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x文件和Dalvik虚拟机
在Android系统中,dex文件是可以直接在Dalvik虚拟机中加载运行的文件。通过ADT,经过复杂的编译,可以把java源代码转换为dex文件。那么这个文件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Android不直接使用class文件,而采用这个不一样文件呢?其实它是针对嵌入式系统优化的结果,Dalvik虚拟机的指令码并不是标准的Java虚拟机指令码,而是使用了自己独有的一套指令集。如果有自己的编译系统,可以不生成class文件,直接生成dex文件。dex文件中共用了很多类名称、常量字符串,使它的体积比较小,运行效率也比较高。但归根到底,Dalvik还是基于寄存器的虚拟机的一个实现。
Dex文件头主要包括校验和以及其他结构的偏移地址和长度信息。
字段名称 | 偏移值 | 长度 | 描述 |
magic | 0x0 | 8 | 'Magic'值,即魔数字段,格式如”dex/n035/0”,其中的035表示结构的版本。 |
checksum | 0x8 | 4 | 校验码。 |
signature | 0xC | 20 | SHA-1签名。 |
file_size | 0x20 | 4 | Dex文件的总长度。 |
header_size | 0x24 | 4 | 文件头长度,009版本=0x5C,035版本=0x70。 |
endian_tag | 0x28 | 4 | 标识字节顺序的常量,根据这个常量可以判断文件是否交换了字节顺序,缺省情况下=0x78563412。 |
link_size | 0x2C | 4 | 连接段的大小,如果为0就表示是静态连接。 |
link_off | 0x30 | 4 | 连接段的开始位置,从本文件头开始算起。如果连接段的大小为0,这里也是0。 |
map_off | 0x34 | 4 | map数据基地址。 |
string_ids_size | 0x38 | 4 | 字符串列表的字符串个数。 |
string_ids_off | 0x3C | 4 | 字符串列表表基地址。 |
type_ids_size | 0x40 | 4 | 类型列表里类型个数。 |
type_ids_off | 0x44 | 4 | 类型列表基地址。 |
proto_ids_size | 0x48 | 4 | 原型列表里原型个数。 |
proto_ids_off | 0x4C | 4 | 原型列表基地址。 |
field_ids_size | 0x50 | 4 | 字段列表里字段个数。 |
field_ids_off | 0x54 | 4 | 字段列表基地址。 |
method_ids_size | 0x58 | 4 | 方法列表里方法个数。 |
method_ids_off | 0x5C | 4 | 方法列表基地址。 |
class_defs_size | 0x60 | 4 | 类定义类表中类的个数。 |
class_defs_off | 0x64 | 4 | 类定义列表基地址。 |
data_size | 0x68 | 4 | 数据段的大小,必须以4字节对齐。 |
data_off | 0x6C | 4 | 数据段基地址 |
魔数字段,主要就是Dex文件的标识符,它占用4个字节,在目前的源码里是 “dex\n”,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标识dex文件的,比如有一个文件也以dex为后缀名,仅此并不会被认为是Davlik虚拟机运行的文件,还要判断这四个字节。另外Davlik虚拟机也有优化的Dex,也是通过个字段来区分的,当它是优化的Dex文件时,它的值就变成”dey\n”了。根据这四个字节,就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Dex文件了。
跟在“dex\n”后面的是版本字段,主要用来标识Dex文件的版本。目前支持的版本号为“035\0”,不管是否优化的版本,都是使用这个版本号。
主要用来检查从这个字段开始到文件结尾,这段数据是否完整,有没有人修改过,或者传送过程中是否有出错等等。通常用来检查数据是否完整的算法,有 CRC32、有SHA128等,但这里采用并不是这两类,而采用一个比较特别的算法,叫做adler32,这是在开源zlib里常用的算法,用来检查文件是否完整性。该算法由MarkAdler发明,其可靠程度跟CRC32差不多,不过还是弱一点点,但它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使用软件来计算检验码时比较 CRC32要快很多。可见Android系统,就算法上就已经为移动设备进行优化了。
Adler32算法的C源码如下(Java中可使用java.util.zip.Adler32类做校验操作):
#defineZLIB_INTERNAL
#include"zlib.h"
#define BASE65521UL /* largest prime smaller than 65536 */
#define NMAX 5552
/*NMAX is thelargest n such that 255n(n+1)/2 + (n+1)(BASE-1) <=2^32-1 */
#defineDO1(buf,i){adler += (buf)[i]; sum2 += adler;}
