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大战

韩嘉祯
2023-12-01

       浏览器大战,指不同的网络浏览器之间的市场份额竞争。常用来指以下两组竞争:第一组是20世纪时微软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取代了网景公司的Netscape Navigator主导地位,这场大战甚至引发了美国诉微软案官司。第二组为2003年后Internet Explorer份额遭其他浏览器蚕食,包括Mozilla Firefox,Google Chrome,Safari和Opera。

        2012年3月18日将是载入浏览器史书的一天,假如有这本史书的话。在这一天,来自 StatCounter 的数据显示谷歌的 Chrome 浏览器全球份额首次超过微软的 IE 浏览器,虽然仅保持了一天,但是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意味着大战了多年的浏览器市场终于将有可能迎来变数。

       网页浏览器(简称浏览器)本身只是个显示网站服务器或因特网档案系统内的文件并让用户与此些文件互动的应用软件 ,但是基于它本身的意义所在成为了互联网的入口,因此浏览器之间的“拼杀”和“大战”就不可避免了。距离蒂姆·伯纳斯·李 1990 年开发出世界第一个网页浏览器已经有 22 年了,这22 年浏览器市场有哪些跌宕起伏呢?

第一次浏览器大战

       第一次浏览器大战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微软发布了它的IE浏览器,和网景公司的Netscape Navigator大打出手,最后网景不得不将公司卖给AOL一走了之。世界由此平静了。但平静并没有能够持续太久,日益壮大的Mozilla Firefox从2004年又开始重新叫板微软地位。
       最早开始推出互联网浏览器的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 (NCSA)的Mosaic浏览器。之后很多人获得了这款浏览器的授权,开始开发自己的浏览器,比如Spry Mosaic, Spyglass Mosaic (微软的IE就是基于这一款)和大家熟识的后来Marc Andreseen的网景公司前身Mosaic通讯公司。
       在1995年以前,网景是互联网浏览器的绝对标准,因为虽然它的正式版本要收费,但是评估版是随便下载而且免费的。尽管微软从1995年8月开始发布IE 1.0,但真正惊动市场的是1997年10月份发布的IE 4.0浏览器。这一款浏览器比网景更好的遵循了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提出的互联网标准,并能够提供一些诸如MP3播放之类的功能。自此以后,IE破竹之势一发不可收拾,再加上微软巨大的财力、人力后盾,网景终于在1998年以4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AOL公司。而后,网景被AOL变成了它ISP业务的门面,网景浏览器的核心团队至此已经全部离队。于是,第一回合微软大胜。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1998年网景公开了它的浏览器源码,并重新命名为Mozilla,全部程序进行了重写。2002年发布了第一个版本。2004年基于Mozilla源码的Firefox首次登台,拉开了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的序幕。直到同年2月份,微软的浏览器份额已经从最高点的96%下降到了85%,主要是由于Firefox的强烈市场攻势。于是乎,微软再次全力以赴,迅速提前了原定配合Longhorn Windows版本的IE 7.0的发布日期,用来与火狐狸(Firefox)抗衡。

第二次浏览器大战

1998年发生的下列大事件为第二次浏览器大战奠定了基础:

1、美国在线收购网景。

2、美国司法部对微软提起反垄断诉讼。

3、网景公司的成员创建了Mozilla,一个自由软件社区。

4、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创建了谷歌。

Mozilla社区成员开始打造网景Navigator浏览器的精神承继者。代号“凤凰”的Firefox浏览器于2002年打造完成。Firefox浏览器的beta版在速度、安全性和附加组件特性方面赢得了赞誉,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微软Internet Explorer 6浏览器的显著不同。

2004年11月9日,Mozilla Firefox正式发布。在九个月内,它的下载量就达到6,000万次。
Firefox点起了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的战火(2004-2017)

在宣布发布五年后,Firefox浏览器的使用就感觉达到了峰值,占据了超过32%的市场份额。Firefox 3.5在2009年的使用量超过了Internet Explorer 7,这是自网景Navigator以来,浏览器在使用量上首次超过Internet Explorer。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谷歌发布了Chrome浏览器,赢得了批评界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真正打响了。

当谷歌进入第二次浏览器大战时,Mozilla公司的高管们并不认为Chrome浏览器是一种威胁。毕竟,Mozilla刚刚与谷歌签署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合同,他们怎么能与谷歌竞争呢?

而Mozilla,作为一个专注于公共事业的非盈利组织,赞扬了Chrome进入大战带来的竞争和选择。似乎不管发生了什么都是网络的胜利。

第三次浏览器大战

将会是中国加入战局,给浏览器市场重新洗牌

将目光再转向国内的互联网巨头BAT会发现,不论是高调上市的阿里钉钉,还是腾讯最近推出的企业版微信,这些都说明他们开始觊觎企业服务市场。由于BAT的加入,这第三次浏览器大战中,出现了一系列广义浏览器概念,他们不是“浏览器”,但却嵌入了浏览器内核,拥有读取网页的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微信,它基于HTML5, 用户能够通过微信访问任何HTML5页面,并在社交圈进行分享和传播。

虽然BAT企图在企业服务市场扎根,但实际上,他们还是为他们的主营业务服务。比如百度想通过绑定企业关键词丰富搜索业务、腾讯抢占用户端入口为企业做营销、阿里钉钉更是用C端的打法进行跑马圈地,希望为2500万中小企业搭建企业服务平台。

