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具软件 > MMTracking > 使用案例 >

目标跟踪心得篇二:ByteTrack原理及其在MMTracking上的代码逐行分析(本文顺带分析MMTracking相关难点,后期不在赘述)

施知
2023-12-01

要学习ByteTrack,首先得了解其名字是怎么来的:这个工作是一个学生在字节实习的时候提出来的算法,因此就以Byte这个单词来命名,可能从名字上没有太直观的含义来体现出这个算法在干嘛。


ByteTrack是基于TBD范式提出来的跟踪算法,作者的work就是提出来了一种数据关联方法(name叫BYTE),它和主流的SORT类算法的区别在于:ByteTrack不会简单的去掉低分结果(detection得到的score),而是从低分框里挖掘一些有用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捞回一些之前被丢弃的结果,因此在小目标和遮挡的场景中表现会更好。

其步骤也很简单,分为4步:

  • 1. 将detection得到的score分为高分框和低分框,即存在一个可以修改的阈值,来划分框的类别。
  • 2. 拿高分框和之前的轨迹进行匹配(对于高分框,则该观测值可信度高,更有可能是一个真实的物体而非奇奇怪怪的背景或噪声)。
  • 3. 拿低分框和上一步没有匹配到的轨迹再进行一次匹配,即匹配第二步剩下的东西。
 类似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