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懂,用熟练之后,从头介绍一些概念时,总是比较困难的。很难站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角度去讲明白一个概念。
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
建议看完“什么是ADC”后,去实操ADC采集直流。实操结束后再往后看。
ADC实际没有这么的简单,深入了解需要去学各种寄存器之间如何协作,信号如何走通。这些概念在后面会有讲解。
我们在高中物理学习时都了解过电压表,在生活中也都见过。红表头、黑表头分别去触碰待测电路两端,就可以测出来这段的分压。如果让黑表头去触碰电源的负极,那么测出来的就是红表头所在的地方的电压。
如果测试点是1V,电压表就显示1V,2V呢就显示2V。可以说他们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测试点电压 | 万用表显示的值 |
---|---|
0.00V | 0 |
1.65V | 1.65 |
3.3V | 3.3 |
于是我们有了概念:万用表是一种感知电压大小的器件。
ADC也是这样的器件。不过呢ADC不能显示小数,我们以STM32F1单片机12位ADC为例。他只能显示0-4095这些整数。
4095 = ( 1111 1111 1111 ) 二 进 制 = 2 12 − 1 4095=(1111\ 1111\ 1111)_{二进制}=2^{12}-1 4095=(1111 1111 1111)二进制=212−1,这就是12位ADC的含义。
那么ADC的电压对应关系就要改一改,没有像电压表一样一一对应。具体关系如下
测试点电压 | ADC的测试值 |
---|---|
0.00V | 0 |
1.65V | 2048 |
3.3V | 4095 |
这个关系如果写成如下公式。
掌握表1对应关系就可以,没必要背公式
A D C 的 返 回 值 = 待 测 电 压 3.3 V ∗ 4095 ADC的返回值= \frac{待测电压}{3.3V}*4095 ADC的返回值=3.3V待测电压∗4095
比如我用ADC去测量1V的电压,那么ADC返回的数值是 1 3.3 ∗ 4095 = 1241 \frac{1}{3.3}*4095=1241 3.31∗4095=1241,当单片机收到ADC返回的1241,单片机就可以知道待测电压是1V了。
采样率这个概念需要在使用中去感受,这里就简单提下,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对他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之前我们都是在讨论用ADC去采集直流电压,比如一个稳定的1V。可是如果我们要采集的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信号呢?
比如采集1hz正弦信号。我们可以每1s采集一次,那么完全看不出这个信号的变化和波形;但如果我们每100ms采集一次呢,一个信号周期内就采集了10个点,可以大致看出这个信号的波形;如果我们每1ms,每1us采集一次呢?那么这个信号的波形就完全被我们知道了。
上面的1s,100ms,1us分别对应的是1 sps、10 sps、1M sps采样率。采样率表示的是ADC的采样速度。对于不同ADC,有自己的采样率上限的。比如STM32F103的单个ADC采样率支持1hz-1Mhz。
拿1M采样率去采集1K信号,一个周期有1000个点,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1M去采集1M信号,这和每1s去采集一个1hz信号一样,一个周期1个点,根本看不出波形
常用单位:
m = 1 0 − 3 , u = 1 0 − 6 , n = 1 0 − 9 m=10^{-3},u=10^{-6},n=10^{-9} m=10−3,u=10−6,n=10−9
K = 1 0 3 , M = 1 0 6 , G = 1 0 9 K=10^{3}, M=10^{6},G=10^{9} K=103,M=106,G=109
这个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忽略。当真的要临选择一款合适的ADC时,再来了解这个。先记住,采样位数越高,电压分辨能力越强(可以简单的认为测得越准)
(下面的讨论均默认采样位数=精度位数)
我们回看表1,一个可以测量0-3.3V的12位ADC。他有如下对于关系:
测试点电压 | ADC的测试值 |
---|---|
0.00V | 0 |
1.65V | 2048 |
… | … |
3.3V | 4095 |
相当于把0-3.3V等比例划分为了4096份,它的电压分辨能力是 3.3 4096 = 0.0008 V \frac{3.3}{4096}=0.0008V 40963.3=0.0008V,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因为ADC只能返回整数,我们测量0V,ADC返回的是0。我们测量0.0008V,ADC返回的是1。同理,测量0.008V,ADC返回的是10。可是如果我们测量0.0004V呢?他返回的是0,测试结果与测量0V时是一样的。
可以看到12位的ADC是没办法分辨0V和0.0004V,原因在于我们把0-3.3V分成了4096份,这个份数还不够多,要分成8192份。就可以分辨了。 3.3 8192 = 0.0004 V \frac{3.3}{8192}=0.0004V 81923.3=0.0004V这样的话测量0V测到是0,测量0.0004V得到的是1。
测试点电压 | ADC的测试值 |
---|---|
0.00V | 0 |
0.0004 | 1 |
… | … |
1.65V | 4096 |
… | … |
3.3V | 8191 |
上面所提到的4096和8192分别对应着12位ADC,13位ADC。因为 2 12 = 4096 , 2 13 = 8192 2^{12}=4096,2^{13}=8192 212=4096,213=8192。
ADC位数反应的是电压的分辨能力。一个24位的ADC能非常灵敏的检测到12位ADC感应不到的电压变动。
这个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忽略。默认采样精度和ADC位数基本成正比就行,ADC位数越高,采集的电压越精确。虽然这样说是错的,但是目前阶段够用。——真理的相对性
这个概念经常和采样位数混淆。精度的概念需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后才能理解他的含义。
还是拿0-3.3V的12位ADC为例子。如果我们去测量80mv的信号,理论值应该是 0.08 3.3 ∗ 4096 = 100 \frac{0.08}{3.3}*4096=100 3.30.08∗4096=100,可是实际我们测量出来的是95-105波动的,这是因为实际上的ADC不是理想器件,他会有误差。一个12位的ADC虽说能分辨0.0008V的电压,但是他的波动电压有10mv,那么这个分辨能力也就失去了他测得准的意义。
因为测得的电压的波动。通常一个12位的ADC只能当作8-9位的理想ADC来用,8-9位就是ADC的采样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