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 http://jzhihui.iteye.com/blog/1305473
谢谢作者的分享
最近开始学习Erlang,一方面出于对其主要语言特征(高并发)的兴趣,另一方面,当前项目的压力测试希望用Tsung(http://tsung.erlang-projects.org/,基于Erlang,很好的压力测试工具)来做,而当前Tsung的协议支持还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XMPP over Websocket),所以希望对其进行扩展(下一篇会讲到Tsung的具体扩展实现)。当然,学习一门语言就需要一个简单方便的工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一开始试用了下Erlide(http://erlide.org/),但是配起来后,发现保存文件的时候有时候不会自动编译,然后运行一次程序会开一个新的Erlang交互进程,总觉得不太舒服,就放弃了。然后,对vim也挺有兴趣的,就开始配置使用vimerl(https://github.com/jimenezrick/vimerl)。
为了方便,直接下了个Window版的vim,装好后安装vim-pathogen(方便管理vim插件的工具,https://github.com/tpope/vim-pathogen),按vim-pathogen的说明,在vimfiles(Windows下)目录下新建了个bundle目录,然后gitclone https://github.com/jimenezrick/vimerl。新建个简单的Erlang文件,修改,保存...
呃… Windows下的cmd窗口一闪而过,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也不太了解vim的插件工作机制,可一有点是好的,就是有vimerl的源代码,然后就开始苦逼的开始研究它的代码,经过各种调试(对一个从没接触vim脚本,也没写过Erlang程序的苦逼程序员来说,这个时间稍微有点长),最后问题定位在保存文件后,调用外部程序来编译Erlang文件的命令上,源代码如下(vimerl\compiler\erlang.vim):
[1] execute "setlocal makeprg=" .s:erlang_check_file . "\\ \%"
其中s:erlang_check_file=vimerl\compiler\erlang_check.erl,看了下这个文件的内容:调用Erlang的compile:file来编译一个Erlang源代码文件,并返回编译结果。上面那条命令的主要作用MS就是想调用Erlang的编译器来编译当前的文件,并把结果反馈回vim,但是没有成功。但是,在上条命令的上面有一条类似的命令:
[2] setlocal makeprg=escript\ -s\ %(%代表当前文件)
先不管其它的,看看这个escript程序是干什么的,Google后了解到,这个程序提供的功能跟Linux下的bash一样,可以执行一个标记为Erlang Script(通过#!/usr/bin/env escript来实现,具体可查看vimerl\compiler\erlang_check.erl)的文件。那么命令[1]的目的就是想通过escript程序来执行erlang_check.erl来编译程序,但在Windows下调用没有成功(在Linux下,这个应该不会是问题),问题查明后,修改也就很简单了:
[3] execute "setlocal makeprg=" ."escript.exe\\ " . s:erlang_check_file . "\\ \%"
修改后,再保存,有编译错误时,可正确在vim的状态栏提示,OK。
再看一下,发现vimerl还有自动补全的功能,输入Erlang模块名后(erlang:,lists:的形式),按Ctrl+X+O后,会出现提出列表。不过这个功能需要先安装Erlang的man文档,从官网下载后安装。再打开一个Erlang源文件,按下Ctrl+X+O… 呃…,也有问题,不过这次的错误比较明显,找不到grep程序:vimerl\autoload\erlang_complete.vim。Window下当然没有grep程序,不过还好有个Window下的开源Grep实现(http://gnuwin32.sourceforge.net/packages/grep.htm),下载安装后,再修改vimerl中相应的参数(let g:erlang_completion_grep= 'Grep'),不过这样还不是不能正常工作,主要是vimerl中使用grep的主要目的是从Erlang的man文件中搜索函数定义,但使用的匹配模式是类似/man?/lists.?