#define DO2(buf,i)DO1(buf,i); DO1(buf,i+1);
#define DO4(buf,i)DO2(buf,i); DO2(buf,i+2);
#define DO8(buf,i)DO4(buf,i); DO4(buf,i+4);
#define DO16(buf)DO8(buf,0); DO8(buf,8);
/*use NO_DIVIDE ifyour processor does not do division in hardware */
#ifdef NO_DIVIDE
#define MOD(a) \
do{ \
if(a >= (BASE <<16)) a -= (BASE << 16); \
if(a >= (BASE <<15)) a -= (BASE << 15); \
if(a >= (BASE <<14)) a -= (BASE << 14); \
if(a >= (BASE <<13)) a -= (BASE << 13); \
if(a >= (BASE <<12)) a -= (BASE << 12); \
if(a >= (BASE <<11)) a -= (BASE << 11); \
if(a >= (BASE <<10)) a -= (BASE << 10); \
if(a >= (BASE <<9)) a -= (BASE << 9); \
if(a >= (BASE <<8)) a -= (BASE << 8); \
if(a >= (BASE <<7)) a -= (BASE << 7); \
if(a >= (BASE <<6)) a -= (BASE << 6); \
if(a >= (BASE <<5)) a -= (BASE << 5); \
if(a >= (BASE <<4)) a -= (BASE << 4); \
if(a >= (BASE <<3)) a -= (BASE << 3); \
if(a >= (BASE <<2)) a -= (BASE << 2); \
if(a >= (BASE <<1)) a -= (BASE << 1); \
if(a >= BASE) a -=BASE; \
}while (0)
# define MOD4(a) \
do{ \
if(a >= (BASE <<4)) a -= (BASE << 4); \
if(a >= (BASE <<3)) a -= (BASE << 3); \
if(a >= (BASE <<2)) a -= (BASE << 2); \
if(a >= (BASE <<1)) a -= (BASE << 1); \
if(a >= BASE) a -=BASE; \
}while (0)
#else
#define MOD(a) a %=BASE
#define MOD4(a) a%= BASE
#endif
/*=========================================================================*/
uLong ZEXPORTadler32(adler, buf, len)
uLong adler;
const Bytef *buf;
uInt len;
{
unsigned long sum2;
unsigned n;
/*split Adler-32 into component sums */
sum2= (adler >> 16) & 0xffff;
adler&= 0xffff;
/*in case user likes doing a byte at atime, keep it fast */
if(len == 1) {
adler+= buf[0];
if(adler >= BASE)adler-= BASE;
sum2+= adler;
if(sum2 >= BASE)sum2-= BASE;
return adler|(sum2 << 16);
}
/*initial Adler-32 value (deferred checkfor len == 1 speed) */
if(buf == Z_NULL)return 1L;
/*in case short lengths are provided, keepit somewhat fast */
if(len < 16) {
while(len--) {
adler+= *buf++;
sum2+= adler;
}
if(adler >= BASE)
adler-= BASE;
MOD4(sum2); /* only added so manyBASE's */
return adler|(sum2 << 16);
}
/*do length NMAX blocks -- requires justone modulo operation */
while(len >= NMAX) {
len-= NMAX;
n= NMAX/16; /* NMAX is divisible by 16*/
do{
DO16(buf); /* 16 sums unrolled */
buf+= 16;
}while (--n);
MOD(adler);
MOD(sum2);
}
/*do remaining bytes (less than NMAX, stilljust one modulo) */
if(len) {
/* avoid modulos if none remaining */
while(len >= 16) {
len-= 16;
