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Refresh

iOS 下拉刷新工具
授权协议 未知
开发语言 Objective-C
所属分类 iOS代码库、 下拉刷新(pull-to-refresh)
软件类型 开源软件
地区 国产
投 递 者 孟翰海
操作系统 跨平台
开源组织
适用人群 未知
 软件概览

XLRefresh 是 iOS 下拉刷新工具。

功能

  • 下拉刷新、上拉加载

  • 支持UITableView、UICollectionView、UIWebView、UIScrollView

  • 支持Block方式和代理方式的回调方法

Demo

使用

  • 代理方式创建:

 _tableView.xl_header = [XLRefreshHeader headerWithRefreshingTarget:self refreshingAction:@selector(refreshMethod)];
 _tableView.xl_footer = [XLRefreshFooter footerWithRefreshingTarget:self refreshingAction:@selector(loadMoreMethod)];
  • block方式创建:

_tableView.xl_header = [XLRefreshHeader headerWithRefreshingBlock:^{
    
}];
_tableView.xl_footer = [XLRefreshFooter footerWithRefreshingBlock:^{
    
}];
 相关资料
  • 下拉刷新是一个特别的组件,可以用来初始化页面内容的刷新。 下拉刷新的demo <header class="bar bar-nav"> <h1 class='title'>下拉刷新</h1> </header> <!-- content应该拥有"pull-to-refresh-content"类,表示启用下拉刷新 --> <div class="content pull-to-re

  • 下拉刷新是一个特别的组件,可以用来初始化页面内容的刷新。 下拉刷新的HTML布局结构 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把下拉刷新组件集成到页面中: <div class="page"> <!-- Page content应该拥有"pull-to-refresh-content"类 --> <div class="page-content pull-to-refresh-content" data-ptr

  • Page.onPullDownRefresh() 在 Page 中定义 onPullDownRefresh 处理函数,监听该页面用户下拉刷新事件 jd.startPullDownRefresh(Object object) 开始下拉刷新,调用后触发下拉刷新动画,效果与用户手动下拉刷新一致 OBJECT 参数说明: 参数 类型 必填 说明 success Function 否 接口调用成功的回调函数

  • 主要内容:实例在加载新数据的时候,我们需要实现下拉刷新效果,代码如下: 实例 HTML 代码 JavaScript 代码 item.json 文件数据: 尝试一下 » 效果如下所示:

  • 介绍 用于提供下拉刷新的交互操作。 引入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vue'; import { PullRefresh } from 'vant'; const app = createApp(); app.use(PullRefresh); 代码演示 基础用法 下拉刷新时会触发 refresh 事件,在事件的回调函数中可以进行同步或异步操作,操作完成后将 v-m

  • 在加载新数据的时候,我们需要实现下拉刷新效果,代码如下: 实例 HTML 代码 <body ng-app="starter" ng-controller="actionsheetCtl" > <ion-pane> <ion-content > <ion-refresher pulling-text="下拉刷新" on-refresh="doRefr

  • !!! 暂未完善在 PC 端模拟 touch 事件的功能 下拉刷新组件。基本等同于 Fetch 组件,默认关闭了滚动加载功能,更多内容参见:Fetch API。

  • 在开源代码EGORefreshTableHeaderView的基础上做的UIWebView下拉刷新例子。 作者说: 使用EGORefreshTableHeaderView时需要注意: 1.EGORefreshTableHeaderView是非ARC的,需要加上非ARC标记,参考:http://blog.csdn.net/fangzhangsc2006/article/details/804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