/(熟悉Linux的都应该知道man文档一般会有好几个目录,以数字区分,比如man1,man2等等,而同一个函数也会有类似的形式lists.1,lists.2,当然这里的lists代表Erlang里的模块)的形式,在Linux下,这种模式可以正确的工作,但是在Windows下,这种形式无法工作,会提示/man?/文件不存在的错误。其实也就是说Windows下的Grep不能递归匹配,那怎么解决呢,只有先找到man的正确目录,在调用Grep去匹配,这样就需要一个类似Linux下find命令的程序来找到正确的man目录。还好,有个Windows版的findutils(http://gnuwin32.sourceforge.net/packages/findutils.htm),安装后,再按上面的思路修改erlang_complete.vim相关实现(代码见后面说明),再试,终于OK。
功能是好了,不过进行自动补全时,对同一个模块,如果重新打开一个Erlang源文件,vimerl会重新进行匹配,在Linux下问题可能不是很大,但在Windows下,那个cmd窗口每次就不停的弹出,一般一个模块有多少个函数就弹多少次(Linux下没有这个问题,在cmd命令下使用vim也不会有这个问题),多少让人有点烦恼;而且每次打开一个新文件,都重新查找同一个模块的匹配,从速度上来说,也无法忍受。要加快速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缓存:一个模块在第一次匹配后,将匹配结果缓存到磁盘,并且在打开一个Erlang源文件时,从磁盘加载缓存的匹配结果,这样,在下一次匹配同一个模块时,就直接从缓存里匹配。
加快匹配速度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没有Erlang模块名做前缀的情况下,vimerl会尝试从当前模块,或者同一目录下的其它模块匹配函数名(本地函数)。用过Eclipse的同学都知道,这时候,我可能想输入的并不是当前模块(或者同一目录下的其它模块内)的函数名,可能想输入一个内置函数名(Erlang的BIFs)或者也有可能只是想输入一个模块名。
有了这些想法就着手实现,缓存放在vimerl\autoload\ erlang_index中,每一行对应一个模块中的函数列表:模块名为键,函数列表为值。在保存一个Erlang源文件编译时,会先加载缓存,然后从缓存中匹配。在加载缓存时,会自动生成一个以module为键,所有已缓存的模块名列表为值的对象,在进行本地函数名(不带模块名的形式)匹配时,先按照默认的方式匹配,再匹配模块名,然后再匹配BIFs,最后将三者的结果都加入到匹配结果列表中。
总体的实现就是这样的,上述的修改和扩展都可以在我的github上找到(https://github.com/onlychoice/vimerl/tree/win-vimerl )找到,欢迎有兴趣的同学下载试用,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讨论。
PS:有了这些功能后,编辑小的Erlang程序应该够了,但是如果要管理一个稍微有点规模的工程,可能就有点不太方便,后续可能会实现这方面的功能。
下面是我自己的经历:
安装完vimerl之后,使用vim打开.erl 文件,发现当:w保存一个文件后 ,自动编译时, -include( ).的宏定义的地方总是有编译报错。
我的vimerl安装在.vim/目录下面,于是找到这个目录,打开
.vim/bundle/vimerl/compiler/erlang_check.erl 文件,发现里面有很多熟悉的东西,例如下面:
原来是因为{i, Dir}指定了编译时的包含路径所导致
main([File]) ->
Dir = filename:dirname(File),
Defs = [strong_validation,
% warn_export_all,
warn_export_vars,
warn_shadow_vars,
warn_obsolete_guard,
warn_unused_import,
report,
{i, Dir ++ "/include"},
{i, Dir ++ "/../include"},
{i, Dir ++ "/../../include"},
{i, Dir ++ "/../../../include"},
{i, Dir ++ "/../../../../include"}],
RebarFile = rebar_file(Dir),
RebarOpts = rebar_opts(RebarFile),
code:add_patha(filename:absname("ebin")),
compile:file(File, Defs ++ RebarOpts);
而我的-include() 出问题,是因为代码嵌套层数过多,那么,{i, Dir}, 这里的include选项出,多加个几层,就ok了,嘿嘿,当然,还有rebar_opts,有需要的,也可以去设置你自己的规则。
好了,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