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源如下:
常见的索引失效场景有以下这些:
Explain 是用来分析 SQL 的执行情况的,explain 使用如下,只需要在查询的 SQL 前面添加上 explain 关键字即可,如下图所示:
而以上查询结果的列中,我们最主要观察 key 这一列,key 这一列表示实际使用的索引,如果为 NULL 则表示未使用索引,反之则使用了索引。
以上所有结果列说明如下:
Explain 执行计划中最重要的就是 type 字段,type 包含的信息如下:
binlog(二进制日志)和 redolog(重做日志)都是 MySQL 中的重要日志,但二者存在以下不同。
小结:binlog 用于记录逻辑层面的操作,可以用于数据复制和恢复,而 redolog 用于记录物理层面的操作,确保事务的持久性和崩溃恢复。它们在功能和使用上有一些不同,但都是 MySQL 中重要的日志机制。
Redis 常用的数据类型有 5 种:String 字符串类型、List 列表类型、Hash 哈希表类型、Set 集合类型、Sorted Set 有序集合类型,如下图所示: 这 5 种常用类型的用途如下:
有序集合是由 ziplist (压缩列表) 或 skiplist (跳跃表) 组成的。
当数据比较少时,有序集合是压缩列表 ziplist 存储的(反之则为跳跃表 skiplist 存储),使用压缩列表存储必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如果不能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有序集合将会使用跳跃表 skiplist 结构进行存储。
在开始讲跳跃表的添加流程之前,必须先搞懂一个概念:节点的随机层数。 所谓的随机层数指的是每次添加节点之前,会先生成当前节点的随机层数,根据生成的随机层数来决定将当前节点存在几层链表中。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 Redis 的执行效率。
为什么要生成随机层数,而不是制定一个固定的规则,比如上层节点是下层跨越两个节点的链表组成,如下图所示:
如果制定了规则,那么就需要在添加或删除时,为了满足其规则,做额外的处理,比如添加了一个新节点,如下图所示:
这样就不满足制定的上层节点跨越下层两个节点的规则了,就需要额外的调整上层中的所有节点,这样程序的效率就降低了,所以使用随机层数,不强制制定规则,这样就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操作,从而也就不会占用服务执行的时间了。
Redis 中跳跃表的添加流程如下图所示:
其他新增节点以此类推。
线程池(ThreadPoolExecutor)有 7 个参数,这 7 个参数的含义如下:
线程池的拒绝策略默认有以下 4 种:
默认的拒绝策略为 AbortPolicy 中止策略。当然除了 JDK 内置的 4 种拒绝策略之外,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拒绝策略,通过实现 new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并重写 rejectedExecution 方法来实现自定义拒绝策略,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任务的具体方法
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当前任务被执行,执行时间:" + new Date() +
" 执行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try {
// 等待 1s
TimeUnit.SECONDS.sleep(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创建线程,线程的任务队列的长度为 1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 = new ThreadPoolExecutor(1, 1,
100, TimeUnit.SECONDS, new LinkedBlockingQueue<>(1),
new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r,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 执行自定义拒绝策略的相关操作
System.out.println("我是自定义拒绝策略~");
}
});
// 添加并执行 4 个任务
threadPool.execute(runnable);
threadPool.execute(runnable);
threadPool.execute(runnable);
threadPool.execute(runnable);
}
最常用的拒绝策略是自定义拒绝策略,因为里面可以实现自己的业务代码,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自定义拒绝策略,发送警告信息给相关人员,这样就能及时发现程序执行的问题,同时再将拒绝的任务记录下来,让开发人员手动处理,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了。
三个线程交替打印 ABC 的实现方法有很多,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使用 JUC 下的 CyclicBarrier(循环栅栏,也叫循环屏障)来实现,因为循环栅栏天生就是用来实现一轮一轮多线程任务的,它的实现代码如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BrokenBarrier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yclicBarrier;
/**
* 3 个线程交替打印 ABC
*/
public class ThreadLoopPrint {
// 共享计数器
private static int sharedCounter =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打印的内容
String printString = "ABC";
// 定义循环栅栏
CyclicBarrier cyclicBarrier = new CyclicBarrier(3, () -> {
});
// 执行任务
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printString.length(); i++) {
synchronized (this) {
sharedCounter = sharedCounter > 2 ? 0 : sharedCounter; // 循环打印
System.out.println(printString.toCharArray()[sharedCounter++]);
}
try {
// 等待 3 个线程都打印一遍之后,继续走下一轮的打印
cyclicBarrier.a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BrokenBarrier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开启多个线程
new Thread(runnable).start();
new Thread(runnable).start();
new Thread(runnable).sta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