此外,从国内手机浏览器行业中两大巨头——QQ和UC相继发布的全新战略上看,他们的重心似乎根本不在“沉闷”的企业级服务上。比如,腾讯日前宣布,正式发布腾讯浏览服务(以下简称TBS),为合作伙伴提供整合腾讯底层技术、内容框架、广告体系以及大数据等多方面能力的升级浏览解决方案。UC将沿着手机淘宝的变革路径升级UC浏览器,“既要做内容的淘宝,追求丰富度,又要做内容的天猫,追求专业和品质”。

因此,无论BAT及国内手机浏览器是否在企业市场试水,他们仍在试图通过新的产品形态延续老的战略——流量、入口,它们希望通过一个平台服务把形形色色的应用提供商圈进来,让企业选择适合他自身的应用。他们的服务更适合一切还不太成熟的中小企业,但不能为较成熟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企业级服务,比如核心业务系统的移动化、数据安全等等。

企业服务,手机浏览器心有余、力不足
事实上,很多企业开始拥抱HTML5,抛弃开发冗繁的APP,来实现移动办公。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浏览器天然是HTML5的运行平台,那么现在的手机浏览器是否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呢?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普通的手机浏览器虽然以客户端的形式安装在不同的手机,但因为手机系统不一样,浏览器本身对系统的兼容和功能实现的差异也会不一样。以微信内置浏览器为例,它的每次读取都是调用的终端自身浏览器,对CSS3和HTML5的支持,就会根据终端的不同而不同,这一点,在Android和iOS 上差别就很大了。

其次,移动办公顾名思义是要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办公操作,而普通手机浏览器的运行环境与基于PC端的运行环境是不同的,在手机上操作是无法直接与PC版本的界面对接。

第三,企业现有办公系统都是基于PC 版尺寸进行设计的,它无法自动识别并以最佳样式转换到不同分别率、屏幕尺寸的移动设备上时,因此,在移动设备这样一个很小的屏幕上直接显示全部PC界面的话,无论在用户的视觉还是操作交互上的体验都是很差的。

第四、对企业来说,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普通手机浏览器的缓存信息和cookie信息是未经过加密的,因此如果用普通浏览器来访问公司资源的话,缓存信息和cookie信息也是未经过加密的,如果这些信息被窃取,就会引起公司信息的泄露。

术业有专攻 ,新锐企业浏览器或将破局
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远远不是重新开发一套系统那么简单,它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服务”基因,懂得不同企业应用的业务逻辑,在为企业实现移动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一种技术手段,既能解决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保持历史数据的连贯和安全性,还要能低成本、快速高效实现移动化体验,未来企业信息化服务必须“术业有专攻”。

“术”便是能运用最先进和最高性价比的技术。在企业应用开发工具选型时,以HTML5为主的混合式开发手段, 凭借天然具备的跨屏和日益丰富的CSS和图像处理能力,不仅开发时间短,效率更高,并开始逐渐取代原生App 的地位。因此,千招万式,在企业级服务必须要有“基于HTML5”这一必备招式。

“专“顾名思义是要有解决企业服务痛点能力。随着数字化办公,所有企业有关的数据都将暴露在互联网中。如果企业要实现移动化,通过用户自持设备访问企业内部网络办公,不可控制因素的增加包括手机丢失、应用之间互相读取数据等等将使安全问题变成头等大事。而这些问题,显然不是普通浏览器会考虑的,也不是普通防火墙、局域网设置还是其它手段就能解决的。只有为在移动端与企业内网搭建属于企业专属的信息通道,进行专业的缓存加密、远程擦除等专业手段才可以。

其次,企业目前受原生App开发遗留问题的影响,大量数据沉积后台无法互通连接,作为员工也需要在不同的应用之间反复登录切换。企业迫切需要一项技术实现要数据安全转化,企业管理便捷,以帮助企业去提升管理效率,节省运营成本。这些问题,显然也不是C端浏览器能够理解和解决的。因此,要实现B/S架构下的应用系统移动化,必须找到一款能将上述问题包揽的企业浏览器,并且必须要从内核上进行创新和改变。

目前,国内从改变浏览器内核去实现这个想法的产品凤毛麟角,但从微软IE浏览器核心研发工程师、云适配创始人陈本峰打造的企业浏览器Enterplorer来看,却基本实现了这个想法。它通过自主创新的浏览器内核和双渲染引擎技术,实现了对同一个网页完成两个不同交互界面(PC页面+移动页面)的渲染,从而可以帮助企业基于全球统一的HTML5技术标准,可快速实现原有B/S结构的PC端业务系统的移动化,同时完全避免了APP开发高昂成本和系统后台数据改造带来的高风险以及满足企业所有急需解决的痛点问题。

未来企业服务厂商必须是开放、兼容的。来自传统浏览器巨头、BAT及主流手机浏览器在移动端产品上的努力,让我们坚定了在移动端市场的前景,但手机浏览器产品的硬伤,功能扩展特别是安全性非常有限;传统手机浏览器又瞄准大数据为主的流量市场,于是,拥有一款以轻后端重前端的开发方式为主,为企业提供专属服务的企业浏览器产品,或将成为企业服务领域中的一匹黑马,从整个企业移动信息化服务市场异军突起,成为下个时代的引领者。

 类似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