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armink/EasyFlash
开源作者的一个帖子:https://www.amobbs.com/thread-5624863-1-1.html
已经更到V4了,但是使用的是ST的L4系列单片机,不能逆序写入,所以还是用的V3版本
使用的时候偶尔出现过空间已满,还特别不好复现,就把源代码过了一遍
关于磨损平衡
不是真正的磨损平衡,只是先一直向一个扇区不断的擦写读,等把这个扇区写坏了,再往下平移一个扇区,而且是只要这个扇区里面有一次写或者擦除失败都会平移到下一扇区,V4的实现和V3完全不一样
关于env删除和复位:
/* remain ENV move forward */
memcpy(del_env, del_env + del_env_length, remain_env_length);
删除某个键值对后,缓存区数据统一向前平移 然后设置结尾地址;
将当前使用地址之后的缓存区域(env_cache)大小擦除,然后将移位好的数据从当前地址写入
save_cur_using_data_addr是写入前16字节的导头数据到系统区;
删除的时候会有一个空间保存一组每次复位都会保存的数据
关于掉电保护:
掉电保护是通过软件实现的,不是通过检测单片机电压低于某个值后进行保存,而是调用ef_save_env_wt的时候,一次写入后几k备份,一次写入前几k真正保存,两次来回往复,始终有一个是另一个的保存,但是这样造成空间的浪费
关于 get_env_user_used_size(void) 的理解:
static size_t get_env_user_used_size(void) {
if (get_env_detail_end_addr() > get_cur_using_data_addr()) {
return get_env_detail_end_addr() - get_cur_using_data_addr();
} else {
return 0;
}
}
为什么获取已经用过的大小,是通过末尾地址减去正在使用的地址,正序倒序都理解不了?
实际应该理解为get_env_detail_end_addr()是使用的末尾地址,是一直根据写入的大小改变的,而get_cur_using_data_addr();是固定的两个值,即要不是备份区,要不是真正存储区
关于env空间分配:
掉电和磨损平衡模式,前后内存区分布一致:1系统区、2数据区
注意缓存区RAM大小、环境变量区、最小擦除扇区的大小及彼此的关系
关于常存数据区大小:
default_env_set_size:一直保存的KEY-VALUE 复位的时候将其写入缓存的最后区域
使用set_env_detail_end_addr(get_env_detail_end_addr() + env_str_len);设置进去常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