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ules:
$(MAKE) -C $(KERNELDIR) M=$(PWD) modules
这句是Makefile的规则:这里的$(MAKE)就相当于make,-C 选项的作用是指将当前工作目录转移到你所指定的位置。“M=”选项的作用是,当用户需要以某个内核为基础编译一个外部模块的话,需要在make modules 命令中加入“M=dir”,程序会自动到你所指定的dir目录中查找模块源码,将其编译,生成KO文件。
新的内核模块编程中的make命令里有个M选项,如下:
make -C /lib/modules/$(shell uname -r)/build M=$(PWD) modules
M=$(PWD) 意思是返回到当前目录继续读入、执行当前的Makefile。
请参考:
从 2.4 到 2.6:Linux 内核可装载模块机制的改变对设备驱动的影响
这个M是kbuild的东西呢,还是make本来自己就有的东西呢?
按理说,它是make的一个参数,应该是make的东西,但是make的doc里又找不到,
如果是kbuild里的东西,它应该怎样来实现呢?经查证这个M是内核根目录下的Makefile中使用的变量。
M是makefile脚本中的一个变量(variable)
|
以下是来自:从 2.4 到 2.6:Linux 内核可装载模块机制的改变对设备驱动的影响
# Makefile2.6 ifneq ($(KERNELRELEASE),) #kbuild syntax. dependency relationshsip of files and target modules are listed here. mymodule-objs := file1.o file2.o obj-m := mymodule.o else PWD := $(shell pwd) KVER ?= $(shell uname -r) KDIR := /lib/modules/$(KVER)/build all: $(MAKE) -C $(KDIR) M=$(PWD) clean: rm -rf .*.cmd *.o *.mod.c *.ko .tmp_versions endif |
KERNELRELEASE是在内核源码的顶层Makefile中定义的一个变量,在第一次读取执行此Makefile时,KERNELRELEASE没有被定义, 所以make将读取执行else之后的内容。如果make的目标是clean,直接执行clean操作,然后结束。当make的目标为all时,-C $(KDIR) 指明跳转到内核源码目录下读取那里的Makefile;M=$(PWD) 表明然后返回到当前目录继续读入、执行当前的Makefile。当从内核源码目录返回时,KERNELRELEASE已被被定义,kbuild也被启动去解析kbuild语法的语句,make将继续读取else之前的内容。else之前的内容为kbuild语法的语句, 指明模块源码中各文件的依赖关系,以及要生成的目标模块名。mymodule-objs := file1.o file2.o表示mymoudule.o 由file1.o与file2.o 连接生成。obj-m := mymodule.o表示编译连接后将生成mymodule.o模块。
补充一点,"$(MAKE) -C $(KDIR) M=$(PWD)"与"$(MAKE) -C $(KDIR) SUBDIRS =$(PWD)"的作用是等效的,后者是较老的使用方法。推荐使用M而不是SUBDIRS,前者更明确。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到,从Makefile编写来看,在2.6内核下,内核模块编译不必定义复杂的CFLAGS,而且模块中各文件依赖关系的表示简洁清晰。
文章出处:https://blog.csdn.net/shenwansangz/article/details/47041651