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需求:我们有多台服务器资源,希望彼此协作完成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可以被划分为N个小的模块,但由于这项工作会依赖于持续不断的输入(在线业务),因此我们无法使用人工指定的方式将此工作分发到不同服务器进行。目前我们想到一个方法,将这项工作划分出的小模块放到一个稳定可靠的地方,例如mola存储系统,然后每台服务器去存储系统上取得一定数量的模块进行工作,完成后再将处理的结果输出到前述的存储系统上。这些小的模块虽然可以被不同的服务器运行,然后重复运行却是不可接受的(例如我们的计费日志,重复计费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当任意一台机器取得一些模块并准备运行时,一定要通知到其他所有机器:这些模块已经由我运行,确认其他所有机器不会挑选到重复的模块。这个问题难住了我们,究竟应当如何使一个分布式系统(例如我们的服务器资源)有效快速的达成一致?[1]
Paxos也许是分布式系统中最有名的一致性协议了。Chubby论文[3]中提到:目前已有的所有一致性协议的精髓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paxos。而paxos本身的发表过程也被传为经典:Lamport于1990年提出此算法,并以一个虚构的希腊城邦paxos为例对此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然而算法本身过于复杂,几个编辑建议Lamport将其论文更改为数学语言重新进行描述。大牛Lamport认为他们没有幽默感,拒绝更改。直到1998年,paxos算法才被发表在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2001年,Lamport觉得同行无法接受他的幽默感,于是改用平实的方式重新发表了论文,即 Paxos made simple。后来,google的chubby系统使用了Paxos作为其一致性协议,从此 Paxos协议终于得登大雅之堂
Paxos本身的推导过程十分复杂,要跟上作者的思维实属不易,对其推导及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研究下Paxos相关的几篇论文,在此不作翻译了J。我会直接告诉大家Paxos的做法,以及这种做法如何能保证一致性的证明。请注意我描述的是basic paxos,对于优化的考虑并不在此进行
Paxos将系统角色分为三类:Proposer,Acceptor,Learner[4]。其中Proposer即前文问题中取得模块并希望运行的机器,它提出:第N个模块希望由我取得并运行;Acceptor角色即所有的服务器,它们会对Porposer提出的方案进行裁决,以确认是否同意Porposer的请求,并视情况对Proposer进行回复,Acceptor的一次回复被称为一次投票;Learner可以是任意希望获取模块处理情况的机器,它通过向Acceptor发送学习请求而获知所有模块的分配情况(当然,当Acceptor同意Porposer请求的时候也可以主动的通知Learner,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并不是本文的重点)。很明显,我们的服务器实际上至少同时兼任了两个角色:Proposer及Acceptor,在需要知道当前分配情况的时候还需要扮演Learner。
另外,Paxos还引入议案的概念,议案内容为<序列号,方案>。序列号是Porposer自行产生的单调递增的数字,并且所有的Porposer提出的序列号不能一样。如何使所有Porposer产生不同的序列号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举个简单例子,每个Porposer都保持一个序列号集合{Porposer id+Porposer数量*N,N=1,2,3……}即可。
Paxos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多数派。Paxos中的多数派意义为:对于参加本次投票的Acceptor集合,如果它和之前任意一次成功投票的Acceptor集合的交集都不为空,则称本次投票的Acceptor集合达到多数派条件,并且本次投票也是一个成功的投票。这个说法过于晦涩,在不考虑权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所有Acceptor机器数量为N,则多数派指的是参与投票的Acceptor数量达到或超过⌈ (N+1)/2⌉。只有满足多数派条件的投票才是一次成功的投票
下面描述Paxos算法的详细过程。
Proposer过程:
1.每当Porposer希望提出方案V1,首先发出prepare请求至Acceptor。Prepare请求内容为<序列号SN1>
2.经过一段时间,收到一些Acceptor回复,回复可分为以下几种
a) 回复数量满足多数派,并且所有的回复都是<OK>,则Porposer发出accept请求,请求内容为议案<SN1,V1>
b) 回复数量满足多数派,但有的回复为:<SN2,V2>,<SN3,V3>……则Porposer找到所有回复中序列号最大的那个,假设为<SNx,Vx>发出accept请求,请求内容为议案<SN1,Vx>
c) 回复数量不满足多数派,Proposer尝试增加序列号为SN1+,转1继续执行
3.经过一段时间,收到一些Acceptor回复,回复可分为以下几种
a) 回复数量满足多数派,则确认V1被接受
b) 回复数量不满足多数派,V1未被接受,Proposer增加序列号为SN1+,转1继续执行
上文中步骤(3)与(2)的区别在于(3)仅判断了回复的数量,而对回复内容未进行判断。因为对于accept请求,如果Acceptor回复就表示接受了
Acceptor过程:
1.当Acceptor接收到prepare请求<SN1>时,检查自身上次回复过的prepare请求<SN2>
a) 如果SN2>SN1,则忽略此请求,直接结束本次批准过程
b) 否则检查上次批准的accept请求<SNx,Vx>,并且回复<SNx,Vx>;如果之前没有进行过批准,则简单回复<OK>
1.当Acceptor接收到Accept请求<SN1,V1>时,检查自身上次回复过的prepare请求<SN2>(注意Acceptor可能在没有收到prepare请求的情况下接收到accept请求,因为Porposer并不保证只将accept请求发送给那些回复它prepare请求的Acceptor;同理,Acceptor回复prepare请求后也并不保证一定能收到accept请求。此处的SN2与步骤(1)中的SN2可能不一致)[5]
a) 如果SN2>SN1,则忽略此请求,直接结束本次批准过程
b) 否则直接批准此Accept请求
如果我们需要学习到当前的方案,则我们可以扮演一个Learner的角色。Learner向所有的Acceptor发出学习请求,Acceptor收到此请求时回复自身上次批准的<SNx,Vx>,当Learner学习到一个经多数派Acceptor批准的<SNx,Vx>时,则说明Vx得到最终的通过,此时称为Vx这个方案被选择了
Paxos协议里面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也请大家思考:
1.一个Acceptor是否可能批准不同的方案?
