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段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eger num1 = 100; Integer num2 = 100; Integer num3 = 200; Integer num4 = 200; '''//输出结果''' System.out.println(num1==num2); System.out.println(num3==num4); } }
猜猜结果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认为结果全为true,但结果去不是这样的
true
false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如果用内存来解释结果的话,num1和num2指向的是同一个对象,而num3和num4则指向的确是不同的对象。接下来就告诉你为什么,看一看Integer类型的valueof方法的源码: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assert IntegerCache.high >= 127;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128]; return new Integer(i); }
其中IntegerCache的实现:
'''// IntegerCache,一个内部类,注意它的属性都是定义为static final''' private static class IntegerCache { static final int high; '''//缓存上界,暂为null''' static final Integer cache[]; '''//缓存的整型数组''' '''// 块,为什么定义为块''' static { final int low = -128; '''// 缓存下界,不可变了。只有上界可以改变''' '''// high value may be configured by property''' '''// h值,可以通过设置jdk的AutoBoxCacheMax参数调整(以下有解释),自动缓存区间设置为[-128,N]。注意区间的下界是固定''' int h = 127; if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 null) { '''// Use Long.decode here to avoid invoking methods that''' '''// require Integer's autoboxing cache to be initialized''' // 通过解码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而得到一个候选的上界值''' int i = Long.decode(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intValue(); '''// 取较大的作为上界,但又不能大于Integer的边界MAX_VALUE''' i = Math.max(i, 127); '''// Maximum array size is Integer.MAX_VALUE''' h = Math.min(i, Integer.MAX_VALUE - -low); } high = h; '''//上界确定''' '''// 就可以创建缓存块,注意缓存数组大小''' cache = new Integer[(high - low) + 1]; // int j = low; for(int k = 0; k < cache.length; k++) cache[k] = new Integer(j++); '''// -128到high值逐一分配到缓存数组''' } private IntegerCache() {} }
通过这两段代码可以看出,在通过valueof方法创建Integer类型对象时,取值范围为[-128,127],数值在这个区间里,指针指向IntegerCache.cache中已经存在的对象引用,当数值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类型都是这个范围,看Double类型: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ouble i1 = 100.0; Double i2 = 100.0; Double i3 = 200.0; Double i4 = 200.0; System.out.println(i1==i2); System.out.println(i3==i4); } }
最终的输出结果:
false
false
具体为什么回事这样的结果,大伙可以去看看源代码中Double valueof方法的实现,其和Integer valueof方法不同,是因为在某个范围内的整型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而浮点数却不是。
注意,Integer、Short、Byte、Character、Long这几个类的valueOf方法的实现是类似的。
Double、Float的valueOf方法的实现是类似的。
拉下了一个,Boolean类型的结果有两个True or False。直接看源代码:
public static Boolean valueOf(boolean b) { return (b ? TRUE : FALSE); }
而其中的TRUE和FALSE是这样定义的:
public static final Boolean TRUE = new Boolean(true); '''/** ''' '''* The <code>Boolean</code> object corresponding to the primitive ''' '''* value <code>false</code>. ''' '''*/''' public static final Boolean FALSE = new Boolean(false);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牛知识库。
主要内容:装箱和拆箱,包装类的应用在 Java 的设计中提倡一种思想,即一切皆对象。但是从数据类型的划分中,我们知道 Java 中的数据类型分为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但是基本数据类型怎么能够称为对象呢?于是 Java 为每种基本数据类型分别设计了对应的类,称之为 包装类(Wrapper Classes),也有地方称为外覆类或数据类型类。 包装类和基本数据类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本数据类型及对应的包装类 序号 基本数据类型
本文向大家介绍C#装箱与拆箱操作的深入讲解,包括了C#装箱与拆箱操作的深入讲解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疑问 都知道C#有装箱和拆箱的操作,听闻也都是讲int类型转换成object类型就是装箱,将object类型再转回int类型就是拆箱。 描述的通俗点: 装箱 将值类型转换成引用类型, 拆箱 将引用类型转换成值类型。 那看来是要先了解一下引用类型和值类型了。 引用类型和值类型 在C
本文向大家介绍深入理解C# 装箱和拆箱(整理篇),包括了深入理解C# 装箱和拆箱(整理篇)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装箱(boxing)和拆箱(unboxing)是C#类型系统的核心概念.是不同于C与C++的新概念!,通过装箱和拆箱操作,能够在值类型和引用类型中架起一做桥梁.换言之,可以轻松的实现值类型与引用类型的互相转换,装箱和拆箱能够统一考察系统,任何类型的值最终都可以按照对象
本文向大家介绍浅析C# 装箱和拆箱,包括了浅析C# 装箱和拆箱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Object类型是所有类型的基类,其下面有ValueType类型。什么结构啊,枚举啊,都继承ValueType,这些都是值类型。其他的什么类啊,数组啊,字符串啊等等都是引用类型。 简单的说,直接继承Object的都是引用类型,继承ValueType的都是值类型。 那样的话,像整形这样的结构按理说
本文向大家介绍自动装箱和拆箱?相关面试题,主要包含被问及自动装箱和拆箱?时的应答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参考一下 自动装箱是Java 编译器在基本数据类型和对应的对象包装类型之间做的一个转化。 比如:把int转化成 Integer,double转化成 Double,等等。反之就是自动拆箱。 原始类型: boolean,char,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
问题内容: 从JDK 5.0开始,自动装箱/拆箱是在Java中引入的,这种技巧很简单而且很有帮助,但是当我开始测试包装器类和原始类型之间的不同转换时,我真的很困惑自动装箱的概念在Java中的工作原理: Boxing 尝试不同的情况下后(),这是由编译器所接受的唯一情况是,当值的上做作运算符右侧的类型是int。当我查看源代码时,发现它仅实现一个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因此,我的结论是,自动装箱的概念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