DO16(buf);
buf+= 16;
}
while(len--) {
adler+= *buf++;
sum2+= adler;
}
MOD(adler);
MOD(sum2);
}
/*returnrecombined sums */
return adler|(sum2 << 16);
}
dex文件头里,前面已经有了面有一个4字节的检验字段码了,为什么还会有SHA-1签名字段呢?不是重复了吗?可是仔细考虑一下,这样设计自有道理。因为dex文件一般都不是很小,简单的应用程序都有几十K,这么多数据使用一个4字节的检验码,重复的机率还是有的,也就是说当文件里的数据修改了,还是很有可能检验不出来的。这时检验码就失去了作用,需要使用更加强大的检验码,这就是SHA-1。SHA-1校验码有20个字节,比前面的检验码多了16个字节,几乎不会不同的文件计算出来的检验是一样的。设计两个检验码的目的,就是先使用第一个检验码进行快速检查,这样可以先把简单出错的dex文件丢掉了,接着再使用第二个复杂的检验码进行复杂计算,验证文件是否完整,这样确保执行的文件完整和安全。
SHA(Secure Hash Algorithm, 安全散列算法)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设计,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一系列密码散列函数。SHA-1看起来和MD5算法很像,也许是Ron Rivest在SHA-1的设计中起了一定的作用。SHA-1的内部比MD5更强,其摘要比MD5的16字节长4个字节,这个算法成功经受了密码分析专家的攻击,也因而受到密码学界的广泛推崇。这个算法在目前网络上的签名,BT软件里就有大量使用,比如在BT里要计算是否同一个种子时,就是利用文件的签名来判断的。同一份8G的电影从几千BT用户那里下载,也不会出现错误的数据,导致电影不播放。
这个字段主要保存map开始位置,就是从文件头开始到map数据的长度,通过这个索引就可以找到map数据。map的数据结构如下:
名称 | 大小 | 说明 |
size | 4字节 | map里项的个数 |
list | 变长 | 每一项定义为12字节,项的个数由上面项大小决定。 |
map数据排列结构定义如下:
/*
*Direct-mapped"map_list".
*/
typedef structDexMapList {
u4 size; /* #of entries inlist */
DexMapItem list[1]; /* entries */
}DexMapList;
每一个map项的结构定义如下:
/*
*Direct-mapped"map_item".
*/
typedef structDexMapItem {
u2 type; /* type code (seekDexType* above)*/
u2 unused;
u4 size; /* count of items ofthe indicatedtype */
u4 offset; /* file offset tothe start ofdata */
}DexMapItem;
DexMapItem结构定义每一项的数据意义:类型、类型个数、类型开始位置。
其中的类型定义如下:
/*map item typecodes */
enum{
kDexTypeHeaderItem = 0x0000,
kDexTypeStringIdItem = 0x0001,
kDexTypeTypeIdItem = 0x0002,
kDexTypeProtoIdItem = 0x0003,
kDexTypeFieldIdItem = 0x0004,
kDexTypeMethodIdItem = 0x0005,
kDexTypeClassDefItem = 0x0006,
kDexTypeMapList = 0x1000,
kDexTypeTypeList = 0x1001,
kDexTypeAnnotationSetRefList = 0x1002,
kDexTypeAnnotationSetItem = 0x1003,
kDexTypeClassDataItem = 0x2000,
kDexTypeCodeItem = 0x2001,
kDexTypeStringDataItem = 0x2002,
kDexTypeDebugInfoItem = 0x2003,
kDexTypeAnnotationItem = 0x2004,
kDexTypeEncodedArrayItem = 0x2005,
kDexTypeAnnotationsDirectoryItem = 0x2006,
};
从上面的类型可知,它包括了在dex文件里可能出现的所有类型。可以看出这里的类型与文件头里定义的类型有很多是一样的,这里的类型其实就是文件头里定义的类型。其实这个map的数据,就是头里类型的重复,完全是为了检验作用而存在的。当Android系统加载dex文件时,如果比较文件头类型个数与 map里类型不一致时,就会停止使用这个dex文件。
这两个字段主要用来标识字符串资源。源程序编译后,程序里用到的字符串都保存在这个数据段里,以便解释执行这个dex文件使用。其中包括调用库函数里的类名称描述,用于输出显示的字符串等。
string_ids_size标识了有多少个字符串,string_ids_off标识字符串数据区的开始位置。字符串的存储结构如下:
/*
* Direct-mapped "string_id_item".
