从新老客的角度理解用户增长:
新客增长:一般指通过某段时期通过运营活动、渠道、广告等带来的用户新增;
老客增长:一般指通过运营手段转化新用户,使新用户再次回到产品中来,即用户留存。
2、 用户留存公式
是哪些因素决定了用户留存还是流失?
感知价值 + 转换成本 > 使用难度 ———留存
感知价值 + 转换成本 < 使用难度 ———流失
题目中给出的产品使用场景为“疫情期间使用腾讯新闻APP”,初步判断这部分用户在近期有过该产品的第一次使用体验,并且疫情期间进来的腾讯新闻用户画像具备以下特征:
1、腾讯新闻用户角色属性:腾讯新闻客户端用户男女比例3:2,移动端平均性别占比3:1,男性用户偏多
八成用户为 35岁以下,25~29岁占比最高
一线城市用户占比12%,三线城市用户数量最多,占42%
2、疫情期间用户特有属性:
关注健康话题,如疫情期间新冠新增病例榜单
正处于居家生活/办公,与亲人相处时间较长
受限疫情部分工作无法开展,用户相比往日有更多空闲时间
用户使用场景包括:一是上班/上课之前,利用碎片时间update今日要闻(如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情况),目的性较强,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在工作/上课之余,为缓解压力中途打开腾讯新闻,目的性一般,偏向阅读娱乐性强的资讯;三是在睡前饭后,目的性较弱,主要放松休息一下进行短暂阅读。
在用户选择使用新闻资讯类产品时,新闻更新速度及新闻内容丰富性是主要衡量标准,其次会注意产品操作是否方便,用户界面能否带来较好的视觉与交互体验,在产品使用中,客户最常使用的是订阅和评论这两部分功能。
围绕用户+需求+场景,可以凝练出以下有效提升新用户留存的方法:
1、第一时间有效转化,提升用户感知价值
根据新用户地域、年龄区间和性别标签,在新用户打开产品第一时间,提供符合标签的内容/活动。疫情期间用户更多关注抗击疫情相关的实时进展信息,可在界面中增设相关专题,并结合地域实时推送疫情追踪/疫情现场/鉴真辟谣/在线义诊等资讯与功能,开设引导用户订阅和评论,第一时间引导用户深度体验产品功能,积累用户行为数据,培养使用习惯。
2、提升转化成本,增加新用户浏览时长
自由讨论&汇报(耗时30+5min)
(1)读题(耗时5min)
(2)第一阶段:
确定框架;安排时间
(3)第二阶段:
产品定位(内容资讯类app、使用人群范围广);使用场景(综合用户本身实际场景,围绕用户决定)
(4)第三阶段:
用户需求(排解焦虑情绪、隔离需要轻松娱乐、居家办公了解时事新闻政策、疫情实时政策)(5)第四阶段:
留存策略:内容策略、推荐策略、上线众多新功能(6)第五阶段:
总结汇报大家在去输出自己观点的时候,要把前人的一些观点做一个收敛,然后再去讲一下给大家,而不是说我不赞同这个点,我觉得应该这样去搞,或者突然跳到另一个idea去讨论。 大家要输出时,先总结思考一下前人的输出,然后再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这样大家再去沟通时,相对来说更融洽一些。否则大家可能会一直争论下去,无法去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输出。
无论他是一个老师在家授课,还是一个学生在家做作业,还是一个务工人群,在哪个地方办公等等。总而言之场景一定会围绕用户出发。讲完产品定位之后,我们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分析腾讯新闻在疫情期间到底拉进来怎样一波用户,这个点会很关键。我们一定得分析出来我们到底打出来怎么样用户,围绕用户我们才能够做一系列比较明确的一些动作。
核心点无非就是几个。首先第一个场景就是新用户它本身是你要提高留存,就需要做很多信号的补充。主要分几点,第一点就是在我们拿不到新用户任何的这个我们的信号也好或怎样也好,我们怎么去根据它的一些这种主流人群的一些消费倾向,去定义一些兜底的内容去推,也就是说推那些大部分用户都能够消费的兜底内容,去提升它的一个初步的点击。然后第二个场景是我们在对用户有一些信号了解之后,比如刚刚讲到一些安装 App 的一些信号,它的一些地理位置信号,它的一些什么机型位置,包括性能、年龄等等这些信号。我们可以拿到这些信号之后去围绕这些信号去做相应的类似于用户偏好预测,然后给它推相应的内容。然后第三个场景就是说我在用户产生了一些点击行为,搜索行为之后,包括说在一些场景下有一些互动等等,我们都可以推一些我们所谓强点击反馈一些内容,比如他可能点了一个本地化内容,然后我可能会相比老用户的我们会做一些产品反馈,点击反馈的一些这个策略去它提升推荐系统对于这个用户本身的一个敏感性。这三个场景其实都是需要围绕那个最最开始那一趴,就是它不同的用户在不同场景之下去做相应的这样一些策略。
面试官比较看重的一方面是他整体逻辑的闭环以及他的表达,第二块就是确实有一些头绪,有些面试官会比较看重一些他们的idea ,但这种 idea 的话我觉得不一定是那种我们认为的 idea ,而是说这些 idea 是我们能不能从自己的一些洞察,或者是说自己在做一些事情的过程当中发现的一些点。举个例子比如说之前有个同学他是学临床的,然后他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其实就会围绕医护人员的一些核心使用场景去发表他的一些观点。我觉得点子,并不一定要是一个所谓的绝佳的 idea ,而是说产品经理有没有结合自己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去洞察,去思考,去深入。因为大家刚刚讲到很多点其实都还是比较泛的。如果是说你很多人在足够多信息支撑之下的话,去输出一些更有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更具有置信度的逻辑的一个点,这肯定是很好的。另外就是从一些可能说是偏感性的,但是偏自己观察上的东西出发去输入一些 idea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棒的 idea。因为这个 idea 的点是在于我们不知道面试官不知道。面试官觉得可能这个事情我自己没有见到过,我觉得这个点挺有意思的,就是当面说觉得这个点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就是挺不错的点。然后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所以说可能在这些点上都可以去做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