2.Acceptor本身是否知道一个方案被选择了?
3.在Proposer的阶段(2c)中,如果此时有其他的Porposer在提交方案引起冲突,是否会引起震荡的提交?
4.一个方案已经被选择了,之后是否可以重复提出此方案进行提交?
5.Acceptor是否可能重复批准相同的方案?
6.是否可能出现一个方案被选择后,Learner学习不到的情况?即,一个方案被选择了,但Proposer,Acceptor,Learner都不清楚是否有方案被选择,哪个方案被选择?如果会,那么Paxos协议如何保证进展及一致性?
对上述过程进行归纳总结,采用文字描述的Paxos协议整个过程如下:[6]
将一个议案的选择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prepare 阶段:
Porposer 选择一个序列号SN 并将 prepare 请求发送给 Acceptors 中的一个多数派;
Acceptor 收到 prepare 消息后,如果提案的编号大于它已经回复的所有 prepare 消息,则 Acceptor 将自己上次的批准回复给 Porposer,并承诺不再批准序列号小于SN的提案,同时不再响应序列号小于SN的prepare消息;
批准阶段:
当一个 Proposer 收到了多数 Acceptors 对 prepare 的回复后,就进入批准阶段。它要向一个多数派 Acceptor 发送 accept 请求,包括编号 SN 和根据前述条件确定的value。
在不违背自己向其他 Porposer 的承诺的前提下,Acceptor 收到 accept 请求后即批准这个请求。
这个过程在任何时候中断都可以保证正确性(即在任何情况下算法都可以保证一致性)。在其过程中并不保证任意一次请求一定能得到响应,在任一步骤中发生Proposer或Acceptor失效都不会影响算法的正确性。
对于算法的正确性,Paxos论文中本身已有严谨证明,虽然严谨却难于理解。我尝试给出不那么严谨的证明方式如下:
两个条件:
1.多数派批准,被称为value被选择
2.Prepare消息回复中,要么:所有的回复中没有批准value,要么本次提交所有回复中最大SN号的那个value
Paxos认为满足上述条件就能保证一致性。那么:
1.如果所有prepare回复中没有批准value,那么随意提交一个value不会造成不一致,这是显然的,因为多数派Acceptor并没有批准任意一个议案
2.假设在第K次有方案v被选择(即多数派Acceptor对议案<K,v>进行了批准,此时Learner已经可以学习到方案v),如果上述算法不能满足一致性,则必然存在第K+m次有方案v1被选择,且v1!=v,且第K+1,K+2,……K+m-1次中都没有任何方案被选择。根据上述条件(2),第K+1,K+2,……K+m-1次所提出的方案都是v1,则:第K+m次的prepare请求中,没有收到<Kx,v>这样的回复。存在一个多数派,其在第K,K+1,K+2,……K+m-1次中均没有进行过方案v的批准,而这与方案v在第K次被通过冲突,因此,假设不成立,上述算法一定能满足一致性要求,Paxos算法的正确性得到证明
我们将上述达成一致的过程称为一次Paxos运行实例。显然,单实例的Paxos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只能达成一个值并且从此不变的协议。为此,我们扩充到multi-paxos。在prepare请求和accept请求中都加入实例号N,所谓一致性仅在一个实例内部有意义。以锁操作为例,我们希望:首先加锁,然后解锁,这就是两个paxos实例,这两个实例的实例号可以使用锁的序列号来表示。则对于任一客户端,加锁解锁的过程变为:Learner首先取得当前已完成的锁序列号Lx,如果当前最新序列号中锁的状态是解锁,则提出议案<Lx,SNx,加锁服务器id>,如果加锁失败(即本地Learner未收到多数派加锁成功消息,或者加锁成功消息中的方案与本机提出的不一致),则从头开始重新进行
最终,我们成功使用Paxos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问题。任务分解出来的模块进行顺序编号,每个模块都有自身的惟一编号,以这个号做为Paxos的实例号。服务器每当获取一个模块N(此时作为Proposer)时,会发出议案<N,SN,服务器id>,然后服务器开始等待学习议案<N>;当学习到<N,SN,服务器M>时,认为模块N已经被服务器M所运行,之后的判断,比如M是否是自身,不是的话后续如何处理等,交由用户逻辑处理[7]
[1] The Part-Time Parliament,Lamport,1998,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
[2] Paxos Made Simple,Lamport,2001年
[3] http://libpaxos.sourceforge.net/ ,paxos的开源实现
[4] http://zh.wikipedia.org/zh-cn/Paxos算法 ,wikipedia上的中文说明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xos_algorithm ,wikipedia上的英文说明
[6] http://labs.google.com/papers/chubby-osdi06.pdf ,chubby论文,关于paxos的使用
[6] 此处的描述引用了wiki中文关于Paxos的相关条目,但有所更改,因为我认为wiki中文中对于Paxos的描述主要参考的是Paxos made simple,并且做了一些优化,而对于basic paxos的描述有些地方并不准确。详情见http://zh.wikipedia.org/zh-cn/Paxos算法
[7] 同前述,本例子只是虚构的,用来引出Paxos算法。请不要太认真的对待这个例子的解决方式
原文来源:http://stblog.baidu-tech.com/?p=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