*/
typedef structDexStringId {
u4 stringDataOff; /* file offsetto string_data_item */
} DexStringId;
可以看出这个数据区保存的只是字符串表的地址索引。如果要找到字符串的实际数据,还需要通过个地址索引找到文件的相应开始位置,然后才能得到字符串数据。每一个字符串项的索引占用4个字节,因此这个数据区的大小就为4*string_ids_size。实际数据区中的字符串采用UTF8格式保存。
例如,如果dex文件使用16进制显示出来内容如下:
063c 696e 6974 3e00
其实际数据则是”<init>\0”
另外这段数据中不仅包括字符串的字符串的内容和结束标志,在最开头的位置还标明了字符串的长度。上例中第一个字节06就是表示这个字符串有6个字符。
关于字符串的长度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关于长度的编码格式
dex文件里采用了变长方式表示字符串长度。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可能是一个字节(小于256)或者4个字节(1G大小以上)。字符串的长度大多数都是小于 256个字节,因此需要使用一种编码,既可以表示一个字节的长度,也可以表示4个字节的长度,并且1个字节的长度占绝大多数。能满足这种表示的编码方式有很多,但dex文件里采用的是uleb128方式。leb128编码是一种变长编码,每个字节采用7位来表达原来的数据,最高位用来表示是否有后继字节。
它的编码算法如下:
/*
* Writes a 32-bit value in unsigned ULEB128format.
* Returns the updated pointer.
*/
DEX_INLINE u1*writeUnsignedLeb128(u1* ptr, u4 data)
{
while (true) {
u1 out = data & 0x7f;
if (out != data) {
*ptr++ = out | 0x80;
data >>= 7;
} else {
*ptr++ = out;
break;
}
}
return ptr;
}
它的解码算法如下:
/*
* Reads an unsigned LEB128 value, updating thegiven pointer to point
* just past the end of the read value. Thisfunction tolerates
* non-zero high-order bits in the fifthencoded byte.
*/
DEX_INLINE intreadUnsignedLeb128(const u1** pStream) {
const u1* ptr = *pStream;
int result = *(ptr++);
if (result > 0x7f) {
int cur = *(ptr++);
result = (result & 0x7f) | ((cur &0x7f) << 7);
if (cur > 0x7f) {
cur = *(ptr++);
result |= (cur & 0x7f) <<14;
if (cur > 0x7f) {
cur = *(ptr++);
result |= (cur & 0x7f) <<21;
if (cur > 0x7f) {
/*
* Note: We don't check tosee if cur is out of
* range here, meaning wetolerate garbage in the
* high four-order bits.
*/
cur = *(ptr++);
result |= cur << 28;
}
}
}
}
*pStream = ptr;
return result;
}
根据上面的算法分析上面例子字符串,取得第一个字节是06,最高位为0,因此没有后继字节,那么取出这个字节里7位有效数据,就是6,也就是说这个字符串是6个字节,但不包括结束字符“\0”。
2、关于长度的意义
由于字符串内容采用的是UTF-8格式编码,表示一个字符的字节数是不定的。即有时是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有时是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而这里的长度代表的并不是整个字符串所占用的字节数,表示这个字符串包含的字符个数。所以在读取时需要注意,尤其是在包含中文字符时,往往会因为读取的长度不正确导致字符串被截断。
关于计算UTF-8字符串的长度,可参见字符编码知识-UTF8编码规则
from:www.cnblogs.com/santry/archive/2011/